手持步枪的汉学家伯希和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7-02-26 00:2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手持步枪的汉学家伯希和)

  手持步枪的汉学家伯希和

  尹敏志

  809

  2017-02-27

  尹敏志

  在上世纪初,伯希和(PaulPel-liot)是少数几个能流利说汉语的海外汉学家之一。要知道即使在汉学根基深厚的日本,连被陈寅恪盛赞为“东国儒英谁地主,藤田狩野内藤虎”的京大教授内藤湖南,虽然能写一手地道的律诗和古文,奈何来中国拜会朋友时,还是只能“笔谈”:各自拿出纸和笔,磨墨濡毫,此问彼答,麻烦极了——森立之与杨守敬、岛田翰与俞樾、诸桥辙次与叶德辉会面时,也只能这么互诉衷肠。

  但记忆力惊人的伯希和,却在二十多岁时仅花两年就精通汉语,甚至能将整本书全背下来。在殖民主义席卷全球、欧洲地位达到顶峰的时代,他的汉语水平,无疑让对白人既羡又惧的中国学者倍感亲切。1916年,张元济在上海家中宴请这位法国陆军次官,席间他与清朝遗老沈曾植“谈契丹、蒙古、畏兀尔国书及末尼、婆罗门诸教源流,滔滔不绝。”在场的缪荃孙、叶昌炽,也算是学富五车的人物,居然只能在旁瞠目结舌,无以置喙。

  所以在拿到这本弗朗德兰(PhilippeFlandrin)所著的《伯希和传》时,我首先找的就是传主与中国学者交游的内容,期待能看到法方的一手档案。遗憾的是,书中对此几乎只字未提。再翻到尾注,才恍然大悟:作者引用的全是法文、英文资料,竟无一本中文参考书。弗朗德兰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专门研究中亚历史和艺术,之前的著作都是关于埃及、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区的,可能根本就不懂中文。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偏向性非常强的传记,描述的不是作为一个汉学家的伯希和,而是作为一个探险家、士兵、论战辩手、甚至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急先锋的伯希和。

  若仅看中方书信、日记的记载,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伯希和温文尔雅、博学右文的一面,但真实的他却有着高卢人特有的浮夸好斗性格,绝不是书斋型学者。法国汉学起源于十七世纪率先到达福建的巴黎外方传教会(M.E.P.)传教士,其传统就是手脚并用,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结合。伯希和无疑是这一传统的升级版:他一手持步枪,一手握书籍,出现在西贡、图木舒克、敦煌、北京、吴哥窟、东西伯利亚,直接介入了二十世纪远东一系列重要事件。

  1878年,伯希和出身于法国巴黎一个殷实的天主教家庭,父亲是名成功商人。年轻时的伯希和接受了老派资产阶级家庭式教育,需要按时上礼拜做祷告,并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但他从小就“并非家长们喜爱的乖孩子,而是个倔强任性、蛮横无理的好斗分子”,给全班起了坏的带头作用。四年级时,他遭到原学校退学处理,但在新学校里依然故我,“不仅因性格好斗出名,也因有过人的天赋而为人所知。”

  十六岁时,伯希和顺利通过中学毕业会考,进入现代东方语言学校学习汉语。由于天赋惊人,很快引起了巴黎大学著名汉学家沙畹(E.Cha-vannes)的注意,并将他引荐给梵学者莱维(SylvainLevi)。1898年,他参加了巴黎的东方学大会,会上决定派人去远东,成立一所法国学校。年轻、富有学识且强壮的伯希和,自然是最佳人选。

  1899年1月中旬,伯希和坐船抵达越南西贡,开始了其东方冒险。几个月后,他见到了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督杜美(PaulDoumer),与后者共享午餐。杜美指派了他一个重要任务:去越南的古都顺化,清点安南皇家图书馆中的藏书。作为第一个进入越南国史馆、藏书楼的法国人,这里的破败和混乱令伯希和震惊。尽管如此,他还是在庞大的藏书中,看到了中国文化在安南继承和发展的痕迹,因而领悟到要彻底研究印度支那的话,必须先去北京,先彻底研究中国。

  伯希和的这一“曲线救国”思路,多少反映了法国新殖民者向中国这个旧宗主国学习的欲望。佛朗德兰认为,1884年法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中法新约》中“涉及东京和安南地位的条款,希望继承中国在印度支那的宗主国地位,享有提审、判决和干预的权力。在这方面,伯希和翻译的中国史料可以证明中国在印度支那享有特权,从而为法国在印度支那行使同样特权提供了依据。伯希和的译著提供了原则性的参考文献。”

  我不通法文,不知道这段话原文如此还是翻译有瑕疵,但它似乎在论证,伯希和1902年新译、1951年才付梓的《真腊风土记》,竟然是1884年《中法新约》的参考文献?法国援引中越旧例为自己的统治背书固然没错,但能提供依据的,恐怕唯有雷慕莎(AbelRemusat)1819年旧译的法文版《真腊风土记》而已。

  在越南的历史叙述中,中国始终是一个令人恐惧甚至厌恶的北方强邻,所以从其附庸国变成法国的殖民国,并不是什么坏事。伯希和当年在越南皇宫看到的《大越史记》,今天已经在中国大陆正式出版,此书卷九《后陈记》是这么描述1409年率军入侵越南的明朝英国公张辅的:“多行杀戮,或积尸为山,或抽肠系树,或煎肉取膏,或炮烙为戏,至有剖胎为二馘(指割取耳朵以报功——笔者注)以应令者。京路以次受降,其遗民尽掠为奴隶,以转卖去而四散者矣”,简直是无恶不作。

  但当伯希离开越南,经香港、上海、天津和到达北京的1900年,正是清帝国的多事之秋,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西南部单县、曹县兴起,祭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而当伯希和住进内城翻译学校所在地裕庚府邸时,义和团已经准备攻打东交民巷的使馆区了。

  1900年5月26日,北京西边的保定铁路首先遭到义和团攻击,伯希和离开裕庚住所,搬进法国使馆。三天后,长辛店火车站被包围,伯希和率领六男一女组成的小股武装,把所有人都解救了出来。他对于此次行动唯一的遗憾,居然是没有杀死一个扎红头带的义和团成员。“他虽为学者,却掩饰不住自己骑士般的好斗性格”,作者评价道:“那时候伯希和依然年轻,依然有殖民者的心态。”

  在一周左右的平静过后,6月初两名英国传教士被杀,局势再度紧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期间伯希和在备战之余,还继续跟一个汉族文人学习汉语,并且在附近翰林院旁的书店大量购买书籍。13日,因为德国公使处死了两名闯入使馆区的拳民,为了报复,义和团开始大肆屠杀北京城内的基督徒和“二毛子”。伯希和与同伴东奔西走,将各处被困的传教士和教民救回使馆区,并因为夺取荣禄军队右旗的英勇行为,被授予荣誉军团骑士勋章,那一年,他只有22岁。

  正是在战斗中,“未来的汉学大师伯希和完成了他最初的一些学术成果”。7月17日停战后,他带着一批珍贵明初书画、《古今图书集成》初印版六十八箱、两卷《永乐大典》等书籍回到了越南河内,成为一名汉语教师。从北京回来后,伯希和多少沾染了中国文人的习气,野心膨胀的他试图横跨政、学两界,“不仅追求学术成就,还追求个人成功,不仅要当学者,还要当政治家。”

  机会在1906年到来,那年法兰西科学院决定派出考察队赴中国新疆。6月中旬,伯希和与两名同伴组成的队伍从巴黎出发,前往欧洲各国探险家扎堆的中国西北。已经失去先机的法国考察队,却有一个别人所比拟不了的优势:“伯希和与李默德及外交官邦宁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考古学家;与斯坦因、格伦威尔等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还是汉学家。”不满30的伯希和不但顺路学习了突厥语,还在别人已经挖掘过的地方,再次进行深耕。

  此后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在敦煌藏经洞里,在斯坦因(AurelStein)来过之后,伯希和又花了三周时间,以“文献学家开车的速度”将全部一万五千个卷轴全部打开了一遍,挑出了十多箱精品带走。回到法国后,他受到英雄般的欢迎,一举成名天下知。问题在于,与名声不佳的斯坦因不同,同样作为敦煌文物掠夺者的伯希和,在中国学者当中评价却很不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

  斯坦因行事遮遮掩掩,在中国期间,一直对于敦煌的事守口如瓶,直到文物和他自己都安全到达伦敦后,才将消息散播出去。但伯希和1908年考察完新疆,在北京修整期间,却公开表示以后会将自己的发现展示给中国学者。据当时在北京的日本书商田中庆太郎回忆,他那年去伯希和下榻的八宝胡同拜访时,就得以目睹一批还没寄走的敦煌文书,数量不多,但“件件都是精品”。

  反而是在法国国内,伯希和受到了不少攻击。有人指责他是骗子,带回来的都是些假经卷,不过是“虚伪、反动的街头杂耍艺人”,“为知识权贵服务的走狗!”某段时间,他得同时回应三到四个对手的轮番攻击,为此心情焦躁,在论战中越陷越深。1911年,忍无可忍的他在宴会中挥拳狠揍了一个死敌,差点有圜扉之厄,并也因此赢得了“夹鼻眼镜摧毁者”的绰号。

  即使在功成名就,甚至当选法兰西院士之后,伯希和仍然维持着他的好斗性格。在学界,他因为多纂书评、文笔犀利,被戏称为“学术警察”。而在一战爆发后,原本可以免兵役的他却毅然参军,参加与土耳其人进行的加里波利之战,并获得一枚十字勋章。

  在书的末尾,弗朗德兰指出,即使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即伯希和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在参加国际会议时,发表的言论还是有“典型的殖民论调”,怀疑东南亚各国独立后,是否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老年的伯希和,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毕竟,他一生的事业,甚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海外汉学的繁荣,都是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共荣共枯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