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气味”逼近 然而美联储缩表顾虑重重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许凯 2017-05-29 09:39: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加息“气味”逼近 然而美联储缩表顾虑重重)

美联储5月24日公布的会议纪要,再次坐实了2017年内将要加息两次并且开始缩表的猜测。市场已经闻到了加息的味道,而且一般的猜测都把时间节点锁定在6月份。那个著名的投行高盛说,这一概率达80%。

对这份纪要传递的信号,很明显大家都不愿忽略,都希望从蛛丝马迹里发现比别人更多的信息来。纪要显示,再次加息将很快变得合适。美联储的官员们还就缩减资产负债表达成共识,而且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赞成这么做。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仍没有改变计划的迹象,因为他们认为放缓只是暂时的。笔者在月初的文章中也曾以《美联储为何要看特朗普脸色》为题,对美联储政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做过分析。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能脱离经济现实而存在,同理亦然。这是普遍的判断。当我们要分析美联储何时该退出货币刺激时,美国经济现实的走向是重要的依据,这就如当初美联储推出货币宽松政策时的判断一样。截至2017年5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达到4.47万亿美元;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这一数字还只有9000亿美元。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说,当年的9000亿规模就是一个很小或者很正常的数字。

只不过,时过境迁了。相比之下,9000亿美元变成了一个小数字。这中间是个渐变的过程,几乎5倍规模的扩张,书写着十年间美国经济从危机到复苏的历史。规模扩张的手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也就是量化宽松(QE)。最初的量化宽松是从2008年11月到2010年3月,美联储购买1.75万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机构债券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接着是第二轮的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667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OT);第三轮则是每月8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

数字大了,相应的风险也就大了。量化宽松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已由国债为主变为国债、联邦机构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一起膨胀。庞大的数字加大了通胀风险,也降低了美联储的掌控能力,甚至可能让美联储承受经济损失。风险提醒美联储尽快进行量化宽松的反向操作,进行货币紧缩,这就是本文所重点谈及的缩表。

缩表何尝容易。钱放出去了,收回就不仅仅是个技术操作,更考验着美国脆弱的经济发展,同时还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行为,这还不说缩表带来的外溢作用(当然,量化宽松的外溢作用美国也没太多考虑)。在2013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就把这个问题提到了台面上。结果对于他的试探,市场还之以超常反应,由于担心出现媒体所说的“缩减恐慌症”(Taper Tantrum),伯南克没能进行下去。

而今,耶伦被推上了缩表的历史舞台。当然,如果她不想趟这滩浑水,也可等2018年再作决定,毕竟这年2月她就可以结束任期了。不过,她的团队不想等那么远。纪要给的信号是,大家都想这么干,而且采取渐进的方式,比如逐步允许债券到期而不再重新投资,比如到时不再公布每个月投资规模的上限。据说,今年晚些时候就开干。

美联储谨慎的策略性操作,对目前美国经济的现状而言较为适宜,毕竟特朗普政府之前许诺的大规模刺激从而让经济快速起色的假想并没能马上成为现实,快速抛售等办法可能造成的冲击尚不能承受。即使是渐进策略,也是美联储早晚要做的一件大事,全球市场应做好因应策略:毕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个经济体的经济崩溃,都曾拜美联储货币紧缩所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