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高质量发展 多省GDP加速挤水分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科 2018-01-16 05:35:4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迈向高质量发展 多省GDP加速挤水分)

[摘要] 2017年12月,审计署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中,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虚增财政收入15.49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 刘科 发自杭州

继辽宁、内蒙古之后,天津滨海新区也在1月11日自曝财政收入虚增空转。

在当天召开的天津滨海新区两会上,该地将2016年GDP调整为6654亿元,此前滨海新区公布的2016年GDP为10002.31亿元,是全国首个破万亿的国家级新区。此番调减后,滨海新区不仅2016年GDP减少1/3,而且2017年6%的增速大幅低于全国总体增速,与此前数年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形成巨大反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

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文礼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十九大之后中央更重视经济发展质量,一些地方相继自曝虚增数据,主动挤掉水分,减少违法违规举债搞建设等,是明智之举,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不唯GDP论的政绩观和真实的经济数据。”

多地挤水分

最早公开确认财政数据造假的是辽宁省。

2017年1月17日,在辽宁省两会期间,辽宁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问题,指出在2011-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

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2014年,累计虚增财政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为了挤掉当地财政水分,2015年辽宁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4年同比下降达到33.4%。

一年后,内蒙古也自曝虚增财政收入,并开始挤水分。新华社报道称, 2018年1月3日举行的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承认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经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

财政收入降幅最大的是包头市。此轮挤水分下财政数据直接从2016年的271.2亿元降至137.6亿元,同比下降接近五成。

黄文礼说,地方经济数据存在水分的原因,有统计口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政绩考核的因素,尤其近些年经济增速放缓,一些资源类省份转型困难,为避免数据难看虚增财政收入。

2017年12月,审计署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中,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虚增财政收入15.49亿元。

虚增财政收入的方式有很多,“空转”是其中之一。所谓财政空转,是指财政部门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过高,年底难以实现,只好弄虚作假,通过财政部门向企业拨款后,再由企业将资金缴回财政,通过倒账虚增收入、虚列支出, 完成每年的增长指标。

财政部早在2015年就要求各地开展清理检查,严肃查处本地区财政“空转”行为,财政收入质量成为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的日常监管重点。

财政部浙江专员办一位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地方虚增财政收入有很多原因,政绩考核是一方面,有些地方认为财政收入有一定增幅比较好看,也有地方政府提高财政收入规模是为了将负债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便发行地方债、获得较好的信用评级等。

财政部近些年三番五次重申禁止地方财政数据造假。此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加大财政数据造假的问责力度,依法依规对弄虚作假的地区和人员进行问责,坚决防范和制止财政数据造假。

淡化GDP增速目标

地方虚增GDP,很大程度受到GDP至上政绩观的影响。

一直以来,各省份GDP之和与全国GDP存在差距一直存在非议。我国的GDP核算始于1985年,主要采取生产法加部分行业的收入法来核算,并实行分级核算,即国家核算全国的GDP,各省份核算本地区的GDP。

核算GDP所需的基础数据相当多,仅国家统计局报表中就有3000多个指标与GDP核算有关。因此,在进行大面积的统计调查时,如果一部分数据不真实,将导致GDP数据失真。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6月26日通过《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决定利用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契机,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届时各省份生产总值将依据统一的核算方法,由现行的省级统计机构核算,改革为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机构共同核算,从严审核地区生产总值数据,确保地区GDP数据与全国GDP数据基本衔接。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淡化经济增长,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后,这意味着唯GDP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的时代正在过去。

地方的考核机制正在发生转变。时代周报记者从多个省份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梳理发现,多地已淡化了对于GDP的增速要求。

如内蒙古在2018年不再下达财政收入增长任务,地方考核体系中也没有了财政收入增长和(港股00001)规模方面的考核指标。山东则要求各地各部门彻底摆脱竞攀GDP增长的情结,扎实推动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今年1月3日举行的天津市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天津要从“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中摆脱出来,从落后的发展理念中摆脱出来,从粗放的发展方式中摆脱出来,彻底甩掉单纯追求GDP增速的包袱,下决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严控债务风险

根据财政部近期的数据,2016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17.19万亿元以内。如果以债务率来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6年地方政府的债务率为80.5%,低于国际通行警戒标准(100%)。

尽管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在可控范围内,但一些地方政府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风险不容忽视。

为遏制地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财政部在2017年先后数次公布了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手法和处罚情况,涉及重庆、山东、河南和湖北、海南、江西、陕西、甘肃、湖南等地,基本将目前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常用手法公之于众。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在目前已公开披露的地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案例中,多起案例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或是政府借款通道,或是借款对象。

财政部表示,将研究出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办法,督促省级政府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继续违法违规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而从近期各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控地方债务是2018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如1月3日举行的内蒙古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主动化解风险隐患,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健全风险隐患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甘肃省在该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摸清政府债务真实底数,严格控制债务增量,加快化解存量债务,压实处置责任,加快化解甘肃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的底线。

河南省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稳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有效防范社会风险。

江苏省则规定,2018年江苏将加强数据信息监控工作,对财政支出责任接近10%的地区将实行风险预警。

为了化解存量隐性债务,财政部在近期明确表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