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宏观经济企稳 改革亟待深入

来源:证券日报 2018-03-24 01:14: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刘瑞明:宏观经济企稳 改革亟待深入)

一、宏观经济基本面总体运行良好

2018年1月份-2月份,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我国经济在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对外贸易等方面都表现不俗,取得了“开局良好”的局面,这说明我国经济继续呈现出“底部企稳回暖”的态势。

第一,工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动能快速增长。2018年1月份-2月份的经济回暖首先体现在工业企业的发展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2 %,较上年同期高出0.9%。与工业企业回暖相伴的是,传统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发展迅速。例如,2018年1月份-2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4%,集成电路和工业机器人则分别保持了33.3%和25.1%的增长率,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达到了增长178.1%。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正在尝试着走出一条逐步摆脱传统产业的弊端、拓展经济增长新动能、新领域的新路径。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升,经济前景向好。经济企稳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开始转变连续下跌趋势,据统计2018年1月份-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9%,扭转了去年全年一路下跌的趋势。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8.1%,是自2016年以来首次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2017年全年的6%的增长率有大幅提升。这表明,十九大顺利召开后,各类主体的预期稳定,投资活力有所加强。

第三,外贸大幅改善,助力我国经济回暖。2018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改善和复苏,对于1月份-2月份的经济表现有所帮助。1月份-2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高达16.7%。并且,从出口的结构来看,也有所改善,占出口总额的58.4%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了18.0%。在全球经济回暖的背景下,外贸有望继续改善。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变化当中,随着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流计划和个别国家“贸易战”的展开,也为中国未来的外贸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第四,各类信心指数高位平稳,未来经济形势预期看好。由中央银行公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显示,2018年1月份-3月份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保持高位上升的态势。消费者信心也保持在高位平缓状态。而与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相关的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这些说明,总体来看,各类市场对于未来经济保持着较为乐观的预期。

第五,房地产价格有“抬头”趋势,控房价任务依然艰巨。2018年1月份-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9.9%,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2.3%。相较于去年同期,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住宅价格分别上涨了10.69%、14.18%、12.86%和15.11%。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不仅牵动着万千老百姓的生活,而且也直接关系到“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攻坚战役是否能够取得胜利,值得高度关注和警惕。

第六,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工业利润增长压力有望缓解。从2月份的数据来看,导致2月份CPI涨幅较大的因素主要是短期性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基数效应和春节与极端天气的叠加效应。如果将2018年1月份-2月综合来看,CPI同比涨幅只有2.2%。但是,从经济运作规律来看,由于从2017年10月1日起国家开始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为未来物价温和上升提供了基础。从工业企业价格来看,PPIRM(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PPI(生产者价格指数)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这意味着工业企业的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综合CPI与PPI、PPIRM的走势,PPI同比增速进一步平稳回调,物价总体走势相对温和。

第七,M1-M2“剪刀差”回落,实体经济有所复苏。从2018年1月份-2月的数据来看,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M1和M2的同比增长率开始下降,其中M1增长率从2010年1月份最高峰的38.96%,波动性下降至目前的8.5%,M2增长率也是从2009年底最高峰时期的27.68%一直下降到目前的8.8%。M1的增长率和M2的增长率的趋同,固然有许多短期性的因素,但是,从长期来看,有两个因素预示着经济的稳中向好:一是,微观企业盈利状况转好,实体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持币待投现象有较大缓解。二是,房地产市场降温,M1和M2之间出现转移效应。上述两种因素都和实体经济的复苏有关。

二、长期向好依赖于实体经济,机构改革成为绝佳契机

总体来看,2018年开局,我国经济实现了“开局良好”。然而,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正处在弱复苏向强复苏过渡的阶段,2018年开局“稳中向好”的局面与政策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有关,“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依然有待加强。从长期来看,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解决,我国经济“乍暖还寒”,可能呈现出“短期稳中向好”和“长期结构问题”并行的情景。

在新常态背景下,表现得尤其突出的问题是,实体经济仍然面临一系列发展的障碍和困难。2013年以来,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比重从2015年5月份的65.4%一路下跌至目前的60.4%,整整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累计增速则从2013年年底的23.1%,一路下跌至2016年的3.2%,2018年1月份-2月份,虽然同比增长8.1%,有所回升,但是基础仍不牢固。此外,近年来外资吸引不力。2017年1月份-12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7.9%(折美元同比增长4%)。12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 9.2%(折美元同比下降8.8%)。2018年1月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0.63%。这一现象折射出体制改革的诸多困境,值得高度警惕。

从客观来看,当前制约实体经济发展更多的是长期累积的诸多制度障碍,如融资困境、体制成本较高、所有制歧视、进入壁垒依然存在等等。应该说,这些问题在过去已经被各界人士充分认识到了。为什么这些问题在现实中却总是不能破除呢?根本问题在体制机制,亟待改革。

2018年是十九大之后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也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大规模重启之年。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背景下,机构职能更加明确,顶层设计更加合理,可以预期,在这一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最难啃的一些骨头,比如包括简政放权、降低税负、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壁垒放开、土地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工作将得到不断推动,如果真正能够推动大规模的改革,那么,新一轮的制度红利将会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将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经济中的系列深层次问题,打造经济的新动能,释放新的制度红利以保证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老百姓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