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保卫战欲破结构性污染难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

来源:时代周报 2018-07-10 05:16:2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蓝天保卫战欲破结构性污染难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

[摘要] 在调整煤炭使用比例的同时,《行动计划》重申了2020年全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并提出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7月9日,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下称“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该报告指出,依法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我国结构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2017年底,“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圆满收官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都强调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如今,新一轮的行动计划正式出台。

7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 ),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行动计划》指出,今后三年,将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狠抓秋冬季污染防治。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针对当前我国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的问题,《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这四个结构要同步进行,只调整一个结构不能根本改变问题。”彭应登强调说,如果分轻重缓急的话,首要的是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其次才是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影响更深远、难度也更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对来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起来见效更快,环境治理的效果立竿见影。”

提高电力用煤比例

《行动计划》提出了“四个明显”的总目标,即经过三年努力,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具体指标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要实现上述目标,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是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清洁化利用水平仍偏低。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4.9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9%。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4%,远高于30%的世界煤炭平均水平,而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仅占总量的20.8%。《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提高电力用煤比例,2020年全国电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比重达到55%以上。

多位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由于电力用煤的燃煤效率和污染排放控制水平较高,对环境的污染比非电力用煤少得多。长期以来,全国电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比重在50%左右。

中国电力(港股02380)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行动计划》提高电力用煤比例,但并不意味着整体的用煤总量将提高,而是把非电力用煤转化为电力用煤。“对燃煤电厂来说,现有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应付新增加的电力用煤。”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国电厂的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行列,因此增加电力用煤对各个城市来说不会有影响,只是增加火电发电量。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电力用煤的比例更高。“美国95%左右的煤炭都用于发电。”王志轩表示,中国的煤炭除了作为能源使用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原料,比如炼钢。而发达国家钢铁产量较少,一些化工产品用石油就可以完成。因此,中国的电力用煤比例暂时不太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高。

在调整煤炭使用比例的同时,《行动计划》重申了2020年全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并提出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10%,长三角地区下降5%,汾渭平原实现负增长。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出,将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包括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开展工业炉窑治理专项行动、实施VOCs专项整治方案等。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启动了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将从2018年6月11日持续到2019年4月28日,共动用约1.8万人(次),对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进行强化督查。与去年相比,时间更长、参与的人(次)更多。

不再局限于“煤改气”

除了推进煤炭集中使用,提高电力用煤比例,散煤治理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另一大“法宝”。

“去年冬季北京市PM2.5浓度大幅降低,根据专家团队的测算结果,散煤治理贡献率达40%左右。”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地区散煤消费约6000万吨,1吨散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1吨电煤的10–15倍。

根据报告,目前山西省散煤年消费量2000余万吨,存在“散煤替代进展缓慢、洁净焦不合格”等问题;陕西省关中地区每年散煤燃烧量达2000万吨以上,城市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散煤燃烧大量存在,相关治理工作尚未有效开展。

环保组织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散煤分布范围广,且主要使用的群体是普通居民,治理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以汾渭平原为例,今年汾渭平原取代珠三角地区,成为环境污染三大重点防控区域之一,“汾渭平原的煤炭企业相对比较多,取材比较方便,而且价格相对便宜,散煤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行动计划》提出,集中资源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散煤治理。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早在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在2018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表示,2018年北方地区清洁能源改造工作预计将完成煤改气、煤改电400万户,加快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

2017年采暖季期间,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已经开始推行大规模的“煤改气”工程。但因为河北、山西、陕西等多个省份出现天然气供应不足、煤气管道铺设跟不上等情况,导致部分群众受冻。去年12月4日,原环保部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特急文件,暂缓推进“煤改气”。

如何做好清洁取暖,同时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在技术路线上,《行动计划》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采取多样化清洁取暖方式,不局限于“煤改气”,减轻气源保障压力。

彭应登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做好清洁能源使用方面的因地制宜:第一,要根据某个地方可提供的清洁能源的来源、可获得的条件,进行优化和选择;第二,要扩展清洁能源的来源。在清洁能源的结构里面,不只是电和气,还有地热资源。“雄安地区的雄县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在当地就应该多使用地热能源,把节省下来的电和气用在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在极个别地方,还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辅助。只有把清洁能源的选择范围扩大,才能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可靠性。”彭应登说道。

为防止出现“气荒”,在天然气供给方面,《行动计划》要求,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大天然气供应量和管网互联互通建设。在天然气使用方面,明确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并强调“煤改气”坚持“以气定改”,确保老百姓用得上。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中央财政支持清洁取暖试点范围,完善相关价格政策,确保老百姓用得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