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企业同天敲钟 内地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8-07-16 04:08:3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8家企业同天敲钟 内地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7月12日,港交所热闹非凡,一共有8家公司同时在9∶30敲钟,场地内摆了四面锣,也就是说,两家公司共享一面锣。

据了解,7月12日上市的8家企业分别为:齐屹科技(港股01739)、映客(港股03700)、弘阳地产(港股01996)、天立教育(港股01773)、人和科技(港股08140)、恒伟集团控股(港股08219)、指尖悦动(港股06860)、英恒科技(港股01760)。现场记者传来消息,或许担心自己敲的声音被淹没了,8家企业代表一起敲锣时力道非凡,竞相争响,即使进行了集体倒计时,锣声仍然此起彼伏。

内地企业扎堆赴港

今年以来,一大批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境外扎堆上市或计划上市,包括小米、拼多多、美团点评、映客、齐家网、猎聘、51信用卡(港股02051)、宝宝树、同城艺龙等,此外还有较为知名的内地企业如微医、五谷磨房、海底捞、华领医药、中国铁塔等或提交申请书,或放出上市消息,并且,其中大部分企业都选择了港股。

连宣称没有上市计划的公司,如今日头条,也被这股热浪波及,屡屡“被”上市。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约有101只新股在港进行首次公开发行,合计募资金额达503亿港元,IPO发行总数同比大增48%,创下近年来的新高。

德勤预计,2018年下半年,香港还将有最少5只、每只融资最少100亿港元的新股上市,另外,还有约10家独角兽上巿。但是,由于申请上巿名单显示以中小型申请人为主,因此德勤维持其此前的预测,2018年全年香港将会有大约180只新股上市,预计融资1600亿-1900亿港元。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预计,港股全年的IPO募资额将达2000亿港元,有望重返全球IPO前三之列。毕马威则更加大胆,预测全年港股IPO募资总额将超过2500亿港元,较2017年全年的1290亿港元接近翻番。

不过,在独角兽和一众企业纷纷选择赴港上市的同时,港股市场也面临着较大的融资压力,甚至出现了“破发潮”。

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116家(剔除3家通过介绍方式上市的企业)企业中,有78家企业存在破发现象,破发率高达67%。而近期上市的小米集团的总市值刚刚达到3030亿港元,离早期预估的千亿美元还有很大距离。

那么,在破发频频,融资未必能达预期的情况下,为何如此多的企业争先恐后地选择在香港上市?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由于市场行情收紧,各公司背后的资本急于套现。大部分公司何时上市,主要还是取决于资本的意愿。

背后资本很急

针对新经济公司扎堆赴港上市的问题,一位参与集体敲钟的董事长表示,香港资本市场过去的一系列改革,对我们内地的新经济公司很有吸引力,一没有时差,二投资者对于内地的消费市场会更了解。而且香港的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相对比较成熟,这是吸引很多公司来港股上市的原因。

有港股研究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香港是注册制,只要业务被投资人认可,即可根据营收大小决定是上主板或是创业板,公司在港股上市几乎没有障碍,甚至亏损都能上。

“与A股上市相比,在利润要求、解禁限制、股东结构、上市会计准则方面,香港上市更加快捷宽松;与美股上市相比,在香港设立办公室,进行法律、财务对接更加方便有效,没有太多文化隔阂。”该人士表示。

此外,今年4月开始,港交所开始接受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又为互联网科技企业打开了上市新窗口。灵活宽松的条件也表明了港交所的态度,使得香港资本市场充满吸引力,从而使得目前难在A股上市的公司前赴后继。

然而,一位帮助企业运作港股上市的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企业们争先恐后扎堆上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企业和投资人都“缺钱”了。

“对投资人来说,选港股不选A股,最关键的因素,是A股解禁条件‘太苛刻’,减持最少也需要2年,急需回笼资金的投资人已经等不起了。”上述人士如是表示。

一位上海的证券从业人士表示,企业扎堆赴港上市的根本原因是宏观环境问题。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去杠杆政策,从去年就开始的紧缩银根一直持续到现在。互联网企业,尤其依赖融资和烧钱,从内地的银行和一级市场均难以融到钱。市场越不好,投资人就越不愿续期,不愿意等,因此,赴港IPO成为了他们自认为最好的、最有效的选择。

集体焦虑

上市之前的一个星期内,小米创始人雷军焦虑得连觉都睡不着,他在采访中表示,“大家投资了我们55亿美元,万一跌得很难看,怎么出去见人?”

上述投行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焦虑的心情同样在扎堆上市的企业、投资人以及投行人士中蔓延。“行情不好,投资机构也都在裁员和减薪,并且对我们的要求比以往严格了许多,最近在运行一家企业赴港上市的时候,一个PPT路演材料上面错了一个字,总公司下命令所有涉事人员的工资各扣5000元”。

急需回笼资金的同时,美联储加息、美方挑起的贸易纠纷等消息也令众多企业担忧不已:已经上市的担忧股价,未上市的纠结节点。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自今年2月创下33484点的新高以来,恒生指数截至7月12日已累计下跌15%,这与众多企业扎堆,分散资金也有一定关联。

“如果不赶紧上市,或许未来的情况更加不好。不过,如果现在上去凑热闹,造成企业扎堆,也可能会导致股市波动,融资不及预期。”一位港股研究人士表示,现在上市的企业基本是在港股最火热的上半年递交了材料,但如今港股形势有变,有些公司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下半年甚至明年,港股的走势可能都不会好。

德勤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5个月,已获原则上批准,但在申请有效期内没有上市的案例达到28宗,同比激增155%,申请人自行撤回申请的宗数则有5宗,同比增加50%。

“2015年前后是资本热潮涌向互联网的时期,现在也应该到了投资者收回的时候,但是偏偏遇到了这么多不确定因素,投资人也不得不加快脚步,因此显得有些急躁。但我们相信,理性终会回归。”上述港股研究人士表示。

该人士同时强调,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上市初期小股东就能抛,所以前期估值都会偏低,等到有实力的企业利润增长稳定,股价会慢慢涨起来,一切也会向好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