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一季度上市险企NBV增长冰火两重天:太平翻倍国寿下滑 新重疾销售遇冷 已有公司下调年度价值目标

来源:财联社 2021-04-08 12:45: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独家| 一季度上市险企NBV增长冰火两重天:太平翻倍国寿下滑 新重疾销售遇冷 已有公司下调年度价值目标)

财联社(上海,记者 丁艳)讯,据财联社记者独家获悉,今年一季度中国太平NBV((英文名为Net Book Value: 账面净值)累计增速超120%;中国平安、新华保险NBV累计增速超17%;中国人寿NBV累计增速同比减少近25%;中国太保NBV累计增速微跌。此前,据财联社记者了解,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于近期下调了年度价值目标。

对于上述险企下调年度价值目标的主要原因,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寿险业在面临转型,预期今年新业务价值增长仍有难点。而据一位大型上市险企精算部人士表示,“下调年度价值目标可以使管理目标更明确,可以根据新的目标来设置每月的业务预算和进度,实际上更为精准。”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险企新业务价值主要来自长期重疾险,但目前长期重疾险业务增长乏力,增幅加大可能性很小。多位大型险企业内人士透露,今年新重疾险终端销售并不好,叠加寿险增员困难、销售培训体系跟不上,所以新产品还没有那么快能够被接受。

平安、国寿下调年度价值目标

“大型险企下调年度价值目标,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不拼目标、拼任务的信号。”一位大型险企内部人士如是说。

据一位大型上市险企精算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险企一季度业务的完成量实际上占全年业绩超三分之一,所以从一季度的业务完成情况便可了解全年业绩情况。其实全年价值目标是否调整并不影响公司具体业务进展,只是目标调整后管理目标就更加明确,心理上预期更强,可以根据新目标去设置每月业务预算、业务进度,实际上将更精准。”

一位险企战略规划人士对财联社记者透露,“一些上市险企为了代理人队伍的发展,在开门红期间销售了较多低价值高竞争力产品。等开门红散去,后续负债端不可能再有很强的刺激,还是得按照原来的模式经营,这确实对公司保费和价值存在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据一位知情人士财联社记者透露,“平安、太保今年1、2月份新业务价值增长态势较好;新华、国寿去年同期基数太高,前两个月不可能有很大的增速。而平安、太保、新华、国寿三月单月新业务价值都是负增长。”

究其原因,上述知情人士解释道,“首先是3月险企人力出现下滑,这包括低端产能人力继续脱落和年后代理人的正常脱落;其次,保险需求端的恢复并没有预期好,保险产品消费属性较为明显,保险意识提升和宏观经济增长相匹配,居民的购买力还未较好恢复和提升。”

新重疾终端销售暂时遇冷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郭振华认为,“保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主要来自长期重疾险,仅就上述几家大型上市险企来看,实际上就说明长期重疾险业务增长乏力,目前重疾险市场已经被耕种得接近饱和,增幅明显加大可能性很小。”

“其次,长期储蓄保险中的年金、终身寿险虽说也可以挣钱但并不多,如果长期利率下行,这些业务盈利将更难。目前寿险公司这两大业务都面临比较严重的利润增长困难问题。”郭振华教授解释道。

据上述大型险企内部人士透露,今年其所在公司新重疾险的终端销售并不好。“重疾停售前期积累客户消化得差不多了,短期市场很难恢复。”

“目前寿险增员困难且质量有待提升,整个销售培训体系跟不上,所以新产品还没有那么快能够被接受。”上述大型上市险企精算部人士直言。

一位大型上市险企代理人坦言,“从今年2月底新重疾险陆续推出到现在,售卖出去的保单屈指可数。”

在未来重疾险销售的空间方面,一位再保险高层表示,“过去重疾险复合增长率在20%-30%左右,无法准确判断未来的增速变化情况,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去悲观地认为重疾险发展到了一个天花板,其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是非常大。”

据其解释道,“考虑到我国GDP和利率的增长,5-10年的维度再去看,单张重疾险保单保额是不够的。其次,重疾险产品变化的速度非常快,从最开始单纯的重疾到现在中症与轻症的出现,甚至在香港地区出现了终身多次给付的产品,产品的变化也会增加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