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二季度如何赚钱?白马股还能涨吗?史博、姚志鹏、曾鹏、董岚枫、柳世庆、程洲最新研判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1-04-11 16:4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二季度如何赚钱?白马股还能涨吗?史博、姚志鹏、曾鹏、董岚枫、柳世庆、程洲最新研判来了)

一季度以春节为分界点A股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整体主流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而目前沪指收至3450点,震荡调整之后看二季度市场机遇在何方?市场风格如何演绎?低估值顺周期还能扛起大旗?小盘股能否起舞?“核心资产”投资价值是否凸显?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博时董事总经理兼权益投资总部一体化投研总监兼权益投资主题组负责人曾鹏、银华基金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总监董岚枫、民生加银基金投资部总监柳世庆、国泰基金主动权益事业三部负责人程洲。

这些投资人士谈及后市,认为短期市场风险已经释放,对二季度不必太过悲观,把可以把握市场结构性机遇,不过上涨动力也不太足,全年看难有特别突出板块,而如果“核心资产”出现超调则迎来较好布局机遇。今年来看,新能车、军工等多领域具备投资机遇,中长期看消费、医药、科技等赛道仍被看好。

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

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

博时董事总经理兼权益投资总部一体化投研总监兼权益投资主题组负责人曾鹏

银华基金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总监董岚枫

民生加银基金投资部总监柳世庆

国泰基金主动权益事业三部负责人程洲

史博:核心资产在过去两年提供了远超历史均值的回报,估值也达到了历史性高位,这个是今年市场状态很重要的一点。在此背景下,低估值个股、顺周期个股、中小市值个股,作为今年组合的应对策略会关注。如果核心资产出现超调,这是非常好的中长期加仓机会。具体到行业板块上面,会适度侧重低估值的板块,但也不建议系统性超配。整体会考虑配置的平衡,以及具体标的性价比。

姚志鹏:A股市场拥有高增长机会的来源,那就是城镇化和在线化的花开并蒂。所以,中期看,产业趋势依然明确。经济趋势上人口结构和要素成本变化带来的主导产业升级和代际消费变革两大趋势继续增强。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未来会带来中周期中国安全和自主的需求。此外,由于经济处在上行修复期,电动车等产业趋势逐步确立,叠加依然存在结构性低估的未被市场充分挖掘的优质企业,市场依然存在非常多的结构性机遇,仍然存在进一步诞生优秀企业的机会。

曾鹏:当前的宏观面与货币政策环境处于经济基本面往上,但宏观流动性往下的局面。这意味着企业盈利正在逐渐修复,但估值会受到一定压制。体现在市场的特征就是震荡市场。当市场往上的时候,由于流动性收紧估值抑制,市场上行空间有限;当市场下跌到一定程度,企业盈利的支撑又会形成底部。因此在一季度经过市场的大幅调整,估值风险已经释放,企业盈利的修复将支撑二季度市场企稳。因此二季度市场不用过于悲观,把握结构机会。

董岚枫:展望二季度并不悲观,核心在于全球经济仍在复苏进程中,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近期美联储讨论缩减QE后,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悲观预期已较为充分,下行风险得以释放。二季度市场结构依然是“盈利扩张”与“信用紧缩”的结合。历史上看这种环境不利于估值继续抬升,但经济复苏带动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修复程度较高,有可为空间。

柳世庆:二季度之后,随着疫情逐步稳定,以及美国刺激政策的展开,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企业盈利将至少维持较好水平。这将支持整个股票市场,因此无需过于悲观。不过需要继续警惕政策边际变紧对于高估值板块的杀伤力。包括金融、设备制造、化工等领域,同时看好经历调整后且盈利较好的部分医药板块。抱团股风险还未完全结束,但部分个股已经回到了合理的价值区间,对于这些股票采取持有、关注的策略。

程洲:展望2021年二季度,春季躁动已然结束,市场整体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休整。在国内宏观经济继续向好,以及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大环境下,A股市场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有限,市场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继续休整。目前市场整体观望情绪较浓厚,后续市场整体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投资者需要有比较合理的收益预期。短期或可关注一季报超预期的个股。

核心资产调整大概率已近尾声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A股春节后的调整是否已经到位?经历了两个月的下跌后,现在的估值水平处于怎样的阶段?

史博:是否调整到位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观察。从空间的角度,春节后急跌的跌幅已经不小。从时间的角度,距离市场反转还需要有耐心。到目前为止,市场已经在广泛预期国内信用边际收紧,以及海外美债收益率的上行。这两个事情对于权益资产都偏向利空,我们判断这两个事情在二季度还会延续。由于本身现在的市场状况已经包含了这些预期,市场在二季度大幅下跌的概率不大,更可能是在目前点位附近震荡的格局。

目前市场的估值状态与2020年底类似,少数核心资产依然不算便宜,但大量中小盘个股、传统行业个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位数以下。估值分化比较大,不太好笼统的说贵还是便宜。因此短期看,估值不是市场整体的主要矛盾。

姚志鹏:核心资产调整大概率已近尾声,优质公司估值进入合理区间,财报季将重新检视企业成色,而核心资产“估值锚”的回归有助于稳固市场信心,迎来盈利驱动的阶段性反弹。

自去年冬天到春节前的核心资产再次上涨之后,估值分化达到明显水平,甚至有些个股的估值已经突破了历史上线。预计未来,不同行业的估值分化会相对明确。具体来看,大金融、计算机、交通运输等仍然处于历史中枢之下;汽车、军工等经历了近期回落后重新回到估值中枢附近;电器设备、家电等依然处于强趋势中。当然,同一板块内部也会有差异,不同风格类资产、大小盘等比较因子的分化都处在历史明显位置。

曾鹏:A股整体估值水平并不是衡量市场是否调整到位的核心指标,关键在于微观结构是否好转。以万得全A为例(剔除金融、石化)目前PE为36.8,所处历史分位约在70%;PB为2.9,所处历史分位约在60%。整体估值水平并不算很高,春节后调整的主因在于微观结构的恶化。比如,排名前5%个股的成交额集中度在 2021年2月达到历史极值49.7%,市场拥挤度很高,截止目前,该指标回落至40.9%,回落至阈值之下。再有,选取股价在历史95%分位以上市值占比来衡量当前市场微观结构特征,该指标在20年12月末达到7.3%高位,远超历史5%阈值,随后冲高回落,4月7日已下滑至5.6%,但仍位于阈值之上。整体来看,微观结构已经出现一定的缓和,相关指标也已经降低至阈值附近。短期市场下跌空间不大,但需要时间消化。

董岚枫:2021年春节后,市场出现调整。表层现象是,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站上1.7%(Wind数据),海外无风险收益率的提高不利于权益市场表现。然而回首一季度,前期市场预期一致、估值较高的板块显著调整,但钢铁、电力、银行等顺周期板块表现优异,结构性较为显著。因此我们认为深层矛盾依旧是流动性边际收紧的预期对高估值带来压力。

在当前宏观环境下,我们认为二季度的投资机会更多来自于盈利的恢复而非估值的扩张,我们会更重视企业长期价值与估值的匹配。

一季度中,部分质地优秀,但估值偏高,微观交易结构拥挤的标的显著调整。我们也在思考,是否需要对高估值畏之如虎,是否核心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已大幅下降。但历史经验显示,核心资产能享受较高估值,是市场对其持续成长信心的结果,高估值能被业绩增长消化。

柳世庆:三月上旬市场出现继续快速下跌,中旬开始才逐步平稳并且出现反弹。整体而言前期基金重仓个股依旧表现相对落后。从年报以及预估的一季报来看,企业盈利持续复苏,市场基本面实际上是有较强支撑。下跌更多是个别板块相对较贵(如食品饮料)导致的调整,以及少数行业景气度出现下行(如光伏等)。

程洲:今年以来,从风格表现看,以春节为分水岭,核心资产在牛年开始出现了大幅的回撤,而一批中小市值股票则在牛年开启了价值回归之路。A股市场方面,我们认为短期风险释放比较充分。经历了前期的快速调整之后,市场整体调整幅度较为可观,但投资者情绪的修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未来短期内市场行情或以震荡筑底为主,大幅下行的概率较低。但是市场短期内向上的动力也较为有限。

短期关注一季报超预期个股

中国基金报记者:展望二季度及以后,您如何看待当前市场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疫情、海外市场等综合影响下,A股后市整体的投资机会如何?

史博:去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国内外都出台了大力度的政策,以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在这种政策大开大合的阶段,市场对于政策的敏感度会超过经济自身走势。因为政策力度太大,以至于会对经济产生重要、甚至系统性影响。

展望今年剩下时间,国内政策整体的基调是回归正常化,但同时也强调“不急”转弯,避免对经济影响过大。海外以美国为代表,目前仍处于刺激政策延续的阶段。这样的政策环境实际上比较复杂:(1)国内偏紧,但也不是系统性收缩的紧;(2)海外依然偏松,也就是中美的政策有较大的错位。可以说我们既没有经历过国内“不急”的转弯,也没有见过中美在政策周期上大的错位,因此这个状态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

这种环境下,我们对A股后市判断有两个定性的基调:(1)国内政策决定方向;(2)国内政策的度、以及海外政策会影响节奏和幅度。综合起来看,大概率市场会是区间震荡状态,会有结构性行情,但级别也不会太大。

姚志鹏:随着欧美二次疫情的逐步消退,以及疫苗的全面快速接种,疫情的全面控制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中国和全球经济有望向上共振修复,受损于疫情的部门都有望逐步恢复常态。对于后市,在短期和中期上,我们都是相对比较乐观的。

短期上,由于去年低基数效应,以及在去年下半年全球复苏的惯性之中,整个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经济复苏是相对确定的。在这一复苏通道中,各行各业都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基本面,同时流动性在短期并没有边际上的进一步趋紧,是有利于市场短期活跃的。

A股市场拥有高增长机会的来源,那就是城镇化和在线化的花开并蒂。所以,中期看,产业趋势依然明确。经济趋势上人口结构和要素成本变化带来的主导产业升级和代际消费变革两大趋势继续增强。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未来会带来中周期中国安全和自主的需求。此外,由于经济处在上行修复期,电动车等产业趋势逐步确立,叠加依然存在结构性低估的未被市场充分挖掘的优质企业,我们认为市场依然存在非常多的结构性机遇,仍然存在进一步诞生优秀企业的机会。

曾鹏:当前的宏观面与货币政策环境处于经济基本面往上,但宏观流动性往下的局面。这意味着企业盈利正在逐渐修复,但估值会受到一定压制。体现在市场的特征就是震荡市场。当市场往上的时候,由于流动性收紧估值抑制,市场上行空间有限;当市场下跌到一定程度,企业盈利的支撑又会形成底部。因此在一季度经过市场的大幅调整,估值风险已经释放,企业盈利的修复将支撑二季度市场企稳。因此我们认为二季度市场不用过于悲观,把握结构机会。

董岚枫:我们认为二季度经济复苏态势仍然显著,且全球复苏会形成共振。今年以来,伴随全球疫苗接种以及美国刺激政策落地,主要机构均上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IMF和OECD最新预计全球经济增速为5-6%,FOMC官员预计美国2021年GDP为6.5%。按照以往规律,全球贸易增速会在15-20%区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将从投资切换到出口和消费。尤其是可选消费、服务消费和非抗疫物资出口将显著向好。

近期宏观数据也验证了经济的复苏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140.1亿元,同比增长1.79倍,比2019年1-2月份增长72.1%,两年平均增长31.2%,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3月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1.9,非制造业PMI 56.3,同比环比均有良好表现,不仅持续位于荣枯线以上,也高于近期月均值。我们对未来经济表现保持乐观,预计2021年中国全A业绩增速在20%左右。

货币政策方面,我们认为当前易紧难松,整体政策利率保持中性,但市场利率水平可能阶段性上行。核心在于当前经济基本面没有走弱的迹象,货币政策宽松加码的必要性下降。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口径上更加注重稳健。虽然我国去年货币财政政策整体是克制的,但为刺激经济,宏观杠杆率依然上升较快,从控制宏观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角度来说货币政策亦难以进一步宽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对估值的扩张依然不利,但经济没有过热迹象,货币政策亦不会急转弯。

展望二季度,我们并不悲观,核心在于全球经济仍在复苏进程中,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近期美联储讨论缩减QE后,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悲观预期已较为充分,下行风险得以释放。我们认为,二季度市场结构依然是“盈利扩张”与“信用紧缩”的结合。历史上看这种环境不利于估值继续抬升,但经济复苏带动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修复程度较高,有可为空间。

柳世庆:二季度之后,随着疫情逐步稳定,以及美国刺激政策的展开,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企业盈利将至少维持较好水平。这将支持整个股票市场,因此无需过于悲观。不过需要继续警惕政策边际变紧对于高估值板块的杀伤力。包括金融、设备制造、化工等领域,同时看好经历调整后且盈利较好的部分医药板块。抱团股风险还未完全结束,但部分个股已经回到了合理的价值区间,对于这些股票采取持有、关注的策略。

程洲:展望2021年二季度,春季躁动已然结束,市场整体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休整。在国内宏观经济继续向好,以及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大环境下,A股市场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有限,市场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继续休整。目前市场整体观望情绪较浓厚,后续市场整体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投资者需要有比较合理的收益预期。短期或可关注一季报超预期的个股。

关注中美关系、货币政策、通胀压力等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上述宏观分析来看,你认为未来影响未来A股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市场还可能会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

史博:正如前面谈到的,在政策大开大合的周期,政策是影响全球市场、主要大类资产的核心变量。而其中核心的政策就是中美的政策,因为两个国家在次债危机后合计贡献了全球GDP增量的很大一部分。此外,触发这轮强政策周期的原因是全球新冠疫情,因此疫情的演化也是影响市场的基础变量。近期海外疫情在多个国家出现反复,可能制约各国政策正常化的进程,这也是影响市场短期节奏的重要力量。

既然影响市场的核心变量是政策,那么市场面临的潜在风险就是政策的转向。转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随着经济恢复,宽松政策逐渐退出。这种场景对市场的冲击相对温和,因此经济的恢复不是一蹴而就,政策也就很难系统性收紧。第二种转向是疫情对供给的冲击迟迟不能缓解,导致全球通胀压力持续上升和扩散,进而倒逼各国收紧政策。这种场景如果发生,很有可能会对市场造成系统性风险。目前我们判断全球通胀失控的风险不大。

姚志鹏:景气上行和下行期往往伴随着估值业绩的双击和双杀,而A股历史流动性波动周期会把这个波动进一步放大。所以未来股票投资的一大难点就是如何进一步控制业绩的波动性。

曾鹏: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A股运行规律涉及的相关变量太多,我们大致可以将经济和流动性不同组合分为四个市场。当经济和流动性同时往上的时候,表现为盈利和估值双升,各类资产全面上涨,牛市;当经济往下,流动性往上,这个市场主要靠估值驱动,资产定价没有明确的边界,向上向下都波动大,我们把这样的市场定义为躁动市;当经济往上,流动性往下,体现出的是估值顶和盈利底,这样的市场是典型的震荡市;当经济往下,流动性也往下,盈利估值双杀,熊市。因此我们的核心关注点还是集中在经济动能和流动性,看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来进行应对。

我们当前还处于盈利往上估值往下的震荡阶段,但要防止出现盈利估值双杀的阶段。因此我们当前关注的风险点主要还是集中在信用收紧对微观流动性的冲击及对经济的传导上面;海外美债利率上行风险最陡峭的一段应该已经过去,但地缘政治风险在二季度要开始引起重视。

董岚枫:风险方面,我们认为中美摩擦升温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整体来讲,在全球经济复苏共振的宏观背景下,我们看好权益市场的表现。

柳世庆:纵观全年,股票市场最大的确定性依然还是经济的向好、及企业盈利的向好,这是对于整个股市最决定性的利好。但是毫无疑问,市场从一个结构向另外一个结构转化、 以及再平衡的过程,必将伴随较为残酷的调整。我们的应对策略更多以结构性调整为主。

程洲:影响行情的因素有经济基本面、市场流动性、投资者情绪等。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尤其是海内外流动性的变化。后市的主要风险可能有,信用进一步缩紧,国际关系,或疫苗无效疫情反复的可能性等。

科技、医药、消费、高端制造具备长期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布局后市的角度,有的机构偏好低估值、顺周期个股,有的看好疫情困境反转板块,有的关注中小市值公司,有的在跌下来的核心资产中“淘金”。您对后市投资布局的总体规划和脉络是怎样的?哪些板块和行业的投资机会比较突出? 

史博:不同机构或者是投资者的偏好,主要是时间尺度的差异。长期来看,永远是优秀的公司(也就是核心资产)提供较好的复合回报,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长期优秀不代表每年都是最好,因此从年度决策的角度,会结合市场状态、宏观环境来综合考虑。

核心资产在过去两年提供了远超历史均值的回报,估值也达到了历史性高位,这个是今年市场状态很重要的一点。在此背景下,低估值个股、顺周期个股、中小市值个股,作为今年组合的应对策略,我们都会关注。如果核心资产出现超调,我们认为那是非常好的中长期加仓机会。具体到行业板块上面,会适度侧重低估值的板块,但也不建议系统性超配。整体而言,不认为全年会有特别突出板块,因此会考虑配置的平衡,以及具体标的性价比。

姚志鹏:在整体布局上,仍坚持以产业投资视角,去挖掘寻找景气度上行产业中具备先锋优势的上市公司。其实,寻找长期成长的优秀企业应该是所有基金管理人的追求,但是事物的发展永远不是人们所期待的线性向上,而是在波折中螺旋前进的。即使是去年乘风波浪的一家国际龙头,在2019年也曾经“距离破产只差一个月”。我们认为,具备非线性思维会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我们做中观行业比较的重要出发点。即,不因为某些短期行业性的或者暂时性的因素,而在底部失去对先锋企业的坚守;同时,也希望能够借助行业景气上行的力量,让先锋企业更加能立于浪潮之巅。具体操作层面,我们会结合ROE周期、产业趋势、DCF工具三个分析维度,分别起到找品种、看空间和定方向的作用,最终明确核心配置的行业赛道,通过数个核心赛道的配置实现组合可持续领先收益。

具体到今年的投资主线,从收益的成长性角度分析,围绕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车、军工、企业级的信息化、大金融、互联网等领域依然存在层出不穷的高增长机会。

其中,对于新能源汽车板块,我们相信这是一个行业早期战略级别机会。对于这样一个战略级别机会来看,打个不恰当比喻,这个行业现在的发展阶段有点像十年前移动互联网早期阶段,这是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刚刚从萌芽期到成长期。譬如从渗透曲线来看,预计2020年至2021年,智能汽车的渗透率有望达到国内达到10%、全球达到5%的黄金成长起点。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之中,这个产业在现在来看更多是在爆发的临界点上的投资。所以,这种投资我们对行业整体是偏乐观的。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相对需要注重投资环节,因为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确定性是不同的。我们知道行业的未来非常好,但是回顾历史上科技股投资,你也会发现所有伟大产业趋势中,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阶段的主线。我们觉得对于整个智能汽车电动车来说,这样大的趋势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的,无论是产业资本,包括国内外的科技企业,包括国内外的金融资本都看到了,核心就在于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环节。我们认为现在相对来说比较确定的是,整个电动车产业连的核心环节的龙头公司,这个是十分确定的。

曾鹏:市场存在多种投资策略是合理的,投资者挣钱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博时基金投资原则更加讲究体系的稳定和持续,获取投资收益的来源是企业的价值创造,因此不会拘泥于低估值、顺周期、疫情困境反转、中小市值这些特定的市场因子,而是重点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我们认为当下中国企业价值创造更多集中于科技、消费、医药和部分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和板块的投资机会将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包括互联网数字经济在内的科技行业提升了中国社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加速了社会财富的创造,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驱动了居民消费升级和迁移。同时中国老龄化和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驱动了医药生物、医疗服务行业的新兴需求。与此同时,中国具备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加速向价值链上游迁移,走向广阔的海外市场。因此,我们认为这些行业是持续性的投资机会,这也是我们的投资逻辑。回到问题本身,某些特定的市场因子会阶段性有超额机会,但历史证明,如果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专注于特定因子的博弈和短期投机,能获取短期投资业绩,但长期将一叶障目,难以真正获取时代赋予的趋势性机会,因此我们不认同这种特定因子驱动的“淘金”策略。

从长期主义的角度,市场在经历了两年的上涨后,自身也需要时间来进行消化和验证,但方向是不会变的,内需逻辑驱动的消费、人口老龄化驱动的医药,以及数字经济和自主创新为代表的泛科技行业,具备较好成长性的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以及景气度处于高点的国防军工行业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是值得机构投资者长期配置和持有的方向。

董岚枫: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拉动内需是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重点。我们认为,白酒、医药会充分享受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长期价值依然显著。

消费升级之外,当前另一条主线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愿景规划的方向,包括科技创新、消费升级、新能源、军工等行业。其中,2021年政府报告指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我们认为一方面,光伏与风电等绿色能源将逐步从辅助能源走向主力能源外。另一方面,这一目标会为材料、科技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包括低能耗科技设备的普及,可降解塑料渗透提升等,跟进这一进程中的投资机会。

柳世庆:过去一个季度,大宗商品市场表现抢眼,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而顺周期板块,比如钢铁、有色、原油等这类价格相关度较强的品种,也会被简化为大宗商品来理解。

但是大宗商品经过一季度的大幅上涨,目前价格已经到了较高的水平,本轮经济复苏的强度,或许无法支撑大宗商品价格的继续上涨。

在今年的经济复苏过程中,我们更倾向于寻找市占率在提升、量在提升、经营指标向好的行业,包括中游的制造业,下游的可选消费和可选服务业等。另一方面,我们会刻意去规避那些简单的、只和价格相关的公司,这类公司价格不断上下波动,但从长期看只是在原地踏步,所以投资它们的难度非常高。

程洲:在结构上,积极寻找以技术和产能双轮驱动的未来两三年业绩能够保持较快增长,且估值合理的细分行业龙头,而在风格上,更加关注有质量的增长和合理的价格,而不是简单的“以大为美”。目前我们看好的方向主要是一些在底部调整较为充分的行业,包括军工、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这些行业一方面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利好的方向,另一方面再就是部分企业从盈利的角度看是非常不错的,前期调整也较为充分,目前的估值比较有吸引力。

医药方面我们组合中仍有原料药、仿制药和部分中成药。原料药方面,之前比较担心人民币升值影响特色原料药对全球的出口,目前看来美债上行之后美元指数见底回升,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有限,甚至可能反向走。汇率风险释放后,原料药企业业绩下修的压力就变小了,短期内由于2020年一季度高基数的影响可能增速有限,预计下半年机会更大一些。

此外仿制药和中成药方面,绝对估值较低,有一定的投资机会,而且未来或有一定的风格轮动。目前市场一些比较大规模的医药基金的钱从一些高估值的抱团股中流出后,可能会配置这一类标的,从而推动他们估值的提升,但整体幅度不会太大。

港股在风险资产中性价比高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中概股回归、估值优势、资金南下,以及中美市场的综合影响下,您如何看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哪些板块的结构性行情值得关注?

史博:尽管2021年一季度港股波动较大,但从全年来看,我们认为港股市场2021年在风险资产中仍然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

首先是从估值层面来看,港股的整体估值水平大致处于历史长期均值附近,较A股和美股具备明显优势。其次是从过往周期规律来看,恒生指数往往在中国经济触底复苏的期间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表现较为良好,典型的年份如2009年和2016-2017年。因为恒生指数传统行业公司权重占比并不低,经济复苏期盈利增长弹性大。除了周期性因素以外,港股还有两个中长期利好:(1)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在政策的推动下提高对港股的长期配置,带来了一部分稳定的增量资金;(2)更多优质公司在香港上市,为主动型基金选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港股在风险资产中仍然有非常高的性价比。

从市场结构来看,2020年主要是赚估值的钱,2021年主要是赚盈利增长的钱,估值层面2021年有可能是负贡献。市场风格差异有望收敛。随着无风险收益率的提升以及传统行业进入盈利复苏期,成长股的成长稀缺性将显著下降,价值类个股和成长类个股巨大的估值差距有望出现一定收敛。随着过去几个星期成长板块估值的向下修正,目前成长板块和价值板块都存在个股机会。在成长类板块中重点关注有望取得稳定增长的服务类行业的机会,在价值类板块中可以积极关注基本面进入上行通道且股息收益率较高的优质价值蓝筹股。

曾鹏:港股市场投资机会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我们需要将港股市场划分为港股通市场,和非港股通市场。其中港股通市场中,需要重点关注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实际生产经营主体在大陆的优质中国企业。

首先,港股市场正在成为承接中国过去十余年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上市的摇篮,这些企业是当前最具活力的一批企业,分布于新零售、互联网、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云计算等新兴行业,由于中美关系的变动,港股市场成为一级市场优质新经济企业的重要上市地,目前中国六大互联网企业即将悉数登陆港股上市,港股市场今年无疑是IPO大年。港股将成为未来中国新经济投资的主战场。

其次,港股市场整体将迎来南下资金和境外资本的流入,当前新设立的公募基金普遍可以最高50%比例投资投资于港股,截至2020年底,全市场有接近1095只公募基金可以投资港股,总的资产规模也接近了2万亿,与此同时中国香港作为外资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中国是全球最先走出疫情、去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因此外资流入港股的趋势也不会改变。

第三,港股的繁荣也取决于安定祥和的政治环境,随着港版国安法的实施,香港局势趋向于稳定,香港也开启了全面的二次回归,因此港股的政治基本面得到显著改善。

第四,港股由于是港币定价,港币与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因此投资于港股也有助于分散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的风险。

综上,港股通的投资机会将是长期、可持续的。具体到板块方面,我们看好恒生科技指数的成分板块,包括互联网、云计算、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半导体这些行业。

董岚枫:我们二季度对港股市场非常关注。历史上看,港股市场走势与企业盈利的相关性较高,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往往有出色表现。当前港股估值与全球市场比较仍然不高,且随着大量优质新经济公司在港IPO或二次上市,香港市场资产的成长性有了显著提升。

程洲:港股目前估值较低,中概股回归和恒指改革将大幅提高港股的科技板块权重。恒指改革后,预计将吸引全球更多被动资金跟踪流入。

来源:中国基金报

(编辑:梁宇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