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思来氏CEO张韫:用第三方评价促进教育变革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思来氏CEO张韫:用第三方评价促进教育变革

核心摘要

未来的评价并不会只突出“评”的功能,更多的是一种个性化的分析。在海量的数据当中,每个人能够发现自己成长过程的独特之处,也能够通过与数据常模的比较,找到自己真正的特长与弱势,从而实现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另外,这些数据也可以为学校服务……通过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诊断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为他的规划提出科学的建议。

本报记者 王鹏善 上海报道

去年年底,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作为《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重要配套政策,意见强调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意义重大。在上海、浙江的改革试点中,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大学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指标。

然而关于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档案,究竟记录怎样的内容,该怎么记录,学界业界都在探索。如何做到客观公正真实,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呼之欲出。

思来氏就是第三方教育评估的先行者,“为宏观政策提供科学量化的改革依据,为每个学生寻找个性化的成长路径”成为其进入全国近1000所学校,数据库覆盖超100万学生的“法宝”。

一家新技术公司如何进入体制内学校,又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完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对学校的专业评估……为此本报记者专访思来氏创始人、CEO张韫,详解高考改革以及教育行业革命给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第三方评价机构迎来发展良机

《21世纪》:高考改革强调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对于你们来说意味着怎样的机会? 你怎么看综合素质评价被发被重视?

张韫:综合素质评价牵涉到大学的招生,所以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敏感的问题,因此它的实施与公平性也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

而目前的现状是,高中能够保存完好、进而向大学提供作为录取依据的信息和数据,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业水平上。至于这个学生的个性如何,能力如何,兴趣如何,习惯如何,是否具有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这些大学在选取人才时更为看重的问题,很多学校都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和采集客观数据的能力。

现在各方普遍采用三种方式来填补综合素质评价的空白:第一种方式是学生自主填报数据,但由于这种填报有着高利害性,所以很难保证学生能够提供真实的信息,教育部门和大学也很难对这些非格式化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第二种方式是让学生在官方提供的统一平台上进行格式化的填报,这样,只有一些官方认可的成就才会被纳入考量。这样做固然对于保证信息真实性有利,但这种方式采集到的信息比较单一,学生成长过程中许多个性化、有价值的经历没办法被评价或考量,由此出现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拉不开差距、体现不出学生真实兴趣的情况。

第三种方式是大学采用教授、专家面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不同领域知识的积累以及应用的能力。这种方式确实拓宽了高考考试科目的局限性,但面谈作为一种主观考查方式,它的偶然性较大——学生遇到的面谈内容如果恰巧不是他擅长的领域;或者学生本人有较强的思考能力,但不擅长面对面的表达;又或者学生个性很强,与相遇的几位考官不太“投缘”……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录取造成影响。

一个好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必须是能够长程地、客观地、全面的记录。这样的记录方式,过去的纸笔报告方式是远远无法满足的,只有通过信息化,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组合才能够达到。

比如在我们的系统中,有一系列线上、移动端的工具来完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记录:比如学生在图书馆中会用到我们的阅读平台终端通过扫描条形码进行自助借还书,而且每次还书后可以在终端上对书本进行评价,回答与这本书相关的问题,与其他同龄读者互动等。那么,通过多年的记录,我们就能知道这个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方面的读物,科普、文学还是历史、经济,他的阅读水平如何,最愿意和别人交流哪方面的阅读心得。

类似地,学生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查询到他所在学校开设的所有拓展型课程,他通过浏览课程的详细信息能够预先感受自己对哪门课程更感兴趣,也可以通过小测试了解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潜力;从而最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领域。而我们通过长期的记录,就能知道学生对哪些知识更感兴趣,更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从他的选课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是喜欢广泛涉猎,还是有非常特定的研究方向。这对于他未来的规划来说都可以提供不同的策略。

所以,通过我们提供的一系列平台和工具,学生、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端、网页端实现各种学习和评价的功能,后台的数据将会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业成绩,课程选择,阅读兴趣,运动水平,艺术修养等信息,也能了解学生如何分配课余生活的时间,参加了哪些社会实践。从而对学生进行一个完整的描绘。

学校在录取时,只要抽取他们更看重的学生品质,就能看到相应的记录,以便辅助做出录取决定。这样的系统对学生也非常有价值,因为通过长期地记录,学生能够更好地定位自己,有参考地进行生涯规划。

《21世纪》:那这个周期是不是很长?比如说上海去年公布了这样的改革措施,你们怎么切入呢?

张韫:最理想的做法是从小学开始就建立这样的档案。但我们目前是各个学段同时开始,从去年开始记录的高一,等到2017年高考改革时,就能呈现出一个初步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后学生的记录会越来越丰富详实。其实除了上海以外,与我们合作的还有大量北京、深圳、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的学校,而使用的学校越多,这些数据的价值和参考性也就越大。而且这样的记录不仅国内高校感兴趣,国外的高校也非常感兴趣。我们每年都会与国外的教育评价机构、学会进行交流,他们都非常期待看到这样一种中国学生发展的真实、客观描绘,帮助他们招到真正有潜力的、而非留学中介包装出来的优秀学生。

数据与分析同等重要

《21世纪》:所以按照你们的设想,未来的综合评价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张韫:我感到未来的评价并不会只突出“评”的功能,更多的是一种个性化的分析。在海量的数据当中,每个人能够发现自己成长过程的独特之处,也能够通过与数据常模的比较,找到自己真正的特长与弱势,从而实现对自己的客观认识,这能帮助他更好地做决定,自己适合怎样的发展道路,减少不必要的迷茫和错误选择。

另外,这些数据也可以为学校服务,学校能够知道自己培养出来对的学生具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不是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符合。通过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诊断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其规划提出科学的建议。

《21世纪》:在你们的评价过程中,会运用到哪些新的技术?

张韫:我们采集数据的手段与科技的发展保持高度的吻合。比如前两天我们在万科就进行了一次“寻找最具全球竞争力的学生”这样一个活动。当时我们除了采取人机互动答题的评价方式,同时还采用了很多可穿戴设备,比如说像脑电监测、行为捕捉等技术。应用这样的技术,我们就能够知道,学生在做题目的这个过程当中,究竟是粗心造成的错误,还是真的不会而造成的错误。还能够了解学生在面对新的知识,他是否能够保持大脑兴奋的状态去进行学习,保持注意力。这个都有助于我们分析学生学习的特质和思维的敏锐程度。

而通过行为捕捉,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真实任务的情景时,他的行为是更多地和他人进行合作,还是独立完成,他与他人互动时的面部表情,持续时间等。这些信息也帮助我们发现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另外,我们也已经使用运动手环来监测体育运动中学生的运动密度和强度,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BMI指标,更合理地制定运动目标,也更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所以,我认为在下一步,大量的可穿戴设备将运用到教育评估中,再之后可能就会使虚拟现实技术。那么这种科技的潮流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我们会把这种可能性揭示给大家,因为大家也很期待这样子的一个发展。

《21世纪》:那么新技术和大数据到底怎么结合?

张韫:首先新技术能够帮我们发现更加微观的,过去的方式没法发现的东西。对于我们过去的教师来讲,在上一堂课的时候,多少学生走神他是无法知道的。他上的这堂课有没有效,他也很难评判。唯一的方法,就是过一段时间测验一下。但是教师没有办法得到当场的反馈,也没有办法即时调整自己的一些行为,错失了教学的最佳机会。而新技术可以实现非常及时、准确的反馈。

通过新技术,我们还可以准确估算每一个人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当我们把统一的目标输入系统后,它可以根据学生之前的历史数据来运算出每个人应该达到的水平。所以在这种智能环境下,每一个人的练习目标和发展目标都是个性化的,符合他自己需要的,而不再是统一、刚性的。这可能正是我们老祖宗所提倡的“因材施教”。

在技术与数据的结合方面,思来氏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大多数公司是有了数据以后再去想我该怎么用这个数据。但是我们这两件事情是同时进行的。因为我们在做这个概念时就已经意识到,哪些是有价值的数据,哪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价,它的模型应该往什么方向去建,而不是说我已经有了大量的非结构化的混乱数据,再反过来做整理的工作。这个其实是很多传统的信息化公司现在在补救的事情。

在思来氏,我们是两方面工作同时进行的。我们一边在大量收集数据,再挖掘其背后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有意识地去要找到我们想要的数据在什么地方。我认为这是一种更好的方式。它的实用性更强。

当然,我们不可能想得绝对全面,但是至少有一部分是成体系的。然后另外一部分则是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价值的点,它们不断被补充进来。

在线教育的创业者,懂教育的很少

《21世纪》:有人认为和体制内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打交道会很困难,你们是如何处理他们的关系的?进入公立学校,你们遇到什么阻力没有?

张韫:我们之所以能够覆盖到全国很多地方,绝对不是依靠人脉关系达成的,事实上也不可能有那么强的人脉网。

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自身有过硬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基层有强烈的需求。我们最初的发展是和学校的沟通开始的,是从基层开始。渐渐地,主管机构发现这家公司有许多学校认可,觉得有点意思,也就开始了解,然后发现我们做的事情很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所以也就认可我们做的事情。这是自下而上的一个过程。

因此,我们发展的基础在于有广大的校长、老师认可我们。这是最牢固的。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我们所做的,确实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并不是某一两个人的喜好,所以大家都愿意一起来合作。

说到阻力,个人觉得到现在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因为社会对我们的需求非常热烈。我们不是一个销售导向型的公司。思来氏一百多人的团队,只有两名专职销售。这说出去可能许多人都不相信,但却是现实。除了我们提供的服务比较优质,产品比较创新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在于,这个行业目前也没有什么竞争者。

虽然市面上有许多提供教育服务的信息化公司,但是能够专注于评价、专注于数据,而且了解教育需求的,是非常罕见的。

《21世纪》:现在没有什么竞争者,那么未来会不会涌现出很多?比如现在的互联网教育公司就发展火热。

张韫:现在互联网教育确实很火热,但我认为很多是不太了解教育的人在做。互联网教育的创业者,具有教育背景的很少;而且他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实质还在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比如说提供大量的题库,让学生反复机械操练;或者提供许多谈不上优质的在线课程,让学生更多没有效率地反复学习。这不是教育发展的趋势。真正了解教育的人,都已经认同我们不再应该往这个方向去发展。但目前的很多互联网教育公司是在应试教育走向夕阳的时候,还不断地在推动这样的事情,迎合社会的盲目需求。

我觉得只有真正把人才观端正了,才符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唯有从推动社会发展的这个角度来审视教育人应该程承担的责任,才能让“互联网+教育”产生积极的正能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