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从学位房抓起

来源:证券时报 2017-05-31 01:03: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口舌之勇】

学位房的昂贵价格,也可以理解为其潜在的、未来的人脉价值在当下的贴现。

孙勇

“人脉”这个词儿热乎并流行起来,是近十来年的事情,此前,它被称为“关系”。相对于“关系”,“人脉”听起来似乎高雅一点,有点文化味,不那么赤裸裸,但实际上两者是一回事。

据某些成功学家研究,人生在世,要想有一番大作为,八成靠关系或曰人脉,两成靠本事。这个比例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但人脉重要,总归是有许多正反两方面的实证,从古代的霍去病、李广、王维、李白、范仲淹、左宗棠,到当下有家族背景的政商界诸多成功人士(恕不一一点名),皆然。这是在中国。放在外国,同样的实证也能找出不少。正因为靠人脉成功的案例多了,如今,你要说哪一个极其成功的人士完全白手起家,大伙儿都不太相信,非要去网上人肉一番,为成功人士找出幕后的贵人不可,这个贵人,就是关系,就是人脉。

打开手机微信,形形色色的热点文章中,以拓展人脉、把握人脉、利用人脉为题材的,占比不低。别瞧不起这类文章,那100000+的点击率中,没准儿就有你手指的功劳。

赶场于各种高大上的论坛、饭局、聚会,交换名片、互加微信,是拓展人脉的常规套路。这个套路管用,但也需要创新。据说,深圳某知名高科技公司有一个内部规定:员工出差,要尽量坐头等舱、一等座,住三星级以上酒店,不必为公司省差旅费。因为这样可以提升在旅途中结识高端人士的概率,从而拓展商务人脉。这大约算得上一个创新。

读MBA班、总裁班、某某商学院,相对于拓展人脉的传统路数,当然也属于创新。这个创新风行了十来年,目前依然热度不低,拥趸者众。

以上,是成人世界里的人脉故事,说新奇也不新奇。但这成人世界的人脉味儿沾染到儿童世界,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新奇——至少对我来说有点意外。

一位在深圳某公立学校工作的女老师,和我住在同一个小区(需要说明的是,该小区附近没有知名中小学),去年,这位女老师竭尽所能,又凑又贷,在驻扎名校的香蜜湖片区买了一套学位房,总价800多万元。虽然按揭压力不小,她还是觉得很值。理由是:其一,将来她的小孩能够读一所名校,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其二,在名校里,她的女儿有机会结识家境好、层次高的同学,这样的人脉对她未来的事业会有帮助。第一个理由是人之常情,第二个理由把我吓了一跳,深感这位女老师谋划长远,心思缜密,非一般人所能及。再一想,或许是我孤陋寡闻,没准儿那些为学位房而拼杀,无惧高位接盘的家长们,都藏着这门心思呢!

事实上,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里,那些与名校挂钩的高价学位房,的确像一道道高门槛,对社会层级进行了初始的划分,买得起这样的房子的学生家长,大多属于社会上的精英人群。买学位房——读名校——结识精英人群的孩子——利用同学关系拓展事业空间,这是一个清晰的人脉价值构建与传导链条,换个角度看,它其实就是MBA班或总裁班的儿童化影像。

人脉,从学位房抓起。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位房的昂贵价格,也可以理解为其潜在的、未来的人脉价值在当下的贴现。可怜天下父母心,是他们,将人脉学发展到极致。也许过不了多久,中国式的口号会增加一个:别让孩子输在人脉的起跑线上。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