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是创投业发展的根基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卓泳 2018-10-19 11:16: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证券时报记者:深创投从7亿元注册资本起家,发展成目前掌管近3000亿资本的投资航母、创投领军企业。您认为取得这样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

孙东升:最根本的就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给了开明的政策,支持深创投建立了市场化的机制。

深创投成立之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就给出了经营方针层面的指导——“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按经济规律办事、向国际惯例靠拢”“立足深圳、面向全国”“不塞项目、不塞人”,这三句话充分体现了当时市委市政府的远见和气度,决定了深创投市场化的发展路径,为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激励约束、投资决策、项目退出等具体经营层面,针对束缚行业和公司发展的因素,深圳市国资委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了深创投最大限度的支持。比如:在激励方面,深创投第一届董事会就制定了有别于其他国企、在当时看来比较激进的薪酬政策,也就是“8+2”模式:将每年利润的8%作为员工绩效工资,单个项目净收益的2%奖励给项目团队,从而为公司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投资方面,经批准,深创投成立之初就突破了原有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评估体系,采用溢价估值的理念进行创业投资。随着公司发展,投资决策制度也不断完善,目前采用分级决策机制,投资金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不需要上报董事会,公司投委会就可以决策。在非上市股权退出方面,深圳市国资委出台文件,规定属于投资前约定可回购的和股权整体转让性质的股权可以免评估免挂牌,极大提升了深创投未上市股权的回购退出效率。

证券时报记者:纵观整个创投发展的二十多年,每次行业深陷危机都源于资本市场,行业是否需要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之路,尽可能弱化其在资本市场动荡时期所受到的影响?

孙东升:其实监管部门只要是按市场规律办事,创投就能可持续发展。回顾当年的创业板,虽然是十年磨一剑,但当时的延迟和开板都是经过市场充分论证的,能最终熬下来上市的企业都是不错的企业。所以,现在监管层无论做怎样的决策都应该要经过充分论证。过去两三年,政府出台了很多针对创投行业的优惠政策,但实际上操作起来,还是限制性的条款影响更突出,比如限售和税收问题。当然,现在大家也都意识到,虽然IPO是主要的退出渠道,但也需要探索多元化的退出,比如并购、出售股权等等,但主渠道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证券时报记者:改革开放40年,创投业也走过了20多年,您认为创投业的发展在哪些方面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展望未来40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能否再次充当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领头羊?而创投业在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孙东升:首先,中国本土的创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创投本身是个西方舶来品。其次,过去传统的投资是没有退出机制的,都是投资被投企业,成为这家公司的股东,回报就是企业的成长所带来的分红。但是随着改革开放,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创投有了退出机制,投资机构才能享受更大的回报,能够更好地实现资金循环投资。此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为创投提供了许多优质投资标的。可以说,整个创投行业的出现和发展都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如今广东的GDP全国第一,这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不敢想的,因为广东没有任何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广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靠的是开放和市场化,因此要再出发就要再创新再开放,在制度创新方面可以再大胆一点。

改革开放新征程中,创投行业将继续发挥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本土创投机构不断成长壮大,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实现全球化投资,创投业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机构、行业、企业间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交流,为改革开放发展做出新贡献。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创投行业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孙东升:创业投资是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有效结合的投融资方式,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投行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投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新科技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坚持价值投资,不追求短期暴利;不盲目追风口,避免造成项目间无序“烧钱”竞争、资本无效损耗和公共资源浪费;多从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做投资,在产业链整合上发挥资本的力量,等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