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金融业: 人与机器的对决

来源:英大金融 2016-02-22 16:11: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更优化的配置,更好的体验,更低廉的价格,在人与机器的这场重塑未来金融业的对决中,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客户。

文 | 辛乔利

如果说19世纪电报电话的发明还只是提高了传统金融机构运转效率的话,那么后来互联网的普及,算法交易等工具的兴起在丰富了金融服务方式的同时,也在悄然培育着新的金融业态。以金融科技公司为代表的新的入局者正在利用技术优势,掀起了金融机构去媒化的浪潮。

其实,新工具也好,新入局者也罢,最终的目标都是让资金在经济活动中的配置更高效,成本更低廉。

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未来的金融业将会是人与机器的对决。在这场正在进行的无声的对决中,客户的数字化体验被提至重要位置,银行的网点可能会是家咖啡店,既懂技术又懂金融的人才无疑会成为香饽饽。

价值新主张

科技驱动的创新机制改变着传统的金融范式,即金融服务提供与接受的方式,削弱了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

区块链技术让金融交易更加透明,使得网络上的每个参与方都可以在网络节点上的分布式账本看到和核实交易,完成信息与信用层面的去中介化。区块链技术适用于任何点对点的支付和交易需求,清算行、外汇和货币交易商等金融中介都成为多余。

金融新范式产生的另外一个基础是多学科交叉背景的认知科学。人类借助科技研究认知,科技又潜移默化地在改变人类的认知。正如英国政治家兰登温纳所说:“如果说现代社会的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什么,那就是技术并不仅仅是人类活动的辅助手段,还是一种改造人类活动及其意义的强大力量”。

以平台为主导的分享经济模式为人类认知提供着新的案例。优步并不拥有汽车,脸书并不拥有任何内容,阿里巴巴没有任何库存,住宿供应商Airbnb不拥有任何房产,金融业的众筹与市场化贷款平台也可以不拥有任何资金。尽管各种模式都处于实验阶段,但在这种新型的社会组织框架下,数据变得更有价值,传统的对信用的认知也在被颠覆,大数据早已成为辅助认知的新工具。

除此之外,个人数字化体验已成为价值新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经济学人》杂志的调查,一些有代表性的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150次,客户对未来金融服务的诉求是价格更透明、控制更自主、获得更即时,一个简单入口得到全部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对持续、不间断、多渠道服务的无缝对接体验。

重塑物理网点

客户对数字化体验的诉求改变着其接受金融服务的方式,数字化平台将替代物理网点成为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的基础设施。

根据SNL Financial金融数据公司的统计,2014年美国金融机构关闭了1407家分行,与此同时,一些重点地区的物理网点正朝着银行品牌代言转型。

美国第一银行旗下的Capital One 360已经将位于芝加哥、洛杉矶、纽约等大城市的分支网点改造成咖啡店,一改呆板、死气沉沉的风格,代之以清新、温暖、小资的氛围,成为该行的客户体验中心。

其实,中国的一些实体书店的转型也是金融业转型的重要参考,书店不再以卖书为主,而是营造一个现代白领向往的文化场景,让买书本身变成一种同情感连接的体验。金融机构物理网点的转型也可以借鉴,让物理网点变成同客户情感连接和沟通的纽带,将品牌与服务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客户体验中。

银行家重新回炉

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元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到2020年, 人工智能将使全球15个经济体损失710万个工作岗位, 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 到2025年, 机器人和自动软件将替代1.4亿位知识工作者, 而知识工人密集的金融业将成为重灾区。

日本东京三菱银行的前台导购机器人成本仅8000美元,可以记住550万个客户和100多类金融产品的详细信息,掌握19种语言,比导购员更了解客户。不光是导购员,复杂的分析软件让信贷员和市场分析师惭愧,自动化算法交易早已让交易员成为多余,机器人理财顾问让理财师面临尴尬,而区块链技术可能让大批后台银行员工下岗。

当然,新的金融生态还会催生出对新岗位的强劲需求,既熟知技术又深刻理解金融的人将成为香饽饽,一些新的突破性创新技术一旦通过测试急需培训新型人才。因此,未来金融业的转型更大意义上面临着金融从业人员思维与技能的转型。

谁将主导金融

工业化时代把人变成机器,数字化时代把机器变成人。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激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人与机器的对决,各有优势,难分胜负。

自1997年ING推出第一家数字化零售银行到现在,不到20年,但如今数字化银行已经遍地开花。这场基于软件与技术的机器革命的推进速度远远超过人类智慧的进化速度。

算法与智能机器正在从广度和深度方面以惊人的速度导致金融业发生巨变,接连打破金融服务价值链上每一个节点上的传统格局,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新产品、新服务将克服传统金融业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填补现有服务与客户需求之间的空白,创建出一个更加多样化的、适合数字化时代的金融环境。在一个连接更紧密的世界里,金融业很有可能由算法和机器人左右的平台掌控,不远的将来,登上财经媒体头条的“未来巴菲特”很可能就是一款超级算法驱动的交易机器。

在当今这个日趋复杂的金融市场,人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投资决策频频出错,风险管理弱不禁风,危机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但由于金融业是长期以来受到监管当局严格保护的行业,传统金融机构在对客户的深度渗透和对行业的熟知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金融科技公司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既存在着激烈竞争,又相互依存,在一段时间内,还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需要协同作战,而不是单打独斗。

区块链要想成功,需要大环境的支持,需要初创公司、大型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共同制定标准,推广使用。尽管区块链解决了传统的信用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出现,如能否确保数据块传送过程中不被任何中间方破坏,另外,资本市场每天需要处理近百万笔,数万亿美元业务,区块链技术能否承担此重任都是疑问。

无论如何,金融业旧秩序的摧毁和新秩序的创建都将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过程,无论是渐进式创新还是颠覆式创新都将经历大风大浪的洗礼,未来充满着迷雾,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客户,特别是那些一直受到金融机构歧视的中小企业和抱怨不断的个人,无论是在资金获得还是支付方面都有了更多选择。

在新一轮竞争中,先进的技术将决定未来的成败,谁都不敢成为旁观者,不拥抱机器注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掉队,滑向被淘汰的边缘。其实,每一种突破技术的问世都是人类意愿的表达,都是某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人与机器能否融合也决定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一切刚刚开始,崭新的金融生态正在形成,人与机器的界限,物理与虚拟的界限都将变得模糊,谁将主导金融这个问题有着无限的想象和探索空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