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联想否认放弃手机业务 下一步靠创投和VC做资本扩张

来源:证券日报 2016-06-14 08:56: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国际化上一直表现相当活跃的联想,经历过两次并购的整合期后,将在国际市场加快脚步,不过这次杨元庆野心更大,除了将核心业务PC向外拓展,还加大了联想在移动和云服务领域的投入,同时杨元庆还要借创投和VC,为联想做资本扩张。

日前,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联想Tech World大会上宣布,联想正式成立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并开始正式从终端制造厂商向智能设备+云服务提供商转型。

虽然联想移动业务在过去一段时间表现得并不是非常理想,但在此次大会上,联想与谷歌联合研发的智能终端新品吸引了全球目光,其创新的AR(增强现实)功能也首次在手机端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杨元庆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C业务依然是我们的核心,联想会利用整合机会扩大份额。但未来的竞争是在物联网,联想很早之前就开始着手实施这一战略。”对于联想手机业务在过去一年里的大幅下滑,他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联想开始放弃以往赖以生存的运营商渠道,联想未来将转向开放市场和在线市场。

不会放弃手机业务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联想在移动业务上面临非常棘手的问题。手机销量的下滑,让联想不得不停下脚步,对手机业务在人事和架构上进行大规模的整合。此次,杨元庆提出,联想对手机业务在战略上进行快速调整,而在手机业务遭遇紧急情况下临危受命的陈旭东,也在上任联想移动业务总裁职务一年后首次面对媒体,回应质疑并谈及联想手机业务的未来。

在首次移师美国旧金山的Tech World大会,联想不遗余力地想外界展示自己在移动领域的创新——首款谷歌Tango技术手机Phab 2 pro和全新模块化新机MOTO Z,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却缺少了PC的身影。

杨元庆表示:“外界对我们有一些误读,PC依然是我们核心业务,联想也不会放弃手机业务。目前,联想的PC和手机业务都在进行一个大的变革。”

对于新品的上市计划,陈旭东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本次发布的MOTO Z会和verizon(美国运营商)推出定制化版本,大概今年7月底上市。而全球版本将会在今年9月份上市,这其中也包含了中国版本。对于Tango手机的产品线,目前联想已在规划,未来或属于联想体系下的不同产品线。”

这是陈旭东在上任后第三次面对媒体,而这次距离他上任已有一年的时间。去年6月份,联想突发一场重大的人事调整,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杨元庆宣布,原神奇工场CEO陈旭东将与联想集团高级总裁、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总裁贺志强一起担任联想移动业务联席董事长。在联想手机销量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联想的这次人事变动,引起业内人士议论纷纷。一时间,有关于重大人事调整背后联想内部存在着战略分歧、联想手机迷失方向等猜测四起。

在上任后一年里,陈旭东都做了什么是外界最关心的事。

据陈旭东说,整合是他上任后所做得最多的事。“我对于移动业务的产品线、供应链进行整合,将原先的两条产品线供应链合2为1,同时在销售体系将联想和moto的销售体系合2为1。未来的联想要做的就是将自身的出货量和价格匹配,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不过他坦言,目前联想集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内部的效率还不够好,对行业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实际上,手机四大品牌的市场定位、资源配置,一直是困扰联想的难题。

今年,联想高调宣布此前其收购的MOTO品牌回归中国市场,将其定位高端,并在两个月前将神奇工场独立运作的互联网手机品牌ZUK收编。这两个新加入的手机品牌加上联想旗下定位互联网+的乐檬品牌及其自由品牌联想,让联想在同一时间运营着四个品牌。然而看似定位明确的四个品牌,却一直被业内人士质疑它们在业务线上有着重叠。

对此,陈旭东表示:“联想对手机各子品牌已有明确规划,未来或将做一些整合。模块化和柔性屏是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联想已在手机业务结构上进行调整。”

至于联想渠道等资源整合,陈旭东称,目前联想手机和PC在销售渠道上基本已实现共享,“目前包括北美、欧洲在内的国外大多零售渠道的销售通路已协同,而国内的协同问题比较复杂,手机和PC的销售渠道包括大卖场和专营店,在协同上需要时间”。

不过杨元庆认为,联想要真正地解决好手机业务上的问题,是在战略上有所调整,将过去以运营商为主导战略转向为开放市场为主导。

早在四、五年前,联想手机在全球市场借助运营商渠道迅速扩张,之后一直倚重运营商渠道,却在互联网浪潮席卷手机行业之际慢下了脚步,过于强调出货,忽视了品牌建设。而陈旭东上任后,联想管理层的思路开始转向互联网。不过,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联想的中国区手机业务销量还是下降了近八成。

对此,杨元庆表示联想手机业务出现较大下滑,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主要原因是联想开始放弃占据其手机业务大部分收入来源的运营商的补贴。

杨元庆坦言,联想手机业务在中国遇到一些挑战,目前是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重新起步的时刻。“两年多以前我们基本上都是走‘运营商’这条路,产品也已低端为主。运营商减少补贴了以后,运营商的市场份额一下子从50%掉到30%,更多的份额来自于开放市场和线上市场。我们从运营商市场向新的市场转换的时候,相对其它品牌是慢了。运营商市场的成功,让我们有点固步自封了。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我们将放弃部分运营商的低端产品,把战略从以运营商为主导转向开放市场为主导,提高高端产品在业务体系中的占比。”他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在中国市场打好“翻身仗”。

整合近尾声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联想被众多不利消息萦绕,而这次拨开这层迷雾,杨元庆想说得很多。谈及联想从PC制造商开始正式向PC+云服务方案提供商转型,杨元庆最为激动。不难看出,未来,企业级和云服务将成为联想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胜出的极为重要的武器,更是联想谋取更多利润的核心支柱业务。为此联想也做了很多准备。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联想在此次Tech World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进一步扩大在IT解决方案领域的优势。此前,联想就已经做了业务调整,成立PC、移动、企业级、云服务四大业务集团。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童夫尧表示:“这次将DCG独立出来,是因为DCG未来是联想的重要布局。整合完之后,联想将在数据中心、云、网络设备等一系列相对完整的IT基础架构方面做比较大的动作。在中国区,我们在推动硬件销售的同时将会把更多精力放在云、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和营销上。

童夫尧坦言,企业级市场竞争压力很大,特别是在中国区。“中国企业级行业的竞争对手可能比其他任何国家的都要复杂,有国外的、国内的对手,还有所谓以后的本地化、中国制造等等这些潜在的竞争对手,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挑战,中国的竞争情况应该是更加激烈的。“不过他认为,从长远来看,联想有信心让企业级业务成为继PC业务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板块。

他透露,联想在过去一年基本都在进行业务整合。“联想并购了System x业务之后,用了一整年时间在前端销售及后端供应链等方面进行整合,尤其是在IT、BT系统的整合上,联想花了相当多的时间。目前中国区的团队整合已经结束,其他地区都接近尾声。”他认为,除了中国而外,美国也是很大的服务器市场,占到全球服务器市场的约40%,联想将持续发力。

而在虚拟市场的布局,联想也暗中加快速度。联想集团数据中心业务集团总裁Gerry Smith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联想的目标是利用在中国的成功模式在北美、欧洲等市场打胜,未来联想将跟Vmware等国际虚拟化巨头有更深入合作。”

未来并购有限

在陆续收购了IBM X86服务器和MOTO手机业务后,联想进入了长达两年的整合期。

对于是否还将持续进行并购,陈旭东表示:“目前的联想已经进行了很多的并购,并在加快对于并购业务的整合,如IBM业务,MOTO业务等。未来并购空间有限,联想的并购可能更多的是协同合作或者占有一部分股份,但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全资收购。”

不过,童夫尧透露:“最近联想创投集团一直与硅谷谈合作,未来联想将加大创投企业的投资力度。”

近日,联想创投刚刚完成了对基于场景化的跨境自由行服务平台任游网的投资,该公司此次进行了1500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联想创投领头。而去年6月份在联想集团大股东联想控股正式在香港上市后在投资领域浮出水面的联想系在业内名声大噪,其贡献了联想控股除IT业务外最大的营收和净利润。今年,联想集团也在投资领域加快步伐,在5月份正式成立了联想创投,并在近期动作频频。

对于联想在创投业务上的投资模式,贺志强表示,联想创投操作模式是通过创投的手段把内部创新放到市场上去,同时把外部创新引进来。“现在创投集团主要做跟联想未来有关的投资。联想内部已经孵化一些新技术和项目,但通过资本手段可以让包括国民认证、智慧医疗等联想创投子公司进行更快扩张,同时,联想将鼓励股权激励。”

同时,他透露,VC也是联想资本扩张重要手段。“今年联想成立了管理资本5亿美元的二期基金,未来将重点投资智能硬件、机器人、大数据、云的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垂直整合行业核心部件+互联网服务,这也就是联想创投的功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