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上市公司卖房成风 房地产的拐点真要到来了吗?

来源:价值中国网 2017-01-03 09:37:2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上市公司卖房成风 房地产的拐点真要到来了吗?)

上市公司卖房成风,房地产的拐点真要到来了吗?

近一段时期,关于房地产的消息不少,而卖房的案例也是频繁出现。

时至今日,我们送走了2016年,迎来了充满未知数的2017年。然而,回顾2016年,我们可以发现,房地产依旧是我们广泛热议的热门话题,而关于房地产的拐点问题,似乎已经在国内谈论了多年之久。

2016年,可以称得上国内房地产市场波动频繁的一年。年初,在首付贷等多项高杠杆工具的助推之下,以北上深为代表的一线房地产市场,却出现了接连飙涨的走势。紧随其后,随着其上涨效应的传导,却逐渐起到了助涨部分二线房地产市场的作用,由此也掀起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全民炒房热潮。在那一刻,炒房、买房已经成为了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而国内一线乃至部分二线房地产市场的高度投机氛围似乎已经达到了极致。

就在2016年国庆期间,在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之际,一系列的楼市调控政策的先后出炉,却给投机客来了当头一棒。随之而至的,则是楼市调控政策的接连出炉,乃至部分地区调控的加码以及升级,整个房地产市场也再度陷入至降温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6年,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具体而言,即上市公司卖房成风,而据中国网财经的统计,全年合计超过百家上市公司加入到卖房的队列之中。

大资金大机构,抑或是部分高净值的投资群体,它们的投资举动,往往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风向标。由此可见,对于去年以来,系列卖房现象的频繁上演,似乎也给国内房地产市场释放出某种重要的信号。

实际上,纵观参与卖房的上市公司状况,既有看到房地产市场高度膨胀的泡沫风险,而选择了出售套现的策略;又有通过卖房行为,而实现上市公司自身现金流的盘活目的。与此同时,对于不少上市公司而言,虽然其有涉足房地产的投资,但其本身的主营业务却并非房地产业,而借助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发展期,进而获得不错的投资利润,最后来实现盘活资产,乃至保壳的目的,也是一种不错的出路。

多年来,大家都在关心一个问题,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拐点何时会出现?然而,这个敏感的话题探讨了多年,却依旧未能够出现明确的答案。很显然,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趋势,在不少人眼中,似乎成为了一个迷,而国内一线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运行趋势,似乎成为了部分人眼中的不变定律。

不过,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虽然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依旧处于水涨船高的状态,但借助房地产投资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的投资群体,却是相对较少。

其实,对于房地产来说,如果局限于居住属性,却不进行出售买卖,或出租赚取额外的收入,则对于仅有一套居住型住宅的居民来说,他们并未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获得实实在在的财产性收入。相反,对于手持多套房产,并通过买卖获得收入的,则属于财产性收入的范畴,但这类投资群体毕竟还是少数。或许,对于十多年来房地产市场这一种“藏富于民”的发展环境,对不少人来说,也仅仅属于表面上的财富增长了。

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这是国内市场的最真实写照。与此同时,鉴于国内投资环境的相对狭窄,加上外汇管制等约束,却导致不少资金不得不在国内四处寻求可获得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去向。由此一来,颇具资产保值增值魅力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一线房地产市场,却容易受到了各路资金的青睐。

近年来,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具有聚集效应的一线城市,其优势会持续突出,并长期吸引着各路资金的投资热情,甚至形成了中长期供不应求的状态。反之,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其本身优势并不明显,且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保值增值能力不强,由此也导致其当地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的状态,而时下这一种分化效应,也是愈发明显。

与此同时,从近年来上市房企,乃至央企的拿地情况来看,却受到了资产荒、涨价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土拍价格持续攀升的现象。

由此一来,一方面是一线乃至部分二线核心地区的土拍价格水涨船高,而开发商担心拿地成本会持续上涨,而间接推高了拿地的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地价上涨速度过快,则其潜在的风险也在迅速攀升,而更多时候,房企高价拿地潜在的风险还远远高于投资者本身。

除此以外,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贬值,人民币资产估值也会随之受压。受此影响,作为人民币资产的投资标的,也会受到冲击,而其相应的价值运行中枢也可能会随之下移。但,鉴于民间资金过于庞大,而却又缺乏了可靠的投资出路,这无疑给大量民间资金的投资方向带来了不少的难题。

从本质上来看,资本本身具有逐利性,而哪里具有赚钱效应,或哪里具有持续保值增值的能力,资本就会往哪里去跑。当前,随着国内楼市调控政策的密集出炉,加上上市公司卖房成风,实际上也给楼市投机者敲响了警钟,但房地产拐点的真正确立,也并不容易。很显然,国内楼市调控更需要有多项长效机制给予结合,让房地产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回归至居住的属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