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四问年中资金面:资金缺口有多大? 央行底气何在?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7-06-09 08:30:3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市场利率居高不下 四问年中资金面)

本周近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投放,让6月资金面有股“麻辣”的味道。

市场利率居高不下。6月8日,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DR1M加权利率突破5%关口,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重回上涨,1月期品种利率大幅上行8.42个基点。从跨季资金利率的大涨,不难感受到季末大考之前市场流动性偏紧的情绪。

一问:压力来自何处?

“从近期长端资金利率持续上行来看,市场对6月末的资金面并不乐观。”国内某大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处人士表示,6月份历来是资金面季节性偏紧时点,今年除了传统的季末考核外,还将面临加强版的MPA考核。

今年一季度末央行首次进行MPA考核的紧张局面还历历在目。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对记者说,MPA考核大致包括七大方面,其中可能会对银行形成一定考核压力的主要是在资本和杠杆情况下的广义信贷增速指标。

“其原因在于,近年来银行一直扩张速度过快、广义信贷增速处于高位,尤其是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更是扩张迅猛,信贷的增速过快,使得银行面临着一定的广义信贷考核压力。”邓海清说。同时,广义信贷的过快增长对实体经济有着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降低过快增长的金融杠杆率,因此,广义信贷增速仍将是6月MPA考核的重点,也是银行考核压力的主要部分。

而从外部来看,3月份美联储加息后,3月16日央行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上行10个基点。中信证券固收团队指出,目前从央行有意缓和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的情况来看,美联储加息后,央行再上调逆回购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二问:资金缺口有多大?

今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率降至1.3%的低位,二季度末的银行体系超储率较低是业内人士的共识。

“从央行视角来看,若不考虑逆回购、MLF和PSL等操作,6月份的资金缺口环比增加795亿元,进一步扩大。”兴业研究的研究员何津津昨日告诉记者。

具体来看,外汇占款下降,回笼资金300亿元;财政存款减少,投放流动性3000亿元;M0减少,投放流动性300亿元;新增存款部分,合计回笼资金3795亿元。据她测算,基准情形下,6月末的超储率约为1.34%。

而从银行及市场的视角来看,“目前出现资金缺口主要还是和之前金融去杠杆导致非银机构缩表、委外赎回有关,压力根源来自利率上行和市场流动性偏紧的大环境。”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陈冀告诉记者。

“由于现在资金成本整体上行,负债经营的机构通过扩表的方式难以对利润产生贡献,所以机构存在扩表动力不足、甚至有缩表的压力,这反过来又会对市场造成压制,形成非良性循环。”陈冀说。

三问:央行“底气”何在?

不过,央行前瞻性地在公开市场注入资金、人民币汇率稳定、监管协调的加强等都成为6月利多资金面的因素。

首先,从央行近期的操作思路来看,5月下旬就罕见地提前预告6月要进行MLF操作,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而且,“在投放品种方面,为了维持趋势稳定、应对二季度末时点,央行近期就采用相对较长期限的28天品种,从而缓解跨季资金压力。”陈冀说。

其次,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重新升值,或令外汇占款有所改善。有市场人士指出,央行近期在中间价定价机制引入逆周期调控因子,实质是在纠偏此前市场存在的贬值预期。

再次,监管协调的声音在加强。中金公司固收团队指出,尽管无论从本月MLF的量还是价来看,央行更多是“削峰填谷”,而非“放水”,但监管协调的声音在加强,银监会监管趋严的同时,货币政策要避免进一步收紧以减少政策叠加的冲击。货币政策甚至会增加灵活性以防范系统性风险,转向“不松不紧”。

四问:6月资金面何去何从?

“整体来看,6月份资金面紧张难超预期。”兴业研究指出,一方面,央行提前向市场释放稳定信号,做好了预期管理;另一方面,后续财政支出亦将部分熨平流动性的波动。

“再加上机构不打无准备之仗,早已提前准备备付资金,预计6月资金面紧张程度预计整体可控,难超预期。”兴业研究的研究员何津津告诉记者。

年中大考将至,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5%成常态。“关于理财收益率、国债收益率上行的趋势,可能目前已经处于一个拐点上。”邓海清认为,监管的边际放缓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将使得前期利率上行的趋势面临一个拐点。

“6月资金面或比市场预期当中的更宽松一些,这将利多A股和债券市场,或将出现‘股债双牛’的局面。”他表示。

欢迎关注证券之星旗下官方公众号【财闻联播】(微信号:caiwenlianbo),追踪市场热点,投资理财必备神器!我们将和您一起在金融市场并肩作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