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机构预计:2018年CPI温和上行 PPI高位回调

来源:证券时报 2018-01-04 21:00:0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机构预计:2018年CPI温和上行 PPI高位回调)

2017年两个物价数据呈现不同走势,PPI在结束了54个月负增长之后开始飙升,持续处于5%以上的高位,预计全年增长6以上。另外一个物价数据,CPI涨幅自2017年2月份开始已经连续10个月处于“1时代”,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全年CPI涨幅不会高于“2”。

对于2018年CPI和PPI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剪刀差能否收窄?业内主流机构预计,2018年通胀将面临一定的上行压力,全年CPI涨幅或升至2.5%左右。随着高基数影响的逐步显现,虽然国内去产能与环保限产政策的推进可能会延缓PPI下降的速度,但难改其下行趋势,预计明年全年PPI同比增长约4%。

2018年物价温和上涨

2017年以来,CPI同比持续处于低位,除去1月份因季节性因素攀升至2.5%的相对高位,CPI涨幅自2月份开始已经连续10个月处于“1时代”,2017年前十一个月CPI累计同比为1.5%,创下近年来的新低。

从2017年CPI的走势看,从居民消费价格内部结构看,体现为两个特征:一是食品价格明显下降;二是服务等非食品价格涨幅扩大。而食品类CPI走势低迷很大程度上与鲜菜、猪肉价格低迷有关,导致食品类CPI持续负增长。考虑到食品类CPI在CPI总盘子中占比接近20%,食品类CPI的负增长拉低了整个CPI增速。

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预计,食品端的涨价预期可能成为2017年四季度乃至2018全年支撑CPI中枢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本轮猪肉价格周期已经触底,未来同比跌幅将温和缩窄,最快到2018年年中附近同比转正。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分析指出,2018年猪价大概率会下跌,拖累食品类走势。

从非食品类看,医疗保健价格分项是推升非食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主要受到国家近年来推进医疗改革的影响。姜超指出,2017年服务类涨价很重要的一块是医疗服务,但随着医改的逐步推广完成,医疗服务价格会逐步回归常规增长,而2017年基数又较高,会对2018年服务类通胀有所拖累。此外,油价在CPI中占比较低,例如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仅占2%,对CPI推动作用也非常有限。考虑到货币紧平衡、经济趋于下行的背景下,需求端也难以支持CPI的大幅走强。

据此,姜超预计,2018年CPI同比或仍将在温和区间,略高于2017年;CPI高点或将出现在3月,但之后整体趋于下行,且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

李超预计2018年CPI温和上行至2.5%左右,四个季度均值分别为2.0%、2.6%、2.8%、2.6%,通胀整体走势为先上行、后回落,年中是高点。

李超称,2018年1月份通胀当月同比可能有较为明显的回落,主要是受前后两年春节错位因素的影响,随后2月同比增速或将显著反弹。预计通胀高点在年中的7~8月,通胀高点同比在+2.9%左右。从2018年三季度末~年底,通胀将小幅回落。

目前,业内主要机构观点,2018年通胀将面临一定的上行压力,但仍温和可控。对于涨幅有所差异但仍在2-2.5%之间,不超过3%。

PPI或将高位回落

2016年以来PPI同比从-5.9%最高反弹至2017年的高点7.8%,之后持续处于5%以上的高位。2017年1月至11月 PPI同比上涨6.4%,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去产能与环保限产政策的快速推进,即供给端的收缩是推升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主要动力,相关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开采、化工、造纸等行业PPI同比一直保持在高位。

对于2018年PPI走势,李超指出,2018年,供给侧去产能仍会继续推进,预计PPI环比仍有上涨预期。一方面,2017年在去产能的推动下,上游涨价向中游传导,推动中游 行业出清和集中性提升,行业健康性得到改善。预计2018年去产能仍将作为“十三五”重要工作内容得到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中游 行业出清,也有利于涨价向下游的传导。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2018年CPI可能会在2.5%左右,低于3%的政策调控目标。PPI会继续回落过程,可能降至3.5%左右。物价形势可能表明2018年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处在相对良好的状态。

此外,2017年CPI与PPI之间的剪刀差备受关注,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1月至11月PPI与CPI涨幅差分别为4.3、7.0、6.7、5.2、4.0、4.0、4.1、4.5、5.3、5.0和4.1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何帆指出,到目前为止,PPI与CPI之间的巨大缺口已经保持近一年之久,这意味着来自成本端的压力维持了一年之久。这种压力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但至今为止仍未表现出向下游的顺畅传导。随着成本持续保持高位,中下游 行业或许会迎来一轮行业出清,进而将上游价格的上涨传导至下游 行业。

他指出,2018年来自PPI的持续压力或许会开始逐渐传导至CPI。尽管PPI前期的基数效应在消退,但当前PPI仍处于高位。随着未来环保限产力度的加强,国际油价逐步回升,发达经济复苏等因素,国内PPI在2018年或许会获得新一轮支撑。

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根据中国经济先行指数预测,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2.0%,比2017年增长0.4个百分点,依然处于温和上涨阶段。预计2018年生产价格指数(PPI)为3.6%,同比大幅减少2.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18年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压力将有所缓解。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