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王勇:投融资新规将催生我国金融业新生态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8-04-10 09:16:0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王勇:投融资新规将催生我国金融业新生态)

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和《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简称产融新规)。随后,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金融机构投融资新规)。这一系列重磅投融资新规正式落地,旨在进一步规范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融资行为、着力于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同时,或将推动我国金融业格局的新变革。

我国不断加强金融监管的源头,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银信合作开启了同业创新,2012年的金融创新更让金融业进入了大资管时代,各类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非金融企业也是以产融合作名义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形成对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并购。而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发展,在满足居民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所以,大资管5年之后,为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我国进入了统一监管阶段。总体而言,2017年至今的监管有两个重要节点:2017年3月至4月监管层开启的“三三四十”专项治理;2017年底至2018年初一系列监管政策密集发布。其中,最重要的要数央行行长易纲3月25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的三份文件,即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指导意见、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简称金控新规)等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眼下,前两份文件已在深改委第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随后将下发并执行。第三份文件,也就是有关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预计会很快推出。

据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资管业务的定性明确:资管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一旦遭遇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不得开展表内资管业务。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必须坚持的五项原则,即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坚持有的放矢的问题导向;坚持积极稳妥审慎推进。征求意见稿的精髓概括起来有:银行不能发保本理财产品;券商、信托、银行全部打破刚兑,取消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公募基金不得进行份额分级;私募基金个人投资者门槛从100万元升到500万元,机构投资者准入门槛升至1000万元;银行理财+私募基金模式全面停止;保险资管非标占比不超过30%等。按照深改委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要求,资管新规将立足整个资管行业,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按资管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限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促进资管业务规范发展。

上述产融新规、金融机构投融资新规以及尚未推出的金控新规都与资管新规有着紧密联系。从金融机构的大资管,到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进而形成金控公司,再到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可以说底层资产业务存在着多层嵌套、跨机构跨业态交易,非金融机构盲目投资、参股甚至控股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一些国有金融企业在服务地方发展、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中,过于依靠政府信用背书,捆绑地方政府、捆绑国有企业、堆积地方债务风险、参与地方政府违法违规和变相举债,加剧财政金融风险隐患,弄不好就会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再清楚不过,建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规制和加强监管,严格限制和规范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从制度上隔离实业板块和金融板块。只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监管短板,明确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强化股东资质、股权结构、投资资金、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监管,加强企业与金融业的风险隔离,防范风险跨机构跨业态传递等都能认真得到落实,我国金融业必将呈现全新态势。

首先,“一委一行两会+地方金融监管局”新架构的尽快形成,将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从防范系统风险的角度支持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新体制;完善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国有企业负债约束;深化银行保险体系改革,推动银行和保险业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其次,将形成一个多元、系统、包容、竞争、合规发展的新金融格局。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PE/VC、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以及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将会在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更强的金融监管制度下,继续成为我国金融服务业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行业,真正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资管业务也将会重新成为我国金融机构的支柱业务和主要盈利来源之一。

再次,上述新规逐步落地,也为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优越环境。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进一步开放,一些优质外资金融机构将有更多机会进入我国,助推我国金融体系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