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神盾 - 正文

冷静对待上市公司“理财热”

来源:证券时报 2018-05-18 04:48: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冷静对待上市公司“理财热”)

近年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常见现象,经常能看到上市公司公告使用部分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根据一些媒 体的统计,上市公司2017年度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已突破一万亿元,金额之大着实吓人一跳。全年A股股权融资总额也不过一万多亿元,难道募集来的资金都用来买理财了吗?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媒 体统计的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金额是按照“发生额”累加计算的,而理财产品的期限通常不长,短的3天、5天,普通的30天、60天、90天,最长一般不超过一年,这一万亿元是一年期间滚动累加的结果,实际金额远低于此。整体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小,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且,在一些轻资产、高科技公司中,大笔的现金管理金额比较常见,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美国苹果公司投资于有价证券的金额高达2500亿美元,占其总资产的66%;微软公司投资于有价证券的金额约730亿美元,占其总资产的58%。

近年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连年攀升,这是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资本实力增强和加强现金管理能力的正常结果。现金管理工作是考验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力的一个方面,既要保证生产经营使用资金的需要、留出应对临时情况的余地,又要见缝插针、合理规划以提高资金闲置时的收益。假定以1亿元进行计算,用于购买收益率较低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一年会有300多万的收益,如果不对这些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合理利用,任其趴在活期账户中,这是公司管理层的失职,也是对企业和投资者利益的损害。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为主,持有理财产品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不需要融资。如同居家过日子,我们手头常备一些钱以供不时之需,还会攒钱买房买车、积攒教育和养老费用;没到用钱的时候,我们会根据期限长短进行投资来提高收益;当有买房子或有其他大额支出时,我们需要亲友资助或向银行贷款。企业也是如此,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流动资金、暂未发放的利润盈余、为发展壮大或转型而储备的资金等,暂未使用之时,需要通过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增加资金收益率;但当需要扩大生产经营投资建设、转型发展进行并购重组时,也需要通过再融资或其他方式募集长期项目资金。阶段性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与再融资谋求长期发展并存,这是上市公司经营中的正常现象。而且,通过再融资等方式募集的长期资金,其使用也是有阶段性的。在收到募集资金直至最后一笔支出完成之前,期间肯定会有资金闲置的时候,为提高资金使用率、增加收益,上市公司用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合情合理。监管部门适应需要,适当放宽了募集资金用途,其初衷也是为了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关于理财产品的风险,整体而言,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以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为主,安全性相对较高。对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监管部门要求投资的产品须满足保本要求。对于自有资金,上市公司普遍建立了内部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从公司内部控制角度对安全性进行把控。虽然理财产品并不都是稳赚不赔,但市场上曾经热议的美的集团、国民技术等风险个案,并非是理财产品自身的风险,而是涉及到刑事犯罪的小概率事件。

当然,也有一些情况是值得关注和应当避免的。有些上市公司,不努力拓展主业、发展实体项目,却长期拿着从市场中募集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吃利息”,令投资者十分气愤。这里有一些是无奈之举,因为行业发展出现变化,原有募投项目难以进行或预计实施后亏损严重,或者因为市场阶段性过热,超额募集了大量资金;在未找到更好的出路前,上市公司出于谨慎保留资金,为增加收益购买理财产品。还有是因为个别上市公司融资冲动,在拥有超出必要周转资金的同时仍通过资本市场“圈钱”,这已经成为监管审核的重点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宏观层面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金融机构层层嵌套、叠床架屋的现象也有可能引发以钱炒钱、“脱实向虚”的风险。相关部门近期已出台措施,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引导资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另外,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增加了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链条,会抬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这就需要资本市场的融资方、投资者、中介方、监管者共同努力,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是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正常需求,不必夸大影响。对于上市公司“理财热”的现象应当冷静看待,大多数上市公司只是把它作为现金管理的手段,主要利润来源仍是公司主业正常发展产生的。暂时地、适当地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既有利于公司,也有利于投资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