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评论 - 正文

申建地铁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18-07-16 09:12:5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申建地铁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进一步规范城市轨交建设,城市申建地铁、轻轨的门槛大幅提高。其中,地铁申建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应分别达到300亿元、3000亿元,较调整前各提高200亿元、20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43个已获地铁建设批复的城市中,乌鲁木齐、兰州、洛阳、南通等城市已不满足新规要求。实际上,在新规出台前,地铁申建门槛提高已有预兆,如内蒙古年初就表态叫停了包头地铁项目和呼和浩特地铁3、4、5号线项目。

地铁申建门槛提高大致可归于两类原因: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按原有经济发展阶段划定的数值门槛需做相应调整;另一方面是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避免盲目的“地铁热”。其中,控风险的考量更能触及新规本质。

当前,谈及地铁设站,必然带动周边房价上涨,地方政府就可以通过卖地筹集经费。在地方政府眼中,建设地铁既是一桩形象工程,也是一桩政绩工程,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城市不管是否条件具备,都争取上马地铁项目。

然而,地铁的投入、收益是一项长周期工作,可能还要忍受长时间的经营亏损。如果说地铁前期的建设投入还能看得见、摸得着,后期的运营维护投入则堪称“无底洞”,现在不少城市的地铁运营每年还需数亿元财政补贴,加重了地方债务负担。特别是对于财政预算收入较低的城市,过度补贴将显著增加地方债务风险,有悖于严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债务存量的原则。根据新规要求,将严格防范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或以PPP等名义违规变相举债。

不过,地铁作为方便出行、缓解城市道路压力的重要交通方式,其发展同样不能因噎废食,在保证地方债务有序可控的前提下,重中之重是要改善地铁经营管理方式,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过渡。

内地部分城市的地铁虽然实现了单条线路的盈利,但盈利基础与高票价、大客流相关,并不具备代表性,盈利模式也没有推广价值。参照香港等地的地铁发展经验,多元化经营或将是出路之一。

就内地城市的地铁运营而言,传统的票务收入依然是重要收入贡献来源,广告、通信、商铺租赁、地产开发等多元化经营业务依然偏少。不过,从深圳地铁与万科合作探索“地铁+物业”经营,支付宝、微信支付抢食地铁扫码支付市场来看,地铁多元化经营已开始有所尝试。

由此看来,地铁运营借由多元化经营并实现盈利,既实现了减轻地方财政负担的目标,不再是地方政府的“出血点”,也真正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造血点”。只有这样,申建地铁才能成为一件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的事情,而这也将进一步考验地方政府的管理智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