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企业改革破冰 多项发展难题待解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8-08-15 02:34:0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高校企业改革破冰 多项发展难题待解)

清华控股近日正在筹划转让所持启迪控股股份及紫光集团股份,涉及启迪系和紫光系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知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清华控股对下属企业的持股调整仅仅只是开始,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企业都面临体制改革。

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18年一季度,高校或高校控股公司位列前十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达到35家,高校作为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达到24家,涉及超过3000亿元市值、1500亿元净资产。随着未来高校企业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这些上市公司的实控人大概率面临变更。今年5月11日,《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对高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分类实施改革工作,促进高校集中精力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不过,业内人士表示,高校企业体制改革仍存多项难点,改革之路必将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 杨洁 实习记者 田斯予

国有资本受让高校股份

8月11日,清华控股旗下A股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紫光学大以及H股公司紫光控股同时发布公告,公司于8月10日收到控股股东紫光集团通知,紫光集团的控股股东清华控股正在筹划转让其持有的紫光集团的部分股权,该事项可能涉及本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清华控股持有紫光集团51%股权,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紫光集团49%股权。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赵伟国,持70%股权,赵伟国目前担任紫光集团董事长。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按照要求,清华控股把自身对紫光集团的持股比例降低至20%以下,那么北京键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紫光集团第一大股东,赵伟国很有可能成为紫光集团的实控人。7月31日,清华控股发布董事会成员变更公告,赵伟国不再担任清华控股第五届董事会董事。目前来看,这一动作或是为紫光集团控制权变更做准备。

通过并购展讯、锐迪科,投建长江存储等大手笔,紫光集团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一位半导体行业分析师表示,由国有资本主导半导体国际并购会引起较多警惕,紫光集团若能实现混改,将获得更多市场化发展空间。

按照此前清华控股旗下另一集团启迪控股的改革发展路线,受让紫光集团股份的接盘方大概率为国有资本。

由清华控股持股44.92%的启迪控股在今年7月份已经确定改革方向。启迪控股7月16日召开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决定:清华大学将继续深化推进启迪控股混合所有制和市场化改革,引入一家与清华大学“门当户对”、对公司未来发展有重要价值的战略股东,与清华大学联手继续支持、推动启迪控股的发展,同时引入多家以国有资本为主的重要投资机构,改革后的启迪控股将成为国有资本属性比例不低于51%,实现国有企业由“管资产”转向“管资本”的改革目标。

知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这位“门当户对”的国有战略股东大概率与雄安新区有关,且将于近期进行签约。启迪控股7月召开的研讨会内容还包括,启迪控股作为清华大学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排头兵,筹划在雄安新区建设全球领先的新一代科技园,并在雄安新区打造国际一流创新中心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力争成为雄安新区科技创新的主力平台。

市值超3000亿元

清华控股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校企。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清华大学实际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诚志股份、紫光股份、紫光国微、同方股份、启迪桑德、启迪古汉,总计达到1717.45亿元市值,818.41亿元净资产。而北京大学作为实际控制人,控制方正证券、方正科技、北大医药、中国高科,合计市值635.6亿元,合计净资产439.89亿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国内兴起一波高校兴办企业的潮流。2003年9月,清华大学正式组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统一持有并管理原来的校办企业、系办企业等,由此实现校企分离,清华控股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份有关清华控股的案例报告显示,清华控股与大批清华所属企业建立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清华控股官网显示,截至目前,清华控股助力累计转化56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了62项重大技术突破,推动实施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转化等。

与清华控股类似的还有北京大学成立的方正集团、上海交大成立的上海交大产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成立的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成立的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等。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18年一季度,高校或高校控股的集团公司位列前十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达到35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12家高校担任24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的市值达到3187.75亿元、净资产达到1561.99亿元。

现代企业制度亟待建立

《意见》指出,高校所属企业要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分类实施改革工作,促进高校集中精力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邵鲁宁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高校企业转移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未来相对明确的方向,“高校不应该花过多精力去办企业,现在很多高校企业主营业务跟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关联小,高校企业并不能有效支撑高校的发展,甚至产生出很多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等现象。高校应该集中精力做好教学科研,企业应该由社会相关专业人士去经营管理。”

此外,邵鲁宁表示,站在企业发展角度,现在很多高校企业发展都并不具有核心竞争力,或者竞争力并不依托于企业自身,而是依托于高校背后的政府关系等资源,便容易产生习惯性寻租。

对于未来高校企业改革,邵鲁宁认为,要真正去除沉疴非常不易,一方面,高校企业划入国资统一监管,也会出现国有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企业核心人员调整也应慎重考虑,可能导致高校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在具体改革内容上,如果仅仅降低高校持股比例,而不从企业内部治理上推动,则是治标不治本,股东利益、经营团队向谁负责等系列问题就会陆续浮出水面。”

从高校企业成立的目的来看,多数高校企业立足于服务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此轮高校企业改革是否会影响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对此,邵鲁宁认为,高校科研成果的投入绝大部分资金仍来源于政府,基本不受高校控股公司治理结构调整的影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学大教育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