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投资者网》2019寿险先锋榜出炉:11家险企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研究员 易木 2020-05-25 08:56: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9年,寿险业仍处于“回归保障”的深度转型中,叠加投资、减税等利好,成绩单亮眼。从净利润指标看,平安人寿排名行业首位,净利润达834.45亿元;中国人寿为582.87亿元,排名第二。在监管多项新政策支持下,健康险成行业“新宠” ,互联网人身保险迎来“春天”。

(原标题:《投资者网》2019寿险先锋榜出炉:11家险企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

《投资者网》研究员 易木

转型、创新、科技赋能或许是寿险公司2019年年度的关键词。

过去一年,险企深度转型成效已体现在账面上,保费收入增速较2018年明显回暖。得益于市场回暖,投资收益提升,以及减税红利等因素,行业净利润也大幅提升。

据《投资者网》不完全统计,2019年,数据可查的79家寿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总计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7%,净利润总额也同比增长67.55%,达2345.96亿元。

自2015年起,《投资者网》每年都会推出保险先锋榜评选活动,本次2019年的评选更是特别分列了寿险先锋榜及财险先锋榜,旨在更具备针对性地通过各项业绩指标、公司表现,寻找引领行业、顺应潮流,且值得消费者信赖的保险公司。

在《2019年寿险先锋榜》上,凭借出色的业绩佳绩、成长能力、创新优势,最佳客户体验等优势,11家险企脱颖而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保险及太平人寿因保险业务收入及净利润排名前列,荣获获《寿险实力先锋奖》;陆家嘴国泰人寿、中融人寿、上海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因净利润增幅较大,富德生命人寿、昆仑健康因大幅扭亏为盈,以及信泰人寿、招商仁和人寿因保险业务收入从几十亿级别跨至百亿级,均获得《寿险成长先锋奖》;国华人寿、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弘康人寿因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收入较高,获得《寿险产品创新先锋奖》;交银康联人寿、恒大人寿及中银三星人寿则因服务评级最高获得《寿险客户服务先锋奖》。

转型显成效 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齐涨

2019年,寿险行业仍处于“回归保障”的深度转型,再叠加投资回暖、减税红利等利好,成绩单亮眼。

去年,数据可查的79家寿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总计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7%,净利润总额也同比增长67.35%达2343.04亿元。

以保险业务收入来看,中国人寿仍是“寿险一哥”,去年达5670.86亿元,其次是平安人寿,也达4939.13亿元。此外,太保寿险、华夏保险、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及泰康人寿去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均超千亿元,这一“阵容”与2018年完全一致。

从2019年净利润指标来看,平安人寿排名行业首位,净利润达834.45亿元,而中国人寿则为582.87亿元,排名第二。太保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保险及太平人寿等4家险企的净利润超100亿元。

但值得关注的是,华夏保险虽然2019年保险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但净利润仅有6.25亿元。业内人士称,这或许是因其业务转型,发展个险渠道的前期投入较大所致。华夏保险年报显示,去年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高达275.23亿元,同比增长29.54%。

从保险业务收入增长率来看,去年共有15家险企的同比增速在一倍以上,例如瑞华健康等成立时间较短的险企,因基数较低,增长率较高也理所当然,但其中有招商仁和人寿、信泰人寿两家险企去年的保险业务收入直接从此前的几十亿元跨越百亿大关。

数据显示,信泰人寿2019年保险业务收入为209.57亿元,2018年同期则仅有73.9亿元。

同样,从净利润增长率来看,去年也有15家险企净利润增长翻倍,其中,陆家嘴国泰人寿、中融人寿、上海人寿、光大永明人寿等险企增幅较大。 光大永明人寿年报显示,2019年净利润达0.83亿元,同比增长1.76倍。需要一提的是,《投资者网》研究员还发现一些此前出现亏损的险企,经过2019年稳健经营之后出现较大幅度的盈利。

比如富德生命人寿,2018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亿元,但2019年,直接盈利19.82亿元。又比如昆仑健康,去年净利润达1.34亿元,2018年则有所亏损。

2019年,在寿险行业净利润普涨下,仍有24家险企亏损,原因主要包括投资受挫;成立时间较短,还处于前期投入阶段等。其中,天安人寿、渤海人寿亏损额均超10亿元,分别达66.01亿元及13.95亿元。

健康险成行业“新宠” 监管多项新政策支持

毫无疑问,2019年寿险业交出一份漂亮成绩单。

据银保监会数据,去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

《投资者网》统计数据也发现,去年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涨幅都不错,其中,成立时间较短的瑞华健康因基数较低,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90倍达0.68亿元,复星联合健康、平安健康的增速也分别达249.81%及112.81%,此外,昆仑健康、太保安联健康及人保健康三险企去年的增速均超五成。

虽然,健康险市场发展迅速,但竞争亦十分激烈,不少险企也试图运用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其中,“保险+健康管理”、探索带病投保等模式备受行业关注,已有不少险企着手布局,比如去年4月份,中国太保旗下的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太平洋保险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参与了健康管理平台妙健康的C轮融资。

又比如,去年平安健康在其官方APP上推出的市场首款免费百万医疗险“i动保·医疗”,用户仅需每月走20万步即可获取100万/月的医疗险保额,通过“保险+健康管理”的模式,鼓励消费者通过运动改善身体状况,从而也可以减低保险产品的赔付率。

从监管角度来看,去年年底到今年,也出台不少支持健康险发展的政策,比如去年11月份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今年2月份,发布《普通型人身保险精算规定》,按要求,健康保险价格将下降3%~5%;4月份,又发布《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 进一步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健康保障需求。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健康险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险种后续仍将成为寿险公司重点发展及竞争的又一赛道。

互联网人身险回暖 疫情加速线上化布局

除此之外,布局互联网保险业务也成为一大亮点。2019年,在结束连续两年负增长后,互联网人身保险终于迎来“春天”。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共有62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857.7亿元,同比增长55.7%。

从各公司年度规模保费来看,国华人寿以379.8亿元的规模保费排名首位。此外,排名前十的险企还有中邮人寿(319.2亿元)、工银安盛人寿(295.2亿元)、建信人寿(148.4亿元)、平安人寿(120亿元)、中国人寿(78.9亿元)、弘康人寿(75.3亿元)、人保健康(70.4亿元)、农银人寿(69.9亿元)及人保寿险(67.7亿元),前十家公司累计规模保费占总规模保费的87.5%,行业集中程度较高。

从业务增速角度看,去年有39家险企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实现不同程度的正增长,其中,英大泰和人寿增长幅度最大,同比增长700多倍。此外,北京人寿、中荷人寿、中融人寿、人保寿险等险企增速也较快。

从产品结构来看,寿险仍是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主力险种,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212.4亿元,在总规模保费中占比达65.3%。此外,与上述提及的健康险发展迅速一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中的健康险也呈现相同趋势。该项业务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36亿元,同比增长92%,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中的比重已提升至12.7%,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保险行业加速回归保障,与2018年相比,2019年短期产品如投连险规模保费下滑38.8%,交通、旅游意外险等也下滑48.8%,重大疾病保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保障类产品规模保费则快速提升,同比增长分别为60.7%、76.7%和66.7%,长期养老年金保险保费规模也实现徒增,同比增长92.4%。

但在渠道上,险企自营平台尚有很大空间。2019年互联网人身保险通过第三方平台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619.8亿元,占总规模保费的87.2%;通过自营平台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37.9亿元,占比仅12.8%。

不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渠道冲击较大,因此不少险企也加速线上保险服务布局,后续互联网人身保险的发展或仍将处于快速阶段。

科技布局持续深化 赋能保险降本提效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寿险公司还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一些险企纷纷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切入科技布局。如今的科技赋能保险已体现在降本增效各个方面。

中国平安在年报中称,平安智能语音机器人已覆盖集团83%的金融销售场景、81%的客服场景,2019年全年累计服务量达8.5亿次,可实现每年坐席成本下降11%。

平安人寿方面称,在新人招聘环节,截至2019年12月末,AI面试覆盖率达100%,累计面试超600万人次,减少人工面试时长超68万小时。

中国人寿在2019年也全面启动“科技国寿”建设三年行动。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数据融合,其线上获客同比提升47%,线上增员占比达70%,线上培训新人超490万人次;面向销售队伍智能推荐客户超6000万人次,推荐客户的长险出单率提升5倍。

去年11月,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缪建民也表示,将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构建“保险+科技+服务”的新商业模式。

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保险科技行业研究报告》称,近几年,保险科技为全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头部企业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发掘利润增长点;中小险企能够借助保险科技实现业务创新和差异化发展帮助企业破解经营困局。2019年保险机构人工智能投入达42.9亿,保守预计2022年人工智能可为行业节省350亿左右的潜在人力成本。

险企更关注客户需求 全年赔付超6000亿

其实,无论是发展健康险、布局互联网渠道,还是增加科技投入,背后的逻辑都是企业比以往更关注客户需求,希望能通过更高质量、更多元化的服务来吸引客户,而不是仅仅通过“粗暴”地砸费用手段,获取保费。

这一理念的转变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即越来越多的寿险公司开始晒出理赔服务年度报告,作为服务关键一环,理赔无疑最让保险消费者有获得感。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保险行业赔付支出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4.85%。其中,人身险赔付支出达6392亿元,同比降低0.14%。

根据《投资者网》统计,去年中国人寿赔付支出最高,达1279.19亿元,也是唯一一家赔超千亿元的险企。此外,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泰康人寿等9家的赔付支出也都在百亿级别。

另外,不少年度理赔报告显示,其实险企的理赔获赔率并不低,也就是说不少人认为“保险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理念并不准确。比如前海人寿,其2019年的理赔获赔率为97%,小额案件理赔获赔率甚至高达99.86%;阳光人寿2019年个险获赔率也达98.97%。

从理赔缘由来看,一般医疗、重疾等责任在理赔中频繁出现,例如中意人寿2019年度理赔报告就显示,69.59%的赔付金额分布在重疾险,医疗险占比为15.44%。

此外,还有一项指标能衡量险企的服务能力,即2018年中国银保信发布的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结果,目前只更新至2018年度,但也能为消费者提供参考。

该评价体系按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别设定电话呼入人工接通率、理赔获赔率、投诉率等八类定量指标进行计分,对重要服务创新和重大负面事件分别进行加/减分调整,评价结果按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B、C、D四大类。

其中,交银康联、太平人寿及太保寿险评级最高,达AA级恒大人寿、泰康人寿、平安人寿及中银三星人寿则获得A级。汇丰人寿、中华联合人寿及中融人寿评级较低,获CC级。

疫情短期冲击线下展业 长期将提高大众投保意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保险业。官方数据显示,一季度,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1.67万亿元,同比仅增长了2.3%,其中,人身险增幅同比下降了15.22个百分点。

不过, 首创证券研报称,中长期来看,此次疫情将提高居民对保险,特别是健康险的投保意识,保障保险需求的提升促使保险从根源上回归保障本源,利好健康险发展转型较为优异的中国太保等。进一步凸显保险保障本源,加速险企向长期保障型保险转型,投资储蓄型保险将继续向保障型险种转移。营销渠道方面,线下活动限制将推进险企线上转型,营销渠道多样化。

天风证券研报称,一旦疫情结束,随着社会公众活动量逐步恢复正常,需求有望迎来前期抑制后的迅速增长,居民投保意识崛起有望促进健康险保单销售,后续若推出相关新险种,产品切换将利好新单增长。(思维财经出品)■

寿险先锋榜

声明:投资者网&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资本力量2019年度评选
微信矩阵
APP下载
资本力量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