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今晚预售,苹果迎来“十年一次”的机会

来源:时代财经 2020-10-16 17:20: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iPhone 12今晚预售,苹果迎来“十年一次”的机会)

作者:时代财经 王亮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iPhone 12系列发布了,林雪本来在犹豫选择iPhone 12还是iPhone 12 mini,当他看到这两款手机的电池容量信息时,购买欲望一下子减弱了。

网上曝出的iPhone12电池容量信息显示,iPhone 12 电池容量为 2775 mAh,比 iPhone 11的3110 mAh还要缩水。而iPhone 12 mini 的电池容量仅有 2227 mAh,且不支持双卡双待。

iPhone12系列是苹果首款全系支持5G的手机,对苹果来说,这是一大卖点,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新机发布后,不少文章都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四款新机的性能、配置以及电池容量。

“电池太重要了。”林雪最在意手机的参数有两个,第一是电池,第二是屏幕尺寸。

iPhone 12 mini 成为全球最小、最薄、最轻的 5G 手机,也是最接近林雪的理想款式。他是小屏爱好者,5.4 英寸的屏幕和他使用的iPhone 7 plus接近。他喜欢“单手能用手机的感觉”。

但一个矛盾就是,正是因为体积小,电池容量也大不了。而且,5G网络和OLED面板耗电量更大。不过,有观点也提到,A14仿生芯片在性能提高的同时也降低了功耗。

在苹果的发布会后,有网友总结了优点:首款“5G全网通”手机;智能数据模式;根据使用场景智能切换4G/5G网;抗摔能力提升了4倍;强悍的视频拍摄;MagSafe无线充电。

林雪对这些优点大部分并没有太大感觉,除了所有人都在说的“5G”概念。

每逢苹果发布会,也必然会有人列举一大堆缺点,比如iPhone12仅仅支持20W充电技术;不再标配充电器、耳机;iPhone12的信号表现可能不佳;电池容量大缩水;iPhone12的屏幕不支持高刷新率,今年主流的Android旗舰手机的屏幕均支持90Hz或者120Hz刷新率,

林雪最关注的还是iPhone12 mini的续航能力,这还有待用真机去实测,他决定观望一下再决定是否购买。

根据苹果官网信息,iPhone 12与iPhone 12 Pro将于10月16日20点正式开启预购,10月23日正式推出。

“在我看来,买iPhone的人其实并不太在意5G。他们更可能在意新的颜色、复古框,数据都绑定在iOS账号了,懒得折腾了,iPhone更新的再没特色,他们也会换。”对数码产品很关注的苹果用户阿文对时代财经说。

虽然有诸多诟病,但想换新机的人依然很多。根据时代财经统计(以下数据为四舍五入后),截至10月16日15点30分,在京东商城苹果自营旗舰店,iPhone 12的预约人数为80.75万人,iPhone 12 Pro为43.3万人,iPhone 12 mini为17.05万人,iPhone 12 Pro Max为24.2万人。合计为165.3万人。

而苏宁易购苹果产品自营旗舰店里,iPhone12 预约有74.74万多人,iPhone 12 Pro有33.89万人,iPhone 12 mini 预约有14.58万人, iPhone 12 Pro Max预约有43.17万人,合计为166.38万人。

京东和苏宁两者合计为331.68万人。此外,苹果Apple Store天猫官方旗舰店也提供预约iPhone 12系列的服务,但不显示预约用户量。

从预约数据来看,想要购买iPhone 12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三百万人,倘若加上天猫的数据,极可能翻倍。

普通用户:为什么换iPhone?

在今年8月,韦德布什证券(Wedbush)分析师丹尼尔·艾夫斯估计,“苹果在全球 9.5 亿部 iPhone 中,大约有 3.5 亿台处于即将升级的阶段。”而他认为中国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可能占到iPhone升级数量的20%左右。

这意味着,中国将有7000万台的换机需求。作为普通用户,谁会去买新的iPhone,或者说怎么样才能让老用户换新机?

林雪是苹果老用户,除了现在手上用的iPhone 7 plus,还有MacBook、iPad。这是他用的第二款iPhone,而MacBook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办公工具。

这款iPhone 7 plus已经用了快四年,除了出现一点卡顿,最主要的问题是摄像头摔坏了,修一下需要近1000块钱。林雪觉得,这样的价格和使用时间已经完全没必要去修,是时候该换一台新的了。

一旦成为iPhone的用户,再加上MacBook和iPad等苹果系产品,就很难舍去苹果转向安卓阵营。不管你有没有被苹果的发布会亮点打动,或者是不是苹果的铁粉,真正促使普通老用户去购买新机的原因还是刚性需求——到了不得不换的地步。

Olivia正在用她的第四款iPhone—iPhoneXR。这款iPhone是2019年11月买的,她每次换新机也是到了存储被占满、手机卡顿、电池续航很差的地步,如果这时有新机的价格在她的承受范围内,她可能会看一下用户体验和风评,然后换新款。

Olivia选择iPhon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要保持苹果产品的一致,还有与安卓相比的优势,“安卓机大部分用外网很麻烦,Google权限是我选择手机最看重的一点。”她对时代财经说,真正用起来还是以那些基本软件为主。

“网速快”是这次发布会上5G传达出的关键信息。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也仅仅停留在概念上。

虽然现在还没有准备换5G套餐,但林雪觉得手机也要用,不如先准备好。128G容量的iPhone 12 mini 5999元,他也能够接受。

“iPhone 12支持5G挺好的,再不支持都没脸开发布会了。”阿文对时代财经说。但他也知道,这主要看运营商给不给力。

5G时代,苹果手机看似姗姗来迟,但IT行业分析人士孙永杰对时代财经表示,在中国的5G手机里,大多数都集中在1000到2999元的价位,真正高端的5G手机是非常少的。用户未来的需求向高端迈进,但没有适当的机型来填补,因此,华为的mate40和苹果iPhone12都基于这个市场空白,有很大空间。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时代财经表示,从过去一年时间看,国产手机发力5G,并没有突出的应用,在市场出货量上,最近几个月才飙升到整体智能手机的60%左右。

而苹果在一线城市的占有率在下滑,相反在二三线超过一线城市,但中国5G网络真正好的还是在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苹果在5G上看不出优势,但现在补齐也不能说太晚。”孙燕飚对时代财经说。

不过,一些原因正使iPhone的吸引力越来越下降。阿文现在用的是iPhone 8 plus,对他来说,现在的iPhone已经硬件性能过剩,硬件再升级对他也无感。“对于上网、聊天、看视频的用户来说,几乎感受不到什么区别。再怎么升级,旧的iPhone还是够用。”阿文说。

但他还是会遇见信号差的问题,比如在大楼里的时候、戴着蓝牙耳机的时候,信号都会变差。

他更关心的是苹果的物联网生态、免费云存储空间和信号质量。他家里有小米电视、小米加湿器,最近还买了个小米路由器,“当你可以更方便的一键管理的时候为什么不呢?”他觉得,苹果的物联网生态在国内做得太差了,这些都增加了他想换一台小米手机的意愿。

iPhone销量下滑,因华为被禁迎来转机

iPhone销量已经连续五年下滑,据调研机构IDC数据,其从2015年的2.3亿部缩水至2019年的1.9亿部。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数据是,人们使用iPhone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长了。林雪想要更新iPhone的时间为4年,正好对应了分析师们的预测。

在2019年2月,投行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师托尼·萨克纳西(Toni Sacconaghi)在致投资者的报告中预计,2019年iPhone用户的平均升级时间会从2018财年的3年延长至4年。

萨克纳西认为,让消费者升级新机型频率降低的原因包括:苹果的电池更换计划、运营商补贴变化以及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除此之外,还会受到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如iPhone的更换曲线、用户流动率、转换率、二手iPhone销量和首次智能手机用户等数据。

从消费者角度,都会希望一部手机能用更久,这起码证明这款产品够好。但矛盾是,现在苹果的新机一年一发布,如果用户更新周期变长,这将直接影响到iPhone的销量,也影响到苹果的股价。

这个问题很早就被业内注意到,而往回溯会发现,iPhone更新周期变长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

在更早的2017年,研究机构Bernstein Research的苹果分析师Toni Sacconaghi曾指出,不同代iPhone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导致更新换代周期变长。他认为,如果iPhone的平均更新周期从原来的2.5年延长到3年,那么每年iPhone的销量将会下滑17%。这也会让投资们担心智能手机市场越来越饱和。

Sacconaghi还表示,如果苹果不在短期内采取行动解决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变长的问题,那么iPhone将会变成下一个iPad。iPad已经是一个更新换代周期长的先例。

对于换代周期长的问题,苹果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即iPhone的以旧换新升级计划:加入这个计划的消费者可以通过20个月作为周期来更换最新一代的iPhone。这让苹果的销量得到保证。不过,Sacconaghi表示,通过升级计划更换的新机在iPhone销量所占的比例还很低。

Sacconaghi还提出过一个建议,他以Netflix、Spotify、微软Office 365为例,在软件服务上,苹果应该发展全新的付费订阅计划,以此来锁定一部分固定收入,同时控制用户更新产品的周期。这也将有助于苹果的股价提升。

往后来看,在苹果2019财年第二财季(2019年1月—3月)财报中,数据显示iPhone销量明显下滑,而iPad、可穿戴设备、家庭和配件业务、付费订阅服务收入都大涨。苹果财务总监卢卡梅斯特里还透露,到2020付费订阅用户应该超过5亿。

具体到iPhone12,一些证券机构对其在今年的出货量预测并不统一,数字大概在7500万—8000万台之间。

如果扩大到整个2021财年的iPhone出货量,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凯蒂·休伯蒂(Katy Huberty)的预计是2.2亿部左右,这一数字意味着同比增长22%。

孙燕飚认为,iPhone 12系列一定会提升iPhone在国内的销量。他称,由于华为遭遇贸易战,苹果在市场上最大竞争对手没了,其在全球的销量再次有可能会冲到20%,成为第一。而相对来说,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配额会低一点,可能会恢复到10%—15%之间。

苹果股票:“十年一次的机会”

截至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股收盘,苹果股价为120.71美元/股,总市值为2.06万亿美元,从近一周来看,涨跌起伏不断。

很多人会把焦点集中在苹果股价的跌落。在开发布会前,苹果股价大涨,发布会后,股价大跌,同时也带动了供应商股价的跌落。苹果一日蒸发了565亿美元市值,这被解读为不被资本市场认可。

IT行业分析人士孙永杰对时代财经说,根据历年苹果发布会来看,苹果总是在发布会前股价上涨,会后下跌,又在未来六个月内上涨,成为一个规律。

根据经纬创投数据统计,从2007年1月首款iPhone问世到现在,苹果股价在iPhone发布日当天超过八成都是收跌的,只有iPhone 5和iPhone 11发布当天股价上涨。而在发布会一个月后,股价涨势又尤为凶猛。

对冲基金分析工具Kensho数据也显示,在苹果发布新款iPhone的当天和一周内,苹果股价通常会下跌,但随后就开始反弹,3个月后平均上涨10.7%。

纳斯达克官网的专栏作者MartinTillier解释了这个原因,通常在发布会前一个交易日以及当天的盘前交易中,苹果股价会因为市场炒作而上涨,但在发布会后,市场预期得到释放,一些批评者会开始批评新iPhone的各方面问题(价格太贵、屏幕问题、外观设计等等),在过去十年中这样的抱怨每年都会重现,并且每次批评家们都会称这次发布会是一个灾难。苹果股价也会因此出现下滑。

在孙燕飚看来,从苹果这次新机发布或许可以观察到某种变化。在iPhone12的外观上,苹果采用了直角的设计,同时机身也变得更薄了,它的一些核心元器件的体积在变小和精致,这意味着供应链的成本以及手机成本是在增加的,但它的售价却在降低。

“这两项一个增加一个减少,就导致了iPhone的毛利空间在缩小,供应链的毛利空间在缩小。”孙燕飚说。

而苹果此举意在收缩供应链。“无论苹果、三星还是华为,必须拥有强大的供应链,才有永续的的生命力。”孙燕飚说,强大的供应链并不是数量更多,而是拥有不多,单个却很强大的供应链。

基于这种商业逻辑和理念,苹果会把更多的订单释放给更少的客户。孙燕飚解释,尽管毛利空间被压缩,但订单充足,摊开后利润非常可观。“仅仅围绕在苹果周边的这些供应商,它是会让你赚得越来越多。”

孙燕飚称,在短期内,iPhone12还没有形成规模性销量数字的时候,股价会偏低,而一旦实现薄利多销,一个季度如果跨越性实现6000万,超过前一代,那么股价就会回升。

此外,苹果取消了过去配套附送的充电头和有线耳机,官方理由是为了环保。但外界都认为,苹果看似降价,其实省去了耳机和充电头的成本,转移到消费者头上。

孙燕飚认为,取消配件对苹果的利润帮助不大,它的真正意图是要推广无线充电系统MagSafe,以及AirPods Pro蓝牙耳机。

目前,苹果的AirPods Pro在整个市场占据份额超过50%,毛利很高,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孙燕飚说,取消了有线耳机,对无线耳机的销量有明显帮助。另外,AirPods没有推出第四代,依然是第三代产品,也是为了避免新品对上一代造成冲击。

如果AirPods Pro越卖越多,这将对苹果的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同时也会降低供应链成本。

据集微网行业调研得知,在A股中,苹果的核心供应商至少有30家。平安证券的最新研报也称,取消电源适配器和Earpods,有利于促进苹果无线耳机的销售,而随着苹果新机的发布和老机型的降价,苹果手机的价格区间进一步拓宽,消费者选择范围变大。中长期仍然看好苹果产业链核心供应商业绩表现。

在今年8月苹果市值达到两万亿美元后,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丹尼尔·艾夫斯称,即使苹果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了里程碑式的 2 万亿美元,仍有潜力在明年取得更大的收益。他认为,苹果股票还可以增长27%,他将这种可能性描述为 “十年一次”的机会。

(文中阿文、林雪为化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