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定量还是定性:估值的科学与艺术

来源:雪球 作者:锅蒸之鱼 2021-11-27 04:39:4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定量还是定性:估值的科学与艺术)

前一阵子和同学组队参加标普全球公司估值挑战赛(S&P Global CVC),系统完整的用多种估值方法对所选标的做了“精确”测算,过程中对 DCF 估值模型用于成长股的局限性也有一些深刻体悟。

DCF 的理念是现代金融和证券分析的基础,每位投资者都应该从这个维度出发,理解公司当前价值的构成,但是又不应该僵化套用公式,舍弃模糊的正确,追逐精确的错误。

我们在比赛中选取的公司是 $美团-W(03690)$ ,对于这种所处环境正在经历快速变迁、企业自身也在寻求多维扩张的公司来说,预测远期现金流是极困难的一件事。

随便举个例子,即便是最早看好亚马逊的投资者,包括前奥本海默研究员 Henry Blodget,也绝不会想到亚马逊会像今天这般牛逼,甚至在亚马逊推出 Kindle、提供FBA服务、开放 Amazon Marketplace、AWS变成搂钱耙子、启动Amazon Prime、收购 Whole Foods Market 和发布 Amazon Go、提供包括信用卡在内的种种金融服务之前,哪怕身处每项推出前的2-3年,都很难预测这些日后带来巨额现金流的新业务。

类似的,美团历史虽然更短,但是站在10年前展望现在,是不可能看到外卖取代团购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不可能想到通过并购大众点评发展出堪比现金牛的到店业务,不可能想到美团可以轻松切入出行领域并在酒店间夜量超越携程、去哪儿、艺龙之和,不可能想到通过收银终端和快驴全面掌控餐饮供应链,不可能想到以美团闪购、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社区团购为主的电商业务如火如荼……那么,我们如何预测10年后的美团?

在 DCF 折现的过程中,有四个关键假设的敏感度非常高,而这四个关键假设恰恰又是比较主观、因人而异的。如果说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那么 DCF 框架就是科学,关键假设就是艺术。公司估值没有标准答案,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第一个关键假设是对未来业务的想象,它决定了 top line 的大小和增长形态。正如之前对亚马逊和美团的回顾,我们没有透视未来的眼镜,很难精确预测收入本身及其构成,这是各家估值差异的首个来源。

第二个关键假设是对稳态经营利润率的估计,它由业务本质和竞争格局共同决定,最终形成 bottom line 的核心数字。美团和亚马逊在这点上有点像,就是会将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经营利润以资本开支的形式再投出去,驱动新的增长曲线。目前我国公司所得税率25%,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部分研发投入本质上借用了政府税收。

第三个关键假设是对经营杠杆的运用,包括但不限于有息负债和对上下游资金的占用,这是最大化股东回报(ROE)的手段之一。美团在杠杆上相对比较克制,之前的负债率一直在15%一以下,近两年才逐渐提升到40%的水平,未来如何在稳健和激进之间寻找平衡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第四个关键假设是折现率,这要依据宏观利率水平和风险溢价水平共同决定,是个非常敏感的因子。当前10年期中国国债的利率是2.92%,美团发公司债的利率低到“令人发指”,只有1.7%,可见市场对于美团的基本面和确定性有多大的信心。我们最终用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是6.7%,个人认为还可以再低些。

当然我们也对未来多种情形做了预测,限于比赛篇幅规定,只做了常态、乐观、悲观3种离散情形,不像当年 Ark 对特斯拉估值时依据12种互斥完备的情形计算数学期望那样严谨。不过我们后续也通过相对估值法和 DCF 数字做了一个模糊的交叉验证。

平时在投资的过程中我是很少去做这种“精确”测算的,因为2019年初研究特斯拉的时候发现,Morgan Stanley、Aswath Damodaran 和 Ark 用的都是一套模型框架,每个估值结果之间却差了至少一个数量级,差别就体现上述四个关键假设的不同,底层是投资人对公司主观理解的不同。我的这些反思曾在2020年清华MBA公司金融课上做过小组演示,这里不再详细展开。

今天美团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Q3 营收488亿元,同比增长37.9%。去年这时的营业利润率为17.9%,今年由于大幅投入以电商为主的新业务,经调整到 EBITA 为亏损55亿元。新业务营收同比增速66.7%,仍在高歌猛进。

同样也在第三季度,王兴对于公司的战略定位做了一次重大调整,从 “Food + Platform” 到“消费+科技”。公司也将正式突破原先关于服务业电商化的目标市场,成立零售特别小组就是新征程的新起点。这一次,仍是王兴亲自领衔。

在我看来,美团具备很多伟大公司的特质,它真正最有价值的东西是高瞻远瞩的创始人、勇于试错不断改进的公司文化、能征善战的管理和执行团队、基于算法颗粒超细的商分能力……这些,短期在财务报表上不能被直观看到。但是,长期终究能以某种方式体现在财务报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