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招生通道收紧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8-03-26 00:08: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民办招生通道收紧)

何琴不明白,民办学校的自主招生道路为何越走越窄。

新学期伊始,她所在的民办中学因为招生问题受到了当地市教育局的批评。学校位于江苏连云港的城乡结合部,人口流出率高,7、8月是教育局规定的民办中学招生时间,也是许多家长在外工作的忙碌时节。“很多家长7、8月没法从外地赶回来报名,希望趁春节的时间到学校确认报名,但教育部门不允许春节期间报名入学。”何琴颇为无奈地说。除了招生时间外,学校的招生数量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定,以至于部分校舍空置、师资富余。而在何琴的记忆中,2003年初建学校时,学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招生权。

未来,民办学校的招生政策或将逐步趋严。

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招生范围、招生计划等方面,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加以限制。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尾随其后,也出台了地方中小学招生工作的具体细则。

面对民办学校不断受限的自主招生空间,有人为之叫好,有人为之不平。在教育部门严格限定公办中小学按照片区或摇号方式招生入学的背景下,民办学校的自主招生权曾被批评有损公民办竞争公平。民办学校举办者则以民促法中与自主招生权相关的表述为己背书。究竟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能够拥有多大程度的自主招生权限?目前各界尚无定论。

公民办同步招生

进入三月,有升学需求的上海家庭近乎“倾巢出动”,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公办中小学的校园之间。根据2月底上海市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办中小学的“校园开放日”将截止到三月底,而民办学校的“校园开放日”活动则将在四月份开启。紧随“校园开放日”,便是中小学入学志愿网上填报环节。

与往年不同的是,上海市民办小学今年起不再享有提前招生的权利,需与公办小学同步招生。同步招生是指统一入学信息登记、同步网上报名、同步进行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和民办小学面谈等环节。

这一变革与不久前教育部下发的《通知》文件遥相呼应。《通知》指出,要将民办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严格规范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管理,引导合理确定招生范围,并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

除此以外,《通知》还规定,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地方教育部门可以引导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而对于依法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行为,根据核定的招生计划和确定的招生范围加强监管。坚决制止违规跨区域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行为。

“这个政策出台的比较及时,过去一些地方允许民办校提前招生,出现了一些民办学校违规选拔、扰乱义务教育市场的行为。但也要警惕地方政府借限制民办招生的政策,打压民办教育。政府是一个公共教育服务的设计者,不是举办者。”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阙明坤对记者表示。

而江苏省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委会秘书长钮勤章则认为,禁止民办校“掐尖”规定实有所指。“去年爆出个别地区的民办小学面试甚至要查家长背景,诚然优质的民办学校需要设置一些标准来挡住蜂拥而至的生源,但标准制订要科学,从教育部门角度来看,这违反了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的相关规定,影响到教育市场的稳定,且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通知》出台后,包括上海在内,民办教育自主招生权收紧的风向在多座城市显现出来。

3月2日,深圳龙岗区教育局面向辖区民办学校下发了征求意见稿,“2018年秋季招生,民办学校40%的初一学位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即招生时间统一、招生平台统一、招生标准统一。”

事实上,此前民办学校的招生权便已有所受限。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下达年度招生计划,确定其生源比例、招生范围和录取标准。另外,根据《义务教育法》中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民办学校几年之前便取消了笔试,只能通过面谈招生。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主要是对我们的时间、数量、招生形式进行限制,还没有扩展到招生区域,但按现在的形势看,未来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出现。”何琴介绍道。

不同语境下的公平竞争

公办或民办学校举办者,都期待在招生环节实现公平竞争,然而双方在不同语境和立场下,对“公平”二字有着不同的理解。

义务教育阶段,相比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一直拥有较大的自主招生权。这与两种类型学校各自的定位相关。普遍观点认为,公办学校办学经费来自于财政拨款,承担着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公平入学的保基础职责,而民办学校经费来源于企业或个人的自主筹集,发挥着补充教育资源、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功能。

公办学校招生需要严格遵照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免试入学”的规定,采取划片免试的方式招录学生,不允许选拔升学。而民促法则赋予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招生权,可以自主确定招生范围、标准和方式。这一扶持性政策也被民办中小学充分利用,包括招生时间提前、跨区域选拔生源等。

沿海经济较发达、民办教育质量较高的省市中,拥有招生优势的一些民办学校甚至后来者居上,对公办校的生源造成了一定冲击。“江浙沪一带普遍有种说法,公办保底、民办择校。因为公办必须就近划片入学,民办可以跨区域招生,满足了学生家长的差异化教育需求。”阙明坤告诉经济观察报。

但钮勤章认为,民办校招生特权对公办校生源的影响仍然有限。“民办学校抢夺生源可能会对一些普通的公办校造成冲击,但对优质公办校冲击不大。尽管不允许公办择校,家长仍然会选择优质公办校。”

由于民办学校在招生、管理、用人等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权甚至优先权,因此被认为在竞争中拥有更多的优势,挤压了公办学校发展空间。“如果民办一直拥有自主选拔的权利,会对公办学校生源造成伤害。所谓的公平竞争应当基于同等的生源起点。如果起点不平等,民办和公办的竞争便丧失公平性。”一位公办小学校长向记者表示。

公民办校对“公平竞争”的理解存在差异,双方各执一词。相比于公办学校对招生起点公平的强调,民办学校则更为关注具有差异化的招生公平。

在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看来,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应以多元化为基础,而非绝对的平均主义。并且公办校依靠财政投入,民办校自负盈亏,以特色化办学为导向的民办校理应拥有招生时间、数量及范围上的自主权。

究竟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能够享有多大程度的自主招生权限?各界尚无定论。根据民促法的规定,民办中小学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陈伟志也多次向记者强调“国家允许民办学校拥有自主招生权利,公民办同步招生的限定与现有法规相冲突”。

一些民办学校在自主选拔过程中出现不合理“掐尖”的问题,的确需要相关部门引导与协调。钮勤章认为,教育部此次发文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可能更多还是出于对招生乱象造成负面社会影响的考虑,而非针对公民办校招生不均衡的问题。

但他同时也表示,从长远来看,国家及地方政府需要给民办学校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因为民办学校可以提供公办校无法实现的特色化教育,不应用行政方式对其招生进行限定。

生源与民办学校生命线

尽管招生优势在逐步丧失,但对民办校造成的实际冲击或将低于预期。

过往,民办学校的招生权远大于公办校,但生源竞争上的优势能否得以发挥,仍取决于地区民办学校的发展水平。“公办保底,民办择校”的观念主要流行于江浙沪沿海一带,北方及内陆地区的普通民办校尽管有着优先于公办校的自主招生权,依然未能摆脱备选的命运。

以北京为例,人大附中、清华附中等公办中学作为第一梯队学校的地位始终未被撼动,家长在小升初择校过程中,仍将优质公立校作为首选,民办校作为保底。一些被纳入考虑范围的民办中学也大多有着极强的公立背景,如人大附中分校、北大附中分校、首师大附中分校等,纯民办中学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

民办中小学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明显。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民办学校的社会职能重心也由早期增加教育供给为重点,向增加教育多样性和选择性转变。相比于东部沿海向特色化、精品化发展的民办教育格局,北方及中西部地区的民办校仍以增加教育供给为职能重心。

这种区域性差异的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程度、民众观念等因素相关。

“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办学能力。沿海一带的大财团能够帮助民办校在短时间内积聚资源、快速发展。而北方或中西部地区,民办教育发展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导致教育发展较为落后。”阙明坤说道。

在此前提下,民办学校因招生受限而激起的涟漪也将呈现地区性差异。沿海一带曾经依赖公立校学位短缺及自身招生特权,在短时间内增加生源的民办校,未来或将因为招生自主空间缩小而受到冲击;本身便处于劣势地位的民办校,依靠特色化办学崛起的具有较强实力的民办校,招生政策的改变对生源数量及质量的影响十分有限。“优质学校的生源还是会比较充足,但不排除一些民办学校不能像过去借招生上的特权发展存在不适应。招生特权的丧失对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品牌效应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陈伟志推测。

生源崇拜论在教育圈中有着一定的话语市场,这种观点认为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景。根据此种观点,生源是学校良性循环发展链条的开端。优质生源将对学校的升学率提供保障,进而学校的口碑声誉得以提高,并最终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但钮勤章认为,生源质量固然重要,却不是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相比于高中大学阶段,小学初中的孩子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生源的影响力较小。“沿海一带民办学校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这些民办学校起步晚,开始时生源较差,但因为课程设置有特色、教学管理有质量,依然可以发展得很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