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移动支付安全与便利的最大公约数

来源:证券时报 2017-12-29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时报记者 王君晖

移动支付在带来巨大的便利性的同时,盗刷等安全隐患也屡遭诟病。针对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央行日前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等文件,明确了业务资质要求,规范条码生成,并对扫码支付进行了限额,同时对“烧钱”、“补贴”等不当竞争手段给予警示。在不损害扫码支付便利性的情况下,对这一涉及广泛应用场景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监管,是极有必要的。

移动支付在中国发展迅速且场景广阔,大到商场购物,小到街边零售,“扫一扫”已成为一种习惯,用户黏性颇高。这得益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相关支付机构的不断创新与推广。

对互联网平台来说,移动支付不仅是一个流量入口,更能产生大量实用的数据信息,因此成为巨头们的必争之地,种种补贴行为屡见不鲜。此次央行明确提出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市场份额,采取“烧钱”、“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或许会对支付宝和微信这两大巨头带来一些行为约束,但整体看有利于市场参与者展开公平竞争。对用户来说,优惠少了,但更充分的竞争必然会将安全性的考量提升到一个高度,账户的相对分散,也能够有效规避一些技术性漏洞带来的风险。

对中国互联网相关企业来说,“灰度”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概念。众多新领域新场景的创新,在监管的触角尚未触达前已发展壮大,滴滴、饿了么等诸多企业的发展路径莫不如是。监管的短暂放手,给了萌芽中的技术和企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给野蛮生长下的种种乱象埋下了隐患。扫码支付曾被监管短暂叫停,但放开后一直没有专门的规范,一些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打擦边球。此次门槛确立后,无资质机构将被取缔,不合规业务将被清理,对机构来说,合规业务的开展将更有序;对个人来说,财产的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中国的移动支付全球领先是不争的事实。此次对条码支付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梳理和管理规范,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比较新的监管尝试。一方面反映了监管部门在如何跟进、管理和推动创新支付方面的前瞻思考和最新实践成果;另一方面对如何规范金融科技相关创新产品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寻找安全与便利的公约数,在不妨碍便利性的前提下扩展安全的边界,能够提高创新业务的质量和效能,保证支付业务的安全规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