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搬运”现金时

来源:证券时报 2018-12-15 03:32: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现金是衡量公司经营风险的最可靠角度之一,却很容易被各种手段操纵蒙蔽外部投资者。当经济增速放缓、行业面临拐点之时,现金是首当其冲的会计科目。特别是,货币资金属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所以公司大股东很容易在年底通过各种手段扭曲它的真实情况。即便是不容易造假的现金流,也可以通过走账等方式实现虚构。

曾经看到一个有关现金问题的典型错误,就是根据公司货币资金的多少判断财务质量。殊不知借来的钱也是钱,如果公司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规模远远超过账上现金,或者短期借款比较大,总是短借长投,公司的财务风险是非常大的。同时,由于商业模式的特性,并非公司货币资金越多经营质量就越好,比如百货公司、供应链等企业,因为公司经手的钱并非自己的钱,做代理销售收入最高,但利润率是非常低的。

高明的投资者可以通过现金科目发现很多风险。笔者曾经拜读一些财务专家的分析文章,尽管有的分析并不严密,但是确实可以对公司的真实财务情况作出大胆假设,规避投资风险。比如,不少公司货币资金余额连续几年变动不大,占总资产比例又高,如果公司经营又不如意,那么这样的现金资产很有可能是虚构的。

又比如,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深陷股权质押爆仓风险。笔者在工作中了解到,有机构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设计各种融资方案,规避信息披露的要求,通过定期存单等质押融资就是一个方式。如果投资者仔细翻阅年报可以发现,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公司必须详细披露货币资金各种类别以及是否存在质押等情况。笔者曾查阅多份上市公司年报,有的公司并没有详细披露资金受限的情况。

现金流曾被认为是不可能造假的,但在A股市场这早就被财务造假高手破解了。不过,我们从现金流的变化仍然可以观察出公司和行业的发展情况。有些公司通过与隐匿的关联方交易等各种手段扮靓经营现金流,我们可能不好察觉。但是行业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重大造假,如果该行业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净额首次出现负值或者较大变化,仍然可以反映行业和公司的经营风险。

一些有关现金使用的异象也值得投资者思考。一家公司IPO成功后,募投项目连续两三年没有变化,募集资金看上去都趴在银行,但笔者在招股书中查阅到公司有董事家属前往该银行任职。那么合理的推测就是,要么该笔资金成为银行任职的前提条件,要么通过银行任职家属的操作,仍然从这笔资金的使用获得了实际利益。

笔者家乡一位亲戚说,家乡的某上市公司到年底就开始往经销商运货,人为提高销售业绩,过了年又把货拉回来。这种操作在国内外上市公司都不鲜见,但是货的进进出出我们都是看得见的,现金的流向我们无法掌握。我们只能用最大的恶意,去质疑和揣测大股东对现金的使用是否符合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作者任职证券时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