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金融助企要破除惯性思维

来源:证券时报 2020-05-14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陈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金融部门及时行动,精准支持,通过降准、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激励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提供低成本融资、办理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涉农贷款支持等系列措施,金融支持政策力度前所未有,有力地缓解了企业经营面临的资金压力,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恢复。这种扶持力度前所未有。

但疏通金融政策“最后一公里”依然任重道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大,次生影响广,虽然一系列金融政策优惠多、力度大,但因为“最后一公里”疏通不畅,导致相当部分小微企业仍难以享受国家金融优惠政策的扶持。这虽有相当多小微企业财务信息混乱、缺乏抵押物等原因,但金融机构惯性思维很可能会是症结所在,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过于看重第二还款来源,而不注重利用大数据技术、多方询证对小微企业信用进行综合和全面的分析。由此导致小微企业要么很难达到银行贷款门槛,要么即使存在较可靠的第二还款来源,也要承受较高的融资利率。目前,国家金融政策导向,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正在全方位重塑小微企业的融资生态。如果金融机构抱缺守残,依然坚持惯性思维,那么金融政策“最后一公里”,就很可能成为横亘在政策和需求之间的万丈深渊。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有实质观念突破。疫情的冲击,不仅仅是部分行业“停摆”,而其更为深远的影响则是对供应链的冲击与破坏。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在有效疫苗问世之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可能会持续1-2年。受到疫情影响,我国部分小微企业面临着较大经营压力,订单下降或没有订单。除非企业恶意欺诈银行,但凡存在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往往都有现实或潜在商机,理应成为银行支持的对象。在实践中,因银行内部追责制度、业务管理规定和绩效考核要求等,使得客户经理习惯性沿袭过去思维,不是认真调查企业,而是想当然要求企业提供抵押品,融资利率也较高。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找不到好的投向;另一方面,有第二还款来源的企业却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支持。

殊不知,支持小微企业也是支持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也是发展银行。过去,全球供应链正常运转,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有进来的,也有退出的,经济运行秩序和生态保持较好。现在,疫情影响和破坏了供应链,小微企业退出的,就很难有再进来的,这属于对经济生态的破坏性影响。银行是经济生态中的一个中间环节。经济生态受到破坏,银行业既不能隔岸观火,也很难能独善其身。

因此要有效突破金融惯性思维。一是利用供应链金融思维,将“贷大”创造性转化为“贷小”。大型企业集团融资,主要用于项目建设,而项目建设过程中难免会有应付账款,导致供应商或施工方垫资产生流动性需求。与其给大企业打包批发融资,不如针对供应链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依然围绕大型企业集团信用,更好地支持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二是围绕公共资金信用,将“贷平台”创造性转化为“贷小”。政府采购和政府公益性建设项目资金有保证,实践中也存在应付账款,银行要围绕公共资金信用,将融资切入到为政府项目提供服务或商品的中小微企业,实现“贷平台”转化为“贷小”。三是利用交易数据信息,将“贷集中”转化为“贷小”。贷集中现象,实际上反映出银行信贷经营缺乏主动。疫情发生后,银行想要贷集中也不容易,主要是没有很多可集中投放的对象。这需要银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度挖掘企业交易信息,形成科学合理信用价值判断,将“贷集中”真正转化为“贷小”。

疫情常态化防控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提出新要求,对银行经营思维和逻辑提出新挑战。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只有牢牢扎根于实体经济,立足于服务小微企业,才能发挥金融引领作用,释放经济活力,实现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资本力量2019年度评选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