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中概股 - 正文

携程首度披露核心数据:1.3亿年度交易用户 人均消费超5000元

证券之星综合 2018-11-08 12:52: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1月8日,携程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透过其中一些数据,可以看到携程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仍在多方面继续夯筑行业优势。

财报显示,携程第三季度净营收为94亿元,同比上升15%,营业利润率为16%。其中,住宿和交通两大业务均贡献了36亿元,度假和商旅则分别录得14亿元和2.67亿元的成绩。

同时,携程正获得更多年轻用户的青睐——其中,35岁以下的客户比例在过去5年里稳定保持在70%左右。其中,年龄在29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增长最快,占比已经从30%增加到将近50%。

全球2亿月活用户,人均年度消费超过5000元

今年是携程成立19周年,登陆纳斯达克15周年。从线下订票到线上订票,再到移动端订票,客观地说,携程的确推动了中国人现代出游方式的改变,也通过众多细分旅游品类的开发,重新定义了旅行和生活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携程积累了许多领先于行业的优势。

首先是全球化转型的优势,携程从2015年开始执行全球化战略,从最近几个季度的财报综合来看,旗下执行全球化任务的两大品牌Trip.com和Skyscanner已经挑起了国际业务的大梁。可以说,在线旅游市场上携程的全球化步子迈得最早最大,同业中也只有携程在业务上强调“全球供应链”,并足够和国际巨头竞争。

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天巡的直接预订业务继续快速发展,在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上升约250%;不包括天巡在内的国际机票也同比上升约30%,是行业增速的一倍多。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海外平台加起来的月活用户已经超过9000万,将近携程全球2亿月活用户数的一半,国际业务的流量优势越来越明显。

另一组衡量互联网公司价值的关键指标数据中,也可以管窥携程的同业竞争优势。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过去12个月的总交易额同比增长了30%,达到了6900亿元人民币。

携程首席执行官孙洁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从交易维度看,仅携程和去哪儿两个品牌就在中国拥有1.3亿年度交易用户,这些用户每年平均在我们的平台上消费超过5000元人民币。”

如果和业内其他公司做横向比较的话,可以看到,一些同样经营酒旅的平台即便通过高频服务积累了3倍于携程和去哪儿加总的年度交易用户量,但从人均交易额来看可能不到携程的1/5。

可以看出,在线旅行市场显然并非携程一家独大,但从遥遥领先同业的人均交易额来看,携程所占据的地位仍然是非常难以撼动的。

用户年轻而忠诚,业务从创新中要增量

再从用户端来看,巨大的流量和高额的客单价之外,数据显示携程的用户粘度和忠诚度也非常高:用户年度回购比例约为40%-50%,每两年的回购比率甚至达到70%-80%。消费额上来看,新用户在使用携程一年以后的总消费额翻倍,这些高忠诚度的回头客贡献了总交易的80%左右。

另一方面,年轻化用户结构也是携程增长潜力的来源。携程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客户比例在过去5年里稳定保持在70%左右。其中,年龄在29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增长最快,占比已经从30%增加到将近50%。

如果叠加中国中产阶级群体数量增长,以及精神消费升级的趋势来看的话,携程的用户结构将在未来10年-20年持续在旅行消费上释放增量。

业务的多元和创新也是这样一家有将近20年历史的企业能牢牢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之处。

有观察人士称,携程仍在以较快速度推进业务创新。比如,第三季度就有两项重要的业务创新预期将为携程带来新的增长端。

一是携程的高铁游项目,这项服务将酒店、景区门票和高铁票一起以打包优惠的形式出售,在一些家庭出行场景中受到欢迎,首月内日订单量的峰值就达到了10万单。

根据梁建章的展望,高铁游将随着高铁网络的铺设而成长为一个万亿级市场。他表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总长度达2.5万公里,是整个欧洲铁路系统的两倍。到2020年,高速铁路将连接80%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这将使得在中国旅行变得非常方便和经济。

另外一项从被称为“小老虎”的携程内部创新计划中孵化出的业务TrainPal则瞄准了英国火车票费用太高的痛点,通过算法自动找出价格最低的分段购票方案,经测算平均能为用户节省近40%的火车票成本。该项目也在英国受到媒 体的广泛关注,巨大流量一度导致服务器超负荷运行。

对此,业内人士称,作为最早一批诞生于互联网浪潮的互联网企业,携程非但没有疲态,现在反而更像一家“活在未来”的企业,不断在未知领域探索更大的增长空间、构筑优势。更难得的是,无论开拓业务还是做投资,携程始终专注旅游 行业。用梁建章的话说:“仍然对中国和全球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激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