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类金融的尴尬境遇:进难,退亦难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6-01-24 00:4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新三板类金融的尴尬境遇:进难,退亦难

  任育超

  “其实,公司早就感受到了新三板监管趋严,也感觉到了行业风险,目前已经筹划转型了。”一家新三板挂牌的担保类公司的董秘张陆告诉经济观察报。

  但是这家公司还是深深地感觉到了危机,因为监管层的动作比他们的转型来得更快更猛,也更加干脆。1月19日,股转系统向券商发出非正式窗口指导,暂停了所有类金融企业在新三板的挂牌业务。

  股转公司此举引发了不少类金融企业的担忧,在暂停类金融挂牌之后,监管动作会不会向已挂牌的企业延伸?未来,在新三板的融资和交易会不会受到影响?对于日常经营业务,相关的规则和主管单位何时能够明确?

  在这些问题尚未有明细答案的现在,已挂牌新三板的类金融企业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阶段。

  从PE开始,这把火还是烧过来了

  “所有类金融企业全部暂停办理挂牌手续,无论项目处于何种状态,无论项目处于何种状态,请一定注意!”

  1月9日,在股转系统与主办券商联系人业务沟通群(准官方群)里,股转系统向各家主板券商发出非正式窗口指导,暂停了类金融企业的新三板挂牌进程。

  霎时间,本就被资本市场议论已久的类金融企业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

  目前,在监管层出具的相关规则中,其实并没有对于“类金融企业”的明确定义,最接近的相关材料为广州市金融局在《2015年广州金融创新发展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中的描述:类金融机构,包括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等。

  而在新三板市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类金融企业为经营业务具有金融活动属性,但是并未获得相关金融许可证,也没有接受一行三会监管的企业,主要包括融资租赁、小额贷款、财务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PE/VC等股权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等形式。

  目前,挂牌新三板的金融类公司多达上百家,其中以PE、小贷、典当、资产管理等“类金融企业”为主,受一行三会监管的券商、保险、银行等数目相对较小。

  从2015年年末开始,在新三板市场,股转系统对于类金融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监管层措施,类金融企业的挂牌与融资受到了严格限制。

  在12月22日,一则股转系统叫停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挂牌新三板的消息在新三板炸开了锅,消息称,“对于已经审核通过但未挂牌项目,股转公司将请示证监会处理意见,其余在审项目,不论处在什么阶段一律暂停”,随后不久,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12月25日确认了暂停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挂牌和融资的消息,并且表示对前期融资的使用情况开展调研。

  张陆表示,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业内不少企业感到意外,毕竟,在新三板的成立和发展壮大过程中,股转系统曾经多次强调,股转公司不设置人为障碍,以信息披露为目的,不做取舍判断,完全市场化选择。

  但是,股转系统现在却以行政的方式暂停一个行业企业的挂牌,让他十分不解,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监管层会发生如此大的态度变化?

  逻辑——防风险与新三板定位

  其实,股转系统的态度是与类金融公司属性和高层对行业风险的判断有关。

  2015年是类金融企业挂牌的一个大年。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121家金融企业中,P2P公司数量最为众多,数量达到45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例如PP-money、金蛋理财、安心贷等P2P企业,目前通过各种方式登陆了新三板;此外,在挂牌的类金融公司中,还有8家融资担保公司。

  与此同时,2015年也是类金融企业尤其是P2P企业集中爆发风险的一年。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问题平台达到896家,是2014年的3.26倍,截至2015年12月底,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4394.61亿元,即行业坏账在570亿元至746亿元之间;而据陆金所数据显示,目前,整个P2P行业里的坏账率高达13%~17%。

  在这种风险之下,监管层对于类金融企业挂牌的态度越来越谨慎。

  12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曾公开表示:“凡是某一个产品、某一个服务,短期内大幅增长的话,就要静下来看一看,要小心一点。里头可能就隐含着某种风险。”言语之间,表示了对证券市场上某些短期大规模爆发行业进行风险把控的意思。

  而在涉及类金融企业更多的银监会方面,12月28日,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研究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界定了网贷机构信息中介的本质,并明确了网贷机构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提供担保或承诺保本保息等十二项禁止行为,进一步加大对以P2P为代表的类金融行业规范。

  同时,央行也公开表态,将牵头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加快转变监管理念,抓紧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态度已从之前地“促进”转为“规范”。

  1月16日,肖钢在2016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对私募基金等‘类金融机构’在‘新三板’挂牌和融资活动,要深入研究并加强监管”。

  同时,目前的国内经济大环境和新三板的融资小环境也成为了监管层对新三板“类融资”“动刀”的重要原因。

  2015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寒冬,发展速度放缓,投资项目萎缩,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创近25年新低;但是在目标服务中小企业的新三板中,金融企业尤其是类金融企业却大行其道,募集了巨额资金。

  据股转公司月报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新三板挂牌公司通过3018次定向增发累计募集金额1432.17亿元,其中,仅九鼎投资、中科招商、硅谷天堂、达仁资管等类金融大佬,募集金额就已经超过350亿元,占新三板总融资规模的24.7%,从新三板中分流出了大量的资金,具体投向则多是在一二级市场的投资。

  肖钢在1月6日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还提到,“加快完善“新三板”制度规则体系,优化小额、快速、灵活、多元的投融资机制,更好发挥对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作用”,也表达了新三板主要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立场。

  国都证券分析师李保倩在研报中表示,总市值3040亿的金融类公司,对于2万亿市值的新三板来说,已经是已经非常庞大的板块,“股转此次政策的出发点可能是认为新三板应服务实体经济”。

  类金融的尴尬:监管无规则

  为了防范行业风险,其实,在股转系统开始进行限制类金融公司之前,张陆所在的企业已经开始了筹划转型。

  张陆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公司正在筹划提升公司的信用评级,摆脱风险易发生的银保业务,转向风险相对较小的发债企业的增信担保,这样情况下,能够一定程度规避风险的发生。

  不过,即便如此,公司的风险还是存在,张陆称,虽然公司已经成功挂牌和融资,但是还不清楚股转系统未来会不会对公司的融资进行调查,也不清楚未来会不会对融资进行限制,在经过了一个飞速的发展过程之后,业务做得越大,也就因为没有全面的监管规则而越担心,这成为公司转型和前行路上最大的隐患。

  同样,对于类金融的企业而言,张陆公司的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在P2P行业,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之后,一些已经发展成一定规模的P2P公司发现并不符合意见对于业务的规定,转而开始更名或者改变业务,造成了不少资金和时间的浪费。

  北京的一位券商人士称,虽然监管层对于类金融挂牌进行暂停有其考虑和把控,出发点是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一刀切式”的操作手法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或许会影响正常运转、规范运作的企业,对于金融创新创业企业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破坏股转系统在市场上形成的“不过多干预”和“市场化操作”的形象,希望股转系统能够早日明确标准,让市场回归正轨。

  (文中张陆为化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九鼎投资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