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由于2016年2月1日至4月30日为市场分层“考察期”,更兼一批新三板公司宣布接受IPO辅导,部分新三板股票开始在一月中旬前后走牛。
本报记者 常亮 上海报道
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押韵”。
2015年元宵节后,新三板做市及成分指数的发布点燃了市场做多热情,今年5月1日正式实行的市场分层制度似乎正在预示着新一轮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至2015年期间募集的部分新三板产品已进入或接近退出期,部分老牌热门股的暴跌行情与某些三板私募机构的动向,成为资深市场人士的关注焦点。
创新层起波澜
尽管股转系统1月27日声言“莫将‘包容’当‘纵容’”,向个别企业和中介机构警示违法违规风险,创新层行情仍在个股层面涌现。
由于2016年2月1日至4月30日为市场分层“考察期”,更兼一批新三板公司宣布接受IPO辅导,部分新三板股票开始在一月中旬前后走牛。
以惨遭国泰君安砸盘的梓橦宫(832566)为例,其12月31日大跌16.53%,收盘价7.93元。在接下来的7个交易日中,梓橦宫连续多日大涨,于1月12日触及22.95元高位,区间日涨幅最高达40.23%;搜才人力(831662)则于1月27日开始十连阳,迅速逼近6亿市值,但做市商数量只有3家尚未满足条件,疑为做市商吸筹;已集齐6家做市商的牛商股份(830770)于2月17日转为做市转让,当日涨幅达94.48%,接近创新层标准三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希望从市场分层行情中分一杯羹的机构已开始发力。
好买私募基金网数据显示,上海新方程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新方程启辰新三板做市指数基金近期正在募集,首次募集规模预计3000万左右,份额锁定期仅半年。
“这个产品锁定期仅半年,如果最近募集成功,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冲创新层行情去的。2015年市场上也有几只新三板指数基金产品,但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3000万的规模也很‘袖珍’,具体还要看合同条款。”上海某私募投资经理李全表示。
私募疑临退出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一批挂牌较早的新三板公司股价进入2016年以来开始经历绵绵跌幅,个中原因引发业界猜测,为2016年的市场平添一份不确定性。
可资比较的案例如东电创新(430362)于2013年12月26日挂牌,2014年11月12日首日做市,2016年初以来跌幅57.03%,区间换手率8.68%;枫盛阳(430431)2014年1月24日挂牌,2015年4月16日首日做市,2016年初以来跌幅39.49%,区间换手率39.49%;先临三维(830978)2014年8月8日挂牌,2014年9月25日首日做市,2016年年初以来跌幅29.17%,区间换手率6.81%。
2016年年初以来,三板做市指数(899002)跌幅为12.87%,部分三板股票跌幅远超指数跌幅,且放量跌破定增价,有市场人士猜测为某三板私募退出所致。
“三板股票交易相对比较清淡,股权结构较简单,出货机构的身份容易锁定。我们正在做市的几只股票大跌,原因是某些三板私募面临退出期不得不清仓,这个事实可以确定。”上海某上市券商做市部人士金洪表示,“这可能是新三板二级市场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流动性稀缺,市场深度不够,清仓会导致价格暴跌。”
“2014年年末至2015年1季度,有一批三板私募产品匆匆募集,锁定期多为18个月,正好在2016年1至3季度面临退出期。”上海某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人士王若表示,“三板投资为类PE投资,不应采用A股二级市场思维参与,也不应仅仅锁定18个月。但当时新三板财富效应刚爆发,这些机构也就顾不得许多,大干快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某拟挂牌新三板私募反馈意见回复数据,其旗下产品于2014年5月投资东电创新合计近1300万元,如以18个月计算则接近退出期,复权投资成本仅1.97元,大幅低于6.79元收盘价,浮盈可观;此外,该司另于2015年3月投资枫盛阳2000万元,复权投资成本为7元,当前收盘价已为4.51元,跌破成本价。该私募是否与多只股票放量大跌有关,仍待观察。
做市商出手谨慎
作为新三板流动性的重要提供者,做市商“弹药”是否充足关系到交易活跃度。
“我们今年的目标是不亏损。”金洪表示,“现在新三板市场的整体估值已经不可与2015年初相提并论,像2015年这样的巨幅账面盈利已经不可持续。”
“2016年沪深股市整体估值很有可能继续下移,并带动三板估值中枢下移,一些三板公司2015年1季度至2季度的估值就显得非常高,彼时拿票的做市商届时很难保证浮盈。”江苏某券商做市部投资负责人表示,“我们的计算结果,在做市指数1200点一线,已是做市商的成本线,如果跌破前期低点1100点,则将出现做市商大批浮亏。”
“我们从11月初开始的计划就是调库存,把前期为冲排名拿的一些票清掉,集中精力在优质票上,保证2016年不亏损。”金洪表示,“做市商稳赚不赔的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很有可能是赔本赚不到吆喝的局面。”
上海多家券商做市部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6年很有可能弹药不足。2014年8月后动辄超过10亿元的投资额度,在三板低迷的流动性和漫长的退出期问题凸显后,已经不会在2016年复制。
“谨慎再谨慎,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金洪指出。(编辑 郑世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