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谷枫 北京报道
身为新三板的明星个股,中科招商(832168)发布的2016年半年报差强人意。其8月23日晚间发布的财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5.58亿,同比下滑26.27%,而净利润为4310万元,同比下滑87.74%。
根据公司的解释,上半年业绩不佳的主要因素来自于证券市场波动,其公允价值和投资收益都受到了影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正是中科招商在2015年股灾期间利用在新三板募集的资金抄底了十多家A股股市,二级市场随后的反弹使其2015年年报业绩靓丽。
与此同时,中科招商至今仍未完成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全国股转系统”)5月27日发布《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新增条件的自查整改,这也让中科招商在新三板市场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跨市场套利模式终结
2015年6月至8月,对于A股来说暴涨暴跌如过山车。而对中科招商旗下的中科汇通来说,个股的超跌成就了其疯狂“举牌季”。
根据中科招商自己披露的信息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中科招商在2015年一共对1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阳光举牌,总耗资超过了30亿元。
也正因为股灾期间的大胆出手,中科招商2015年报业绩靓丽。其财报显示,2015年公司实现营收24.29亿元,同比增长 158.78%;利润总额为16.64亿元,同比增长 191.03%;净利润为11.85亿元(其中,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5亿元),同比增长 179.35%。
其公司层面也确认相比2014年营业总收入大增的原因正是中科招商举牌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上涨。根据年报的信息,2015 年度营业总收入构成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8.46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5.99%,该部分收入为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上涨所致。
一时间,市场也将中科招商看作是跨市场套利的成功践行者。但这样的模式在今年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中科招商最近一期的财务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净利润的同比下滑更是超过了80%。
导致中科招商2016年上半年业绩不佳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在A股二级市场持股遭受了市场波动的影响。
中科招商在公告中显示,公司总结证券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公司在管项目的退出方式、退出时机的选择以及在管上市项目的公允价值,进而影响公司的战略部署和投资收益,对公司报告期内的经营业绩增长带来压力。
其中营业收入下滑是受证券市场的波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去年同期的9,733.40万元下降至报告期内的-1.9亿元,同比下降2.9亿元;同时,证券市场的波动还影响公司已投项目的退出时机和退出收益,对公司已投项目的投资收益实现造成影响,投资收益由去年同期的4.4亿元下滑至报告期内的3.9亿元。
另外,中科招商净利润的下滑也同样是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投资收益的减少以及财务费用的增加。
中科招商也在公告中表示,如果剔除因二级市场所造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波动因素,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实现增长。
除了业绩层面,中科招商跨市场投资的行为也受到监管层限制。
全国股转系统发布的《通知》已明确规定,金融类挂牌企业不得存在以基金份额认购私募机构发行的股份或股票的情形,另外募集资金不得存在投资沪深交易所二级市场上市公司股票及相关私募证券类基金的情形。
整改进行中
但更让中科招商头疼的并不是此前商业模式受阻。截至半年报发布,中科招商仍未根据《通知》规定内容完成自查整改。
根据监管层的规定,不符合新增挂牌条件的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和第八项的,应当在本通知发布之日起1年内进行整改,未按期整改的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将予以摘牌。
在半年报中,中科招商透露了一些现阶段整改的信息,半年报显示根据文件要求公司积极实施业务整改,公司确立PE业务的专业管理机构为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前海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我认为中科招商这样做也是效仿九鼎集团之前应对监管层的办法,将监管主体模糊化,以达到跳开监管的目的。”一位北京地区大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而一位接近中科招商的内部人士则对记者说,“中科招商会将现有存量PE基金和增量PE基金都腾挪到全资子公司下,挂牌主体未来剩下的就是产业投资基金的业务,这样就不在监管范围内。”
不过该人士还对记者透露,此举除了是为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外,还有公司内部业务规划推进中需要满足规避同业竞争的诉求。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中科招商最难解决的是《通知》中的第一项规定,即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
根据中科招商去年的年报显示,其营业总收入的75.99%来自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就是二级市场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变化所得。但目前披露的半年报中,中科招商并未披露各项业务占比。
前述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对于这项规定中科招商短时间内很难根据监管规定做出安排。未来也不排除将二级市场业务剥离的可能性。”(编辑:郑世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