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联手VC/PE参与基金路线:从托管到同股同酬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文/杨晓宴

2015年始,银行联合VC(风险投资)、PE(股权私募机构)参与各类产业及并购基金明显升温。到2016年,更有持续火爆之势。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明股实债”,银行资金作为优先级参与获取固定收益回报,有股份制银行也已经开始小额尝试同股同酬参与基金。

不管基金本身是否分层,若以银行理财资金“引导”和“种子”的作用来看,其能够撬动直接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规模相当可观。但从资金和资产风险匹配的角度看,还需要银行做更多功课和探索。

从银行的角度,大类资产配置至关重要。未来,股权类投资FOF模式或将受到银行更大青睐。

银行要参与一级市场股权类投资,包括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和VC、PE合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选择。

美国硅谷银行的经验是,银行跟着VC和PE,给其看中的创业公司设计贷款方案,并通过认股权证(银行获得某家企业的认股权证,意味着如果这家企业成功上市,银行可以按约定价格购买新股),一定程度对冲贷款损失的风险。

不过,银行和VC/PE的合作方式远不止于此。从历史来看,双方合作方式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1.银行作为基金托管方

托管是银行的一项成熟业务。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浦发银行可以说走在行业前列,很早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对于银行而言,这一业务既能带来中间收入,又能拉来存款,银行各分行也很有积极性。

1990年代中期,上海联创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冯涛,彼时从加拿大风投公司芬豪集团离职回国,创设了新公司。建设银行和浦发银行分别取得了旗下上海市创投母基金和子基金的托管权。

2002年,中国政府和比利时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国家级VC/PE基金——中比基金,浦发银行又拿下了这只基金的托管权。

到2013年年底,浦发银行的私募股权基金托管规模已达1800亿元,有1000家合作的GP机构,400多家托管私募股权基金。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银行进入该市场,托管业务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2.银行推荐客户及作为LP帮助募资

慢慢的,由于银行有客户优势,开始推荐银行高端客户来做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而随着客户资源优势越发突出,银行开始设立资管计划直接参与募资,以优先级资金的方式进行“明股实债”投资。也就是说,银行出资,实际要求一个固定收益回报。

甚至在双方合作中,一度出现过类似双GP模式,银行和PE分成管理费,且相当强势。

目前,“明股实债”是为银行参与基金的主流模式。

2016年4月,招商银行与民航投资基金成立“民航招商股权投资基金”即为典型一例。该基金规模20亿元,做分层结构,其中民航投资基金出资20%的劣后,招商银行出资80%的优先,由民航投资担任基金管理人。

不过,在此类分级结构基金中,一般会涉及标的企业的回购条件,以一定程度保障劣后资金的收益。而PE如果以自有资金去做劣后,也有内部风控的投资比例限制。

也正是因此,尽管“明股实债”是目前银行资金参与PE基金的主流形式,但对于劣后资金和被投资企业而言,吸引力有限,因此该模式从长远来看,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3.银行同股同酬参与基金

从2015年开始,银行突破“明股实债”,同股同酬参与基金模式开始在业内出现。

已有的实践中,银行理财资金同股同酬投资股权基金,不涉及优先劣后分层,参股比例一般在25%以下,单笔金额不超10亿元。

借此方式,银行资金可以撬动直接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规模,充满想象空间。

截至2015年末,银行理财总规模为23.5万亿元,在所有资产配置中,若以0.5%来投资PE基金,就是1175亿元;以平均20%参股比例来计算,可以撬动流入企业的资金规模,近6000亿元。

不过众所周知,PE投资有风险,且投资周期相对较长,这也就凸显了银行资管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首先,该类投资占银行理财资金的配置比例应该很小;其次,在PE基金的投资中,也应该采取分散模式。以上述1175亿元为例,如果平均每只PE基金投资2亿元,可以投资700多只PE。银行针对不同行业和主题,可以形成类似FOF的模式。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浦发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