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非动力核技术: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民用非动力核技术:

本报记者 戴建敏 北京、深圳报道

导读

国内核技术行业成长空间巨大,目前国内辐射改性材料、医疗、食品消毒灭菌、环保、加速器等装备及其配套等都是可以重点突破的领域。

日前,中广核核技术重组大连国际(000881.SZ)方案获得证监会核准,国内核技术领域首家上市公司由此诞生。大连国际也成为中广核旗下首家A股上市平台,未来将承接中广核非动力核技术资产。

非动力核技术(又称同位素与辐射技术,简称“核技术”)指利用同位素和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物理、化学及生物效应,来进行研究及开发的技术。核技术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细分市场包括辐照加工、高分子材料改性、核医学、消毒灭菌等等。

国际上核技术应用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美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年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约为4%~5%,2009年核技术产值便达到6000亿美元。日本和欧洲所占比例为2%~3%,全世界核技术产业化规模近万亿美元,其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远大于核电。

目前,我国核技术应用市场尚处于初期阶段,仅在辐射改性高分子材料和辐射消毒灭菌等领域较为成熟。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陈殿华等人所在的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简称“同辐协会”)已组织数十次行业调研,并协助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制定并执行数十个核技术攻关计划、产业化应用等项目,促进了核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与推广应用。

如今,陈殿华等几位老同志已从同辐协会主要职位上退出,不过,陈殿华仍与赵文彦、黄正新等人领导着北京智密辐射技术研究院(简称“智密所”)这一民营科技咨询机构,继续在核技术领域发挥余热。

4月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该所采访,这些核技术专家已跨过壮年时期,昔日一起工作的同事有的甚至已经辞世。陈殿华表示,“我们这些做产业推广工作的老战士,多年来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推动核技术应用,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近些年来,核技术产业突破1000千亿产值,中广核核技术等公司的快速发展、融资上市也让陈殿华等人感到欣慰,“核技术产业化发展需要旗帜,希望出现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

数十年探索之路

“大家熟知的核技术应用,多是军事应用的核武器,以及核电站——属于民用核技术的‘重工业’。实际上应用领域还有‘轻工业’,也就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它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运用,‘轻工业’并不轻,应用领域比核电大得多。”初次电话联系时,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原秘书长陈殿华典型的北方语调听起来爽朗朴实,而又中气十足。

我国核技术研究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后逐渐进入应用领域。直到九十年代末期,我国核技术产业化进程才真正步入正轨。实际上,不同于核武器和核电站,核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即使在发达国家也长期不为市场所熟知。

1988年,以促进核技术应用的产业化发展为主业的同辐协会成立。该组织一直关注国内外核技术产业的发展。1991年美国第三方调研机构——“管理信息服务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调查,1994年美国核学主席在华沙国际会议上对此进行了发布,结论是:美国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性材料的非动力应用对美国经济的贡献达到2570亿美元/年,是核电(730亿美元)的3.5倍,占美国GDP的3.9%,并创造了约370万个就业岗位,并惊呼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这个调查的发布,是十分鼓舞人心的。协会立刻组织翻译并上报给有关主管方面,但由于客观环境还未达到产业化发展阶段,报告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陈殿华表示。

实际上,我国核能事业发展初期主要以核电为主,上级考核要求也只有核电和核燃料循环,民用核技术并不在企业职责范围内。不过,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新的国防科工委成立,我国核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转机。

“曾任中国核动力研究院院院长的钱积惠先生,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工作多年后,1999年以副总干事的身份,带领专家来华主持核能安全研讨会。钱先生对同辐技术的发展也很关心,安排祝疆和我做了一个中国同辐技术发展的报告。”陈殿华回忆道,“钱先生还带来了美国核学会主席华沙报告的复印件,肯定了民用核技术发展的事实。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确认,让国内有关方面对核技术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时任成立不久的国防科工委系统二司的徐玉明司长,多次指示有关方面要重视核技术的发展,做好计划、规划。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001-2003年,同辐协会受国家科技部委托,组织44位专家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核技术应用的产业化调研,并对美国、日本的重点报告进行了翻译,完成了《中国同位素与辐射技术产业化发展与对策研究报告》。“这份报告除了提交给科技部外,还通过王乃彦等院士的帮助上报给发改委等主管部门。”

2003年10月,时任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乃彦院士,在山东威海组织召开了《全国“核技术及应用”发展战略研讨会》,安排了各个领域的19篇报告,进一步为核技术产业化发展获得国家支持奠定了基础。

国内核技术产业化快速推进则始于本世纪初。2004-2005年,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了“民用非动力核技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工作,明确提出核技术产业要在2010年达到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经过审评,先后二批共有28个项目得到发改委的经费支持,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国拨经费总计2.06亿元,其中涉及新材料及产品10项、成像与检测系统8项、辐照电子加速器与注入机5项、同位素3项,诊断与治理药物2项,对产业化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产业化的新起点

作为最早调研中关村,并提出开发地区智力资源、发展高技术密集区建议的专家组成员,赵文彦目前的办公室仍位于这片开创科技创业先河的土地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赵文彦位于中科院供热厂南面的办公室,甫一进门,立式书柜上摆放的两个玻璃相框映入眼帘,分别装裱着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和王淦昌的手书。白色纸张已经开始泛黄,但我国两位核领域奠基者寄望辐射技术产业化的笔迹依旧清晰可见。

摆在右侧,落款于1992年3月15日的手书——“辐照技术走上产业化的新起点”,即为钱三强在七十八岁时的题词,也是生前最后一次题词,作为对烟台加速器辐照生产线建成投产的祝贺。

早在1988年,中科院数理化局组织上海原子核所、北京高能物理所、兰州近代物理所、中国科技大学、合肥等离子体所及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组成中国科学院辐射技术公司(简称“科辐公司”)。据国内知名辐射化学专家孙家珍在《辐射加工发展概况》中描述,科辐公司的成立“目标非常明确,要利用搞物理的几个所的优势做出国产大功率加速器,同时利用应化所化学配方研究优势搞出产品”。

赵文彦为科辐公司的主要专家之一,也是国内辐照加工事业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之一。据其介绍,核技术在国内产业化的应用推广并不顺利,“我们当时寻找电缆厂合作开发辐射交联线缆,发现很多电缆厂根本不了解这个技术。我曾经跑到合肥一个电缆厂宣传,在门口等了2个小时才见到一个技术员,但那个技术员一接触便回绝了,‘没听说过,我们厂子很大,用不着你这技术。’”

而与烟台电缆厂的合作实际上也颇具戏剧性,“有一次在厕所谈论辐射交联技术,‘如果哪个厂子采用这个技术,肯定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同在厕所里的烟台电缆厂的董事长李世勋正好听到我们的讨论产生兴趣,出来就细谈核技术的应用。”

确定合作后,烟台电缆厂和科学院科辐公司合资,科辐公司出资400万资金,多方专家通过逆向分析吉林辐化室引进的设备,制成了国内工业用的第一台加速器。

辐射交联电缆的配方则由应化所的孙家珍等专家负责研发,“孙家珍比我还大几岁,自己背着材料来到烟台电缆厂研究。刚开始并不顺利,电缆厂的总工还笑话他。但孙家珍硬着头皮关门继续试验,最终研发成功。”赵文彦目前担任智密所所长,梳理整齐头发已经掺杂不少白发。采访过程中,赵文彦的回忆充满细节,经常以第一人称口吻转述对话,甚至模仿起对方的语气。

1991年,我国第一条自制加速器和辐射交联电线电缆生产线通过验收合格,《辐射加工发展概况》记录,“烟台电缆厂第一个产品就是机场照明电缆”,“当时民航系统明确表态优质优价贵亦要用辐射交联线缆”。而“烟台电缆厂的成功引发了国内很多电缆厂纷纷上加速器,上辐射交联电线电缆,形成一股热潮。”

据了解,以辐照交联电缆为代表辐射改性材料是核技术的主要应用产品之一,目前也是国内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应用。辐射改性材料是利用电离辐射作用于物质产生的化学变化(裂解、聚合、接枝、固化等)实现改性,具备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高性能。产品可应用于通信电子、电力交通、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诸多国民经济领域。

成长空间巨大

正是由于辐射交联线缆的特殊性能,成为高层建筑、汽车、轨道交通、电子产品、核电等领域必不可缺的特种材料。

“核电的建设也需要用到辐射交联线缆,线缆的寿命甚至影响到核电站正常运行。国内核电建设初期所使用的线缆基本都是进口的。”黄正新,原自动化所教授级高工,目前任智密所总工程师,满头白发的他语速较快,对一些行业问题也毫不讳言。

据赵文彦主持的调研,国内电缆行业拥有上万家上规模的电缆企业,产值超过1万亿。目前有将近10%左右的企业在部分产品上采用辐射交联技术,产值达200亿到300亿。

“虽然电缆行业核技术应用比例比较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差距,接近的水平至少要达到30%,就是要3000亿的规模。”赵文彦对行业寄望深远。

实际上,辐射加工行业近来年发展较快,一个代表标志就是辐射源加速器数量的增长。“辐射加工行业2012年前统计的加速器的的数量是100多台,到2013年达到380台,目前超过了500台,主要集中在中能加速器方面。而高能加速器起步较晚,现已增长到近40台,低能加速器基本上是空白,需要行业继续突破。”黄正新指出。

而赵文彦等人的下一个目标锁定在轮胎辐照预硫化技术上。据介绍,该技术通过加速器发射的高能电子束辐照轮胎半成品部件,促使胶料发生交联反应,能够有效改善橡胶性能,使其强度增强,在成型和硫化过程中胶料受力均匀、膨胀一致,可在后续生产工艺中保持轮胎半成品部件形状和尺寸的稳定性。目前国外较大的轮胎制造商已陆续在轿车子午线轮胎的生产中采用该技术,其在日本的普及率已达到91%。

“我们之前找到发改委,申请800万启动资金,后来又专门去了日本的企业考察。”赵文彦表示。与辐射交联线缆一样,轮胎辐照预硫化技术开始也并不为国内企业接纳。“2007年的时候,在青岛全国论坛上,我向来自全国的轮胎行业做了半个小时的报告。但台下反应很小,只有一两家企业参与讨论,一些大型轮胎厂总工程师则直接拒绝,‘我搞了一辈子轮胎,没听说过辐照技术’。”

陈殿华也称,“推动核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我们确实发现很多企业,特别是国企,消息很闭塞,不愿意接触新的技术,因此阻力很大。”

而朝令夕改,安于现状缺乏动力等问题同样存在。“我们以前和一家中等规模的轮胎厂谈好合作,但碰到工厂换届。新领导听说要在整个流水线上切开一段进行技术改造,需要停产一段时间,又退缩了。还有和其他一些企业的合作最终也不了了之。”黄正新回忆道。

此外,行业技术标准缺乏,高新技术产品得不到政策支持也是制约民用核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据黄正新介绍,“十二五期间,智密所与核工业标准化所,为工业信息化部将整个民用核技术目前执行的近200项标准整理出来,并拟定了在民用核技术应用领域制定63项标准规划,这个工作将会继续进行。”

实际上,我国核技术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达到年产值千亿规模,涉及20多个行业领域,并已成长出一批国企、民企及混合所有制企业。而黄正新等人参加制定的《核技术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报告》中指出,我国核技术行业仍存在战略认识不足、产业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不过,赵文彦对行业仍然充满希望,“国内核技术行业成长空间巨大,科研机构、高校也蕴藏一大批可能产业化的科研成果。目前国内辐射改性材料、医疗、食品消毒灭菌、环保、加速器等装备及其配套等都是可以重点突破的领域。”

(编辑:张伟贤,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angwx@@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广核技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