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飞谍战小说创作论:“编故事有一万种方法,但气味只有一种”

来源:时代周报 2017-08-22 02:27: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海飞谍战小说创作论:“编故事有一万种方法,但气味只有一种”)

[摘要]剧本开拍前,海飞通常都会建议演员去读一下原著,找找感觉。“《麻雀》的原著小说只有5万字左右,但是它的剧本有70多万字。”

时代周报记者 程洋 发自广州

从潮湿深长的弄堂中走来,从旧上海的谍影重重中走来,故事的主人公陈山一步步走进了作家海飞的小说《惊蛰》。继2016年改编自海飞同名小说《麻雀》的电视剧热播之后,海飞最新长篇小说《惊蛰》在《人民文学》杂志首发后,近日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惊蛰》的故事,发生在1940年硝烟弥漫的重庆和上海,因此也被称为“双城谍战”。今年7月,中国作协创研部、花城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曾为《惊蛰》召开研讨会。专家认为,《惊蛰》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方式,致敬烽火年代谍报第一线的无名英雄,既有精彩故事,又有历史内涵和严肃的文化主题,“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的优秀作品”。

从小说到剧本的“发酵”

1986年,少年海飞抚摸着小说杂志上的作者名字,第一次感叹“写小说的人是如此伟大”,多年以后,看到自己的名字也开始出现在小说刊物上,“我望着小说的标题和自己的姓名,长时间地难掩喜悦之情”。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海飞形容:“小说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后来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打通了小说和剧本之间的关节,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2004年,海飞辞掉报社的工作,正式走上小说创作道路。那一年,他窝在自家的阁楼上,一边喝着花雕酒,一边摇头晃脑地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花雕》,后由学林出版社出版。2007年,他进入浙江文学院工作,“如果能够选择到一份职业和你的爱好相同,那是幸福的”。

2009年左右,海飞开始影视剧本的创作。随后,《旗袍》《大西南剿匪记》等,一一出现在荧屏上。海飞的剧本创作,在小说的“根”上养成,有一个漫长的发酵过程。“我认为发酵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过程,没有发酵都不会有好的作品,这是水到渠成的。”海飞说,“就像食品一样,速成的不好吃。”

剧本开拍前,海飞通常都会建议演员去读一下原著,找找感觉。“《麻雀》的原著小说只有5万字左右,但是它的剧本有70多万字。”海飞介绍,故事的框架早在小说创作中成型了,而剧本更多的是对小说中原本一笔带过的、缺少细节的部分进行拓展。如何把握小说和剧本之间的平衡点,保证故事的原味,是海飞在剧本创作过程中的原则。

在海飞看来,创作不应该停留在孤芳自赏的程度,以自己的作品是纯文学而沾沾自喜:“应该让尽可能多的人感受到乐趣,比如读小说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快乐,看影视的能从影视剧中找到快乐。”

创作讲究“气味”

小说《惊蛰》临近结尾时,所有人都牺牲了,陈山只身回到接头地点,遇到了年轻的共产党联络员“麻雀”,“麻雀”为陈山剃头,将之送往希望之地:延安。如此,《惊蛰》成了《麻雀》的前传,海飞说,这是自己有意识地将这些人物打通,打造一个“谍战深海系列”。

海飞接受采访时说,谍战剧中,主人公往往身处一触即发、命悬一线的危机中,而正在打造的“谍战深海系列”,则希望如深海般暗流涌动,神秘而惊险。借“谍战深海系列”,海飞希望创作一个“谍战人物谱系”,将自己笔下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的谍战人员,组成人物群像,并将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

在海飞的谍战小说中,每一个角色都有不同的人生。《惊蛰》中的陈山是一个上海街头浑浑噩噩的“包打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而《麻雀》中的陈深,看上去像一个花花公子,流连在歌舞厅、酒楼这样的高档场所,生活过得很优越,但是他们有一个点是相同的,就是拥有共同的信仰。

海飞的小说创作讲究“气味”:“编故事有一万种方法,但气味只有一种,就是要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觉。”为打造“谍战深海系列”,海飞通读了有关抗战时期上海滩的历史典故和社会生活,小到当时的酒楼、路名和报纸,大到市政要员,重大事件,都需做足功课。正是这些旧上海元素,赋予海飞谍战小说以独特的“气味”:“有了这些‘气味’,故事就不会雷人。现在许多谍战剧挂着谍战的名字,本质上是‘枪火剧’,就是打打杀杀,相对来说考脑力、拼紧张感的成分少一些。”

在谍战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许多雷同的情节,已经无法带给观众命悬一线、千钧一发的紧张感了,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飞介绍说:“《惊蛰》的构思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后来设计成‘双城谍战’这个主题。”此外,海飞还在陈山身上刻意塑造了一个“小哥哥”的形象。海飞说:“我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兄弟姐妹中,家里的大哥比较沉稳成熟,较早和父母承担起家庭重担,而‘小哥哥’是会陪你玩的,会罩着你,宠着你,一切都为你。”《惊蛰》中的陈山,就是这样一个“小哥哥”的形象。在海飞眼里,“小哥哥”是一个温暖的名词,很多女性的心中,尤其渴望有这样一个“小哥哥”,他长情、无私、温暖地陪伴了自己的成长,“你出嫁时,小哥哥一定是哭得最厉害的,这是一种非常美的情感”。

海飞说,《惊蛰》的最初名字为《线人》,但“雷震蛰虫惊而出走”的惊蛰,在他看来象征无限的可能性,故取此名:“2017年,《惊蛰》剧本的创作时断时续,如同我们并不美好的人生。总有一些生活的细节,需要用来作为插叙。但我始终相信陈山热爱着重庆和上海的惊蛰,如同我也热爱着杭州的惊蛰。这一个共同的节气,如此美好。美好得我想闭上眼,回想一下我渐渐远去的青春,以及在大地上行走的少年印记,回想一下所有在惊蛰曾经发生过的人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