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医疗信息化是大趋势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9-03-18 04:43: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型医疗信息化是大趋势)

在医药行业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背景下,医疗变革也在不断深化。今年两会期间,医疗信息化得到了强烈关注。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化作为医改支撑依托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得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医疗机构信息化升级改造的重要性已急剧凸显,新型医疗信息化将成为行业发展大趋势。

必经之路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一口气”提交了七份书面建议。在《关于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马化腾建议,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鼓励包括医疗云在内的各类云平台加快发展,加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则指出,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逐步推动5G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加快完善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大数据相关标准,制定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及配套信息平台行业标准等。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此次的提案则提及了完善电子病历管理制度。李彦宏建议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在电子病历数据的管理、科研及使用方面统筹规划,加快相关智能应用的探索,助力形成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信息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我认为这是大势所趋。”对于前述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呼吁声,付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这样指出。

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付钢表示,2017年以来医改政策密集发布,和医疗信息化相关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系统建设、以控费为目的的医保控费系统建设、以“互联网+医疗”为重点的医疗信息化改进以及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这些政策的不断落实将为医疗信息化建设带来新一轮的需求。再加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化升级更是未来医改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付钢指出,自 2014 年开始,中央及地方政府就围绕智慧医疗、医药行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为智慧医疗的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迅速发展,医疗信息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浪潮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中,智慧医疗成为医疗信息化的目标。我们认为智慧医疗应该是:便捷、精准和规范,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连接,带来医疗服务的便捷化;而人工智能技术在于它对大数据的驾驭,为此带来的是精准和规范。”

升级改造

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医疗卫生信息化早前已被纳入“十三五”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重点。

不过,不少医疗领域人士认为,尽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正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落地,然而,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现阶段依然面临来自政策、技术、市场、安全等多方的挑战。

从此次两会期间诸多企业界人士递交的议案、提案来看,目前,中国的医疗信息化程度仍不高。

以电子病历共享为例,李彦宏指出,我国电子病历虽在部分区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共享,但不同省份间的病历数据仍彼此割裂。此外,近年来国家推进电子病历等医疗大数据的科研和应用,但受电子病历质量、数据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法律保障等因素制约,与国外相比存在应用规模小、层级低、进展慢等问题。

付钢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当前,国内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数据技术标准不统一,形成了一座座“孤岛”,信息无法共享,数据无法交流。此外,临床中产生了巨量的病历、影像等数据资源,但大多为非结构化数据,呈分布式、碎片化特征,数据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付钢认为,这些现状都反应出医疗机构信息化升级改造的重要性急剧凸显。“目前正处于技术迭代的关键时期,智慧医疗技术用医疗云替代传统软件,实现信息快速有效互联互通,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来优化医疗场景,一定是历史潮流。但是承担信息化升级的应该是产业本身,必须要对行业深刻理解,要知道痛点和难点,知道如何对大量的数据做标签化和结构化的处理,才能运用医疗数据处理能力和先进算法研发实现对这些数据的计算加工,最终形成有用的产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医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