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金搭档”合作再升级,佛港优势互补演绎“双向奔赴”)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蓉 高慧超 实习生郑信鸿 佛山报道
上世纪80年代,沿着顺德水道一路北上,一个被称为“电风扇”的新奇产品从香港传入佛山,成功开启了佛山家用电器的创业传奇,各大专业镇腾飞。
谁也未曾料及,40余年后的今天,来自顺德的室内喷涂机器人,在香港公屋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内墙及天花板的喷涂工序,极大缓解了建筑用工难题。
从借力香港资源到助力香港建设,佛港多年来频繁互动,“优势互补”成为佛港这对“老朋友”情感连接的纽带。
就在2天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香港特区政府及立法会大湾区访问团到访佛山。在访问佛山“城市大脑”系统中心、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博智林机器人、岭南天地后,李家超直言,佛山应用智能化城市管理的经验和智能工业机械人制造产业的发展正好与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定位优势互补,可共同打造大湾区智慧城市和创科高地。
“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高端服务业发达,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强,与国际市场无缝对接;佛山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门类齐全,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两地互补优势明显,又同根同源,未来合作空间广阔。”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教授说,两地可以进一步深化“佛山制造+香港标准+全球市场”的合作模式。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也表示,当前粤港合作进入到了要素畅通和规则衔接的深水区,下一阶段,香港与佛山需要共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合作向世界讲好岭南故事、中国故事,提升大湾区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在方舟看来,从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和香港的合作经历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店后厂”时期,港资制造业企业采用“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模式在佛山设厂。到本世纪初,“前店后厂”模式还从制造业拓展到服务业,典型的案例就是佛山千灯湖的国际金融后台基地,为香港现代服务业提供后台支持。
第二阶段是香港发挥自身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的优势,支持佛山制造业的发展,一批佛山优秀制造业企业通过香港市场上市,并最终走向国际。
现在则是进入了第三阶段,处于要素流动和规则衔接的深水区。
随着三个阶段的递进,佛港合作模式也从早期的“港人回乡投资”拓展到“香港科创+佛山制造”、“香港人才+佛山创业”、“佛山智造+香港金融”、“佛山城市+香港服务”等多种模式。
佛港密切往来的基础是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人文相通。统计显示,祖籍佛山的港澳乡亲约80万,超出港澳总人口的1/10。在血缘、地缘、人缘的多重作用下,佛山一直是港资投资的首选地之一。
根据统计,佛山现存港资企业3609家,占外资企业比重为55.6%;涉及投资总额839亿美元,占外资企业总投资比重为80.7%;注册资本425亿美元,占外资注册资本比重为76%。
借助香港,佛山引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信息,对全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2022年,佛山与香港进出口总额高达356.3亿元,占佛山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4%,已成为佛山第四大出口市场。
在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MO李军卫看来,作为“超级联系人”,香港具有优质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国际化的市场,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在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德尔玛便是利用香港的有利位置,抓住高效供应链能力优势,积极开拓境外销售渠道。2022年,德尔玛境外销售规模达4亿元,对香港的出口额约1亿元。
在佛山依托香港资源踏上经济腾飞之路时,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科创力量、服务企业在佛山找到了广阔舞台。
2013年,香港大学电子及电机工程学系博士李德豪接过佛山市政府抛出的“绣球”,在南海瀚天科技城成立佛山市云端容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年来,他见证着佛港两地合作的深入。
“相信随着广佛一体化深入推进,佛山在前沿科技领域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此时更多借助香港优势资源赋能佛山新兴产业发展,必能为佛港两地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李德豪说。
在佛山城市建设中,“香港元素”屡见不鲜。香港专业服务+佛山城市更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杰作。
本次访问团到访的岭南天地是佛山中心城区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项目,被誉为“中国南方旧城微改造的典范”,其背后的操盘手就是香港企业瑞安集团。
岭南天地只不过是佛港合作的一个片段。在更广阔的领域,两地交往甚密。2018年开始,佛港两地合作走向新高潮。
当年,佛山明确提出,建立“香港+佛山”模式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并提出了五个全新的合作方向:香港金融+佛山制造、香港研发+佛山创新、香港服务+佛山贸易、香港创意+佛山文化、香港健康养生+佛山生态环境。“香港+佛山”诞生出无限可能。
佛港合作缘起人缘相亲,而维系两地关系的纽带则主要靠双方强大的互补性。
在本次访问佛山时,李家超就表示,佛山有很完善的产业链,也有很完善的生产线和生产链。香港的优势在于基础研发,上游的研发工作完成后,中游和下游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方面都能够与包括佛山在内的大湾区不同城市合作。
基于此番表态和双方发展的需要,谢宝剑和方舟都认为,佛山与香港未来“双向奔赴”的积极性会更高。
“香港正着力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本次香港代表团访问佛山,重点参观了机器人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就是看到了粤港合作新阶段里的新机遇,希望在这两个领域,与佛山双向互补、双向辐射。”方舟分析。
去年10月,李家超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提出推进“再工业化”,研究兴建第二个先进制造业中心,资助更多智能生产线在港设立,目标是将智能生产线由30条增加四倍至超过130条。
佛山恰是内地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走在前列的代表,超三成的规上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而为智能生产线配套的机器人产业正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佛山市工业机器人产量约3.5万台套,约占全国产量的8%。
“内地的机器人技术在过去十来年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通过这次访问,能进一步推动不同部门间对于内地一些先进科技的引入、规范方面的探讨。”香港科技创新界议员邱达根表示。
同样是上述《施政报告》,也定下了目标建设智慧香港,并提出多项措施,包括建设智慧政府、开放数据及扩展5G网络、提升资讯科技基础设施、推动数码转型,以及开展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等,以实现智慧城市的愿景。
佛山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为访问团带来了启发。4月23日晚间,李家超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佛山利用数据在同一平台进行城市管理,这模式与香港有不少相似之处,由于香港的系统开发较早,应用和操作上可作更新及优化。”
香港需要佛山,佛山同样离不开香港。当下的佛山正在谋求从制造向智造转型,需要金融、法律、会展业、设计等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因此,今年以来,在“制造业当家”的大目标下,佛山政府已多次带队奔赴香港“寻求合作”,面向香港优势现代服务业进行招商。
与此同时,香港在高端科研方面也拥有强大优势,本土以及海外人才众多,完全有条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库。佛港两地也已先后建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佛山顺德)基地、香港科技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等。尤其是随着《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的发布,合作区与港澳各类资源要素流动越来越便捷、高效。
在谢宝剑看来,要充分发挥佛山在港乡亲多的人缘优势,依托佛山厚重的岭南文化底蕴,现代化的产业业态,加强与香港青少年的交流,吸引青年人到佛山参观交流、创新创业,佛山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精准施策,优化政策体系。
“佛山可以对标香港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标准、规则的对接和机制的衔接,打造跟香港零距离、无缝隙的软联通。”谢宝剑指出,佛山要真正实现“制造业当家”,首先要保证产品品质对标甚至超越欧美品质,通过借力或者引入香港服务业资源,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打造“佛山制造+香港标准+全球市场”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