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非遗好young丨乡音如许:百年粤韵的传承与创新!粤剧,竟然还能这样唱?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非遗好young丨乡音如许:百年粤韵的传承与创新!粤剧,竟然还能这样唱?)

《非遗好young·挖掘城市人文经济新动能》第六集走进“千年商都”广州,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遗随处可见的城市。本期微纪录片聚焦世界级非遗粤剧,走访非遗传承人、粤剧表演艺术家、流行音乐专家,探讨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粤剧距今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岭南文化艺术的瑰宝,被誉为“南国红豆”。2006年,粤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作为著名侨乡,广东有3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占了全国海外华侨华人人数一半以上。粤剧承载着海外粤籍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广州市荔湾区粤剧曲艺协会主席、广东粤剧銮舆堂堂主蔡孝本(艺名“何车”)带我们来到位于永庆坊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探寻岭南古韵,深入讲述粤剧特色。

90后粤剧非遗传承人唐沛文回忆了她与粤剧的渊源,并介绍了粤剧在年轻人中的推广和传承。“随着粤剧进校园活动不断地深入,其实我们是在不断地培养我们粤剧的新苗子。”

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副院长王璁为我们讲述粤剧与爵士乐等跨界融合的故事。在她看来,“高山流水觅知音,那我觉得自然会有人喜欢这种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传统地方戏剧的集大成者,粤剧正青春、正时尚,粤剧“火种”生生不息。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粤剧注入活力。作为“活态遗产”的粤剧,其生命力不仅仅留存在博物馆里,在学校、在公园、在小区、在电影院……在我们能感知和体验到的每一处,传承、赓续、薪火相传。

【开栏的话】

泱泱华夏,文化灿烂;人文鼎盛,经济繁荣。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特设非遗展区,让人们一站式目睹非遗之美,了解非遗项目传承新路径。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也提出“可持续发展 非遗同行”。6月8日起,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财经客户端重磅推出《非遗好young·挖掘城市人文经济新动能》系列微纪录片,寻访城市非遗足迹,见人、见物、见生活,感受城市的温度与创新的力量,解码城市文化基因,挖掘经济发展新动能。

出  品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财经客户端

           【学习经济】频道 大湾区元宇宙国际传播实验室

支持单位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

策划统筹丨丁青云 谭 婷 黄燕淑

执行统筹丨毕凤至

导  演丨朱景辉

编  导丨刘 巷 黎雨桐

拍摄剪辑丨朱景辉 陈耀琛 肖 航 章启良 梁远浩 郑国威

设计统筹丨林军明

海报设计丨陈 珊

运  营丨张 楠 李剑华 张 迎 曾静娇 吴桂兴 倪新平

国际传播丨张 然 黄子豪 庄 欢 唐双艳 吴婉婕

审  校丨强 燕 黄志明 

特别鸣谢丨广州市荔湾区粤剧曲艺协会 粤剧艺术博物馆 广东粤剧銮舆堂 广州V+W黑胶威士忌酒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