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上海书展火热开展,看书香上海新气象|思维品书)
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作者、出版人相约上海展览中心。作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发源地和中心,上海文化底蕴深厚,酝酿多年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不久前落成开放。
而自2004年起经过近20年精心打造和探索发展的上海书展,已然成为中国出版业最具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大众书展之一,在一次次创新实践中,为全国业界树立样本和标杆。而今,时隔两个夏天,上海书展回归“老时间、老地方”,新老读者重新汇入这片领风气之先的“书海”。 “在语言停止的地方,诗前进了;在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前进了;在玫瑰停止的地方,芬芳前进了。”书展可以暂歇,城市与书香如山水共生的关系却不会中断。在书展暂停的地方,书香前进了,并且给人以“向前看”的力量。
今天《思维品书》整理了五本当代文学书籍,希望读者通过这些能书籍收获更多的思考与感悟,或者是心灵片刻的宁静,让自身感悟到生活中更多的价值和意义,祝福所有读者永远保持昂扬向上的心态。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作者:莫言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或许只有莫言这么大的脑洞,才能带你去人性深幽处探险!
莫言亲自参与编选的中短篇集,收录莫言笔下奇怪的18篇故事!本书充满了瑰丽的想象,读来仿佛在听爷爷奶奶讲述民间的精怪故事和奇人奇事。比如邻居赵三大爷的鬼魂来还生前欠我们家的债;鳖精化成人形考取功名,还会往家里写信;女子不愿嫁给父母指定的对象,成亲当天张开手臂飞上了树梢……奇奇怪怪,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翻开本书,莫言带你一起去人性深幽处探险。
我与你们不一样,你们童年时用眼睛阅读,我在童年时用耳朵阅读。我们村子里有很多人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满肚子都是神神鬼鬼的故事。我的爷爷、奶奶、父亲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人……这样精彩的故事不写出来实在是浪费。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饥饿和孤独外,那就是恐惧了。
我出生在一个闭塞落后的乡村,在那里一直长到二十一岁才离开。那个地方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了电,在没有电之前,只能用油灯和蜡烛照明。蜡烛是奢侈品,只有在春节这样的重大节日才点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煤油要凭票供应,而且价格昂贵,因此油灯也不是随便可以点燃的。我曾经在吃晚饭时要求点灯,我的祖母生气地说:“不点灯,难道你能把饭吃到鼻子里去吗?”是的,即便不点灯,我们依然把饭准确地塞进嘴巴,而不是塞进鼻孔。
在那些岁月里,每到夜晚,村子里便一片漆黑,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为了度过漫漫长夜,老人们便给孩子们讲述妖精和鬼怪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似乎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变化成人或者具有控制人的意志的能力。老人们说得煞有介事,我们也就信以为真。这些故事既让我们感到恐惧,又让我们感到兴奋。越听越怕,越怕越想听。许多作家,都从祖父祖母的故事中得到过文学灵感,我自然也不例外。现在回忆起来,那些听老人讲述鬼怪故事的黑暗夜晚,正是我初的文学课堂。我想,丹麦之所以能产生安徒生那样伟大的童话作家,就在于那个时代没有电,而丹麦又是一个夜晚格外漫长的国家。灯火通明的房间里既不产生美好的童话也不产生令人恐惧的鬼怪故事。近我曾经回到过故乡,看到那里的孩子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也是在灯火通明的房间里面对着电视机度过他们的夜晚,我知道,鬼怪故事和童话的夜晚结束了,我小时候体验过的那种恐惧,现在的孩子再也体验不到了。他们心中也许同样会有恐惧,但他们的恐惧与我们的恐惧,肯定是大不一样的。
《大江大河》
作者:阿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大江大河》以罕见的恢弘格局,全面、细致、深入地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等方方面面,被誉为“描写中国改革开放的奇书”。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2年南方谈话,从乡镇企业萌芽到中国制造崛起,从房地产改革到2008年金融危机……小说通过讲述国企领导宋运辉、乡镇企业家雷东宝、个体户杨巡、海归知识分子柳钧等典型代表人物的不同经历,生动地刻画了改革开放时期的前沿代表人物,真实还原了一代人的创业生活、奋斗历程和命运沉浮。
本次再版完整收录了《大江东去》(1978-1998)和续作《艰难的制造》(1998-2008)全部内容,原貌呈现大江东去天翻地覆的变化,很适合阅读收藏。
宋运辉忍无可忍,终于与父亲宋季山吵了几句,抄起扁担挑上两只空竹箩冲出家门。
外面是赤日炎炎,八月的骄阳晒得地面蒸起腾腾热浪。无遮无挡的机耕路上空无一人,路两边刚播种的晚稻稀稀拉拉,连夏日普通的蝉鸣都似是远在天边,周遭一片死寂。宋运辉冲出小村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一头扎进这火热的无人之境。
因为家庭成分,宋运辉从小忍到今天,已经一忍再忍。本应是中农的父亲年轻时稍通医理,在解放战争后时期被国民党捉去救治伤员两个月,等国民党溃败才偷逃回家,此后一直与地富反坏右敌特脱不了干系。宋运辉从小便被称作狗崽子,刚进小学,小朋友们为示立场,非得在他身边重重吐一声“呸”,如此才能显示自己的根正苗红。很快,勤劳好学的宋运辉便让小朋友们改变了立场,但他依然没有朋友,哪个小朋友与他稍亲密,便会被家长告诫。
因为无缘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宋运辉不得不收起男孩子的野性,做了苦读圣贤书的小绵羊。比他大两年的姐姐宋运萍老成懂事,时时叮嘱弟弟要自知身份,不要总做越界的事,这让初生牛犊般的宋运辉非常受拘。他与姐姐有过辩论,但他小男孩的放肆后总被妈妈和姐姐的眼泪融化,他只能忍,只能自知之明。
宋运辉因此变得沉默。但沉默和聪明可以赢得小朋友的友谊,却无法赢得成年人的善意。去年,他初中毕业,持着年年的成绩单和高中报名表去街道敲章,却被街道革委会主任将单子扔了回来。主任皱着苍老的眉头,语重心长地说,宋季山的儿子?你姐姐不是正上高中吗?你们家这种成分,给一个读高中的名额已经很不错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高中不是给你们这种人家办的。
宋运辉还想据理力争,但被身后追来的宋运萍拖了回去。后来还是初中老师帮他想办法找到一条政策,说插队支农让贫下中农劳动教育一年,回来便可报名上高中。
为了读书,正长身体的宋运辉义无反顾地挑起行李去了更偏的山村。他没带别的,除生活用品,只带了姐姐的高中课本。
《花街往事》
作者:路内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在1980年代的蔷薇街,时间像门前流水,依约而行,人们悠然地一边吃早餐,一边八卦街坊邻里间永远共享的秘闻,一天由此开始。
国营照相馆的摄影师顾大宏单干后,全然不像是一个做生意奔前途的样子,在晨光中,他捕捉情人关文梨一低头的剪影。
女儿顾小妍开始了青春期的绽放,身上带着不敢直视的光亮也带着摄人心魄的美。
儿子歪头用自己寡言的视角,注视着父亲隐秘的情感,也仰视着姐姐骄纵的魅影,同时学会了惦念自己喜欢的女生。
一条街,几个家庭,两代人的生活史。
在戴城的蔷薇街,人们的生活窄而无趣,仿佛一眼可以望尽。
然而,在几近魔幻现实的六十年代,在激流暗涌的八十年代,冥冥中有股力量操纵着街上的居民,令他们走向命运的未知。于是,少年恣肆成长,成人东奔西突···
纷繁复杂的人物,参差穿插的情节,有点类似国画的散点透视,移步异景,没有绝对的焦点,每个人又是自己故事的焦点。
顾大宏的懦弱,马福大叔的憨厚,歪头的卑微,小妍的勇敢···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点我们的影子,但每个人都与我们不同。
在这条蔷薇街上人们虽然贫穷、软弱、卑微,但也生机勃勃地生活着,充满了幸福、勇敢、快乐。
每个人都在努力地生活着,坦然地接受着生活的洗礼。在微光里,燃烧着自己的仅有的能量,让生命发光发热。
每个人都每个人的故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它们交织在一起,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时代印记。少年在肆意成长,成年人东奔西突,那个美好又困苦,希望又贫穷的80年代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可以说《花街往事》是一部个人成长史,是一部爱情传奇史,也是一部家族纪念馆,生动地再现了那个熟悉而遥远的八十年代的生活图景。那个让人眷恋的八十年代,在作者的笔下款款流出,在文字间显得格外生动和可爱,让人神往。
《风声》
作者:麦家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打入日伪情报组织内部的五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是“老鬼”!
五个人被关押在一栋全面监控的别墅里,“老鬼”机智地与日伪周旋,制造种种假象迷惑敌人。最后关头,“老鬼”不得不牺牲生命,设法将情报成功传递出去。
这是英雄的结局?不,这只是一切传奇的开始……在信念的重压下,在内心 的旷野里,每个人背后,都有一部波澜壮阔、悲恸天地的历史。
《风声》之后,世间再无传奇!
《风声》具有强劲叙事力量,它探索人性的高度、它塑造超凡脱俗的英雄以及它对人类意志的热烈肯定,为当代小说开辟了独特的精神向度。
《风声》是部尖锐的小说,吸纳着发自骨髓的精气,也散发着血腥的味道,有正义与恐惧相伴的惊悚,也有智慧与胆魄相融的力量。这是一部写法干净利落,意味丰蕴绵长的小说。《风声》里有历史,这是一种带着正义力量和民族气节的正史,但历史是在故事出口处方才被人醒目看到,是小说在最后时刻的主题笼罩者。小说里有智力的搏杀,这是小说故事的入口和通道,也是人物较量最致命的武器。可以说,小说故事沿着智力搏杀一路前行,斗智斗勇始终吸引人的眼球,打到最后,方才知道这不是一场江湖拼争,不是一次争夺“密宗”的炫技表演,而是整个民族斗争中的一部分,它同样是枪林弹雨,硝烟弥漫,不过常人看不到,因此鲜为人知。
小说亦真亦幻的仿真性书写以及对具体细节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刻画,显示了麦家虚构故事的能力和掌控、驾御小说的才华。更重要的是,《风声》是一部有是非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小说。它在险象环生命悬一线的情节中,表达了一个革命者的庄重情操,维护或捍卫了文学的最高正义。
《借命而生》
作者:石一枫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1988-2008年,一场警察与逃犯的跨世纪追踪,一段跨越二十年的动人往事。
1988年,两名青年工人因盗窃被捕,之后从看守所越狱。
看守所管教杜湘东被打上失职的烙印,从此,他的人生一蹶不振。二十年过去,时代变迁,岁月消磨,只有杜湘东还在继续追查逃犯。他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交代,更想见证一种自己没活出的强悍人生……
这场追逐,已经悄悄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走向……
我能写的基本上还是一些身边眼前的普通人,然而这些普通人却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了史诗。——石一枫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史,我们有太多宏观层面的决策和转折获得辉煌胜利,但背后普通人面对时代巨浪的恐慌无措、绝望挣扎,也值得我们关注。这,也许就是文学和影视艺术的使命所在。
《借命而生》则把时间再次向上回溯,来到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两个欲借时代之势做一番事业的青工,他们的雄心壮志因“严打”而破碎;一个警校毕业的高材生,他的人生因对警察荣誉的执着而狼狈顿挫。
这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失败的故事,写透了英雄末路、硬汉穷途。但作者又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纵使理想可以被辜负、命运可以被玩弄,人的生命中却总还有一些东西,连最彻底的失败都无法剥夺掉、消解掉。真正内心有执着的人,不论被生活践踏到何种程度,也不会向屈辱的命运低头。
这是一部视野宏大的小说,一篇致敬时代的野心之作。作者以强烈的现实关照与情怀,在放松、幽默的气氛里,用真实的生活经验书写风云变幻的现实时代,用性格饱满的人物推动叙事的进展,真实刻画出巨变的“大时代”之下,那些有血有肉、有尊严、有坚持的“普通人”的命运。杜湘东和许文革/姚斌彬,一组分处于故事天平两端的悲剧性人物,他们个体时间的崩坏,恰恰凝固住了一个时代脱缰狂奔的历史侧影。
一部时代的沧桑巨变、青春的怅然逝去和当年梦想的一声叹息的混合体。它从不同层面的“失败”写起,最终写出了时代的起伏、个体的命运,写出了千斤重担下不被碾碎的善,写出了艰难时世里的执着与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