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院士论道科学人才培养:兴趣驱动与合适激励并重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院士论道科学人才培养:兴趣驱动与合适激励并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深圳报道

“科学是顶级人才的竞争,科学家要把研究作为一生中最大的爱好才可能走得更远,没有兴趣坚持不到最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谈到。

9月24日,“青年科学家502论坛”举行,韩启德、窦贤康、薛其坤、潘建伟等知名科学家,超过50位两院院士,20位大学校长、副校长,50多位新基石研究员齐聚南方科技大学举行。

青年科学人才是国家科技发展的生力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以中青年为主,39岁及以下人群约占四分之三。他们肩负着重要科研使命。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就“如何发现和支持卓越创新青年人才”这一问题展开对话。

在韩启德看来,“科学是有‘共同体’的,大家兴趣相同、目标一致,慢慢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和方向,形成了学科的范式。这对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将产生重要影响。”

如何发掘科学人才的“潜力股”?潘建伟表示,“最重要是兴趣驱动,这是我们组建队伍时非常强调的,作为老师要尊重青年人的兴趣,帮他们找到适合做的事。”

除了兴趣之外,良好的科学奖励体系也是推动科学人才成长的关键要素,窦贤康谈到,“虽然‘钱’越多越好,但是多或少不是第一位的,关键是在确定的边界下怎么把有限的经费投入给最具活力的青年科学家身上。”

窦贤康同时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期望:“这一代人真正要实现中国科学界的重要工作,在一定阶段中要定下心来,远离一点世间喧嚣。”

另外,在选聘用人、项目资助、奖励等方面,如何改革和优化科学奖励的评审机制?作为“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潘建伟介绍,“项目刚组建时就设立了明确的回避制度,科学家们都做出了郑重承诺,我们非常小心细致地讨论每个项目,也保证了评选的信誉和声望。”

2023年是“科学探索奖”五周年,同期举办的“青年科学家502论坛”也已成功举办三届。

据了解“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

截至2023年,“科学探索奖”已累计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

韩启德在会上谈到,“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中,入选“高被引科学家”的一共有89人,占中国45岁以下“高被引科学家”总人数约30%,相当一部分获奖人在基础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有希望获得应用。

“‘科学探索奖’围绕三个问题:发现人才、激励人才、培育人才,把这三方面做好了,奖项就能越办越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韩启德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