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一带一路”十年,中国制造如何重走丝绸之路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一带一路”十年,中国制造如何重走丝绸之路)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立洋 上海报道

公元前140年左右的中国汉代,张骞从长安出发,打通东方前往西方的道路。公元七世纪,当精美的唐朝丝绸与瓷器沿着河西走廊与通海夷道运往中亚与地中海,陆上与海上两条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人民无不为之倾倒。

“上天将智慧赋予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舌。”这句流传至今的阿拉伯古语代表着古代中亚对遥远东方古国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赞叹,也见证了彼时世界贸易的繁荣与文化交流的盛况。

两千多年后,在高铁与巨轮的鸣笛中,新一代东方的商品再次踏上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道路,同千年前一样,满载“中国制造”智慧、文化与精巧工艺结晶,以及和谐包容、互利共赢的美好愿景的中国商品,再次搭建起文明间商业与文化交流的桥梁。

据统计,自2013年中国正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以来,中国已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

“一带一路”的成功,既离不开国与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也体现在每一次人与人的沟通、文化的交流、商品的传递与交换中,以海信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构建起跨越国界的贸易网络,在将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带到沿线国家的同时,也推动着本土产业与消费市场的发展,践行着互利共赢的理念。

扎根本土市场

“共商、共享、共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其背后是每一个参与国对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发展理念的追求,也是各国政府、组织与企业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以实际行动编织的信任纽带。这种信任,既体现在国家层面的重大项目合作,亦表现于普通民众消费者对“一带一路”国家商品每一次的体验和购买中。

“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现在每周在线下实体店店访,有很多南非消费者会拿着报纸直接让导购员给他们介绍海信的产品。”海信南非负责人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能够明显感受到按南非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偏好的提升。

管理学中有一句名言:不要过度承诺,但要超值交付。而海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能够实现“超值交付”的秘诀,正来自于对本地消费者的深入理解和对本地市场的扎根运营,

例如,针对当地女士喜欢在做饭时照镜子的特点,海信推出了黑色镜面冰箱;对于当地人爱喝冷饮的习惯,海信也在冰箱冷藏室植入冰水盒,并在冰箱外设置接水装置……

在市场实践中,这种尊重与包容也使得海信收获了南非市场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据了解,在十年前刚在南非本地建厂时,海信的电视与冰箱等产品只有5到6个点的市场占有率,如今这一数据已来到30%以上。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因地制宜制定了生产与销售模式,更多高品质且符合当地消费需求的“中国制造”商品得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在早年很多国家的消费市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消费者群体的消费习惯与偏好也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且终端销售环节往往被固有的强势渠道把持,中国产品想要拓宽市场品类和范围困难重重。

但另一方面,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和变化的市场环境对企业而言也是机遇,顺应需求变化打破固有消费思维成为近年来中国品牌在海外破局的关键策略之一。

例如,针对疫情期间东盟消费者大规模接触线上购物的趋势,海信及时调整了零售思路,转变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思路,打通用户从社媒平台至线下体验的通路,在成交的同时积累用户口碑。目前,在泰国与马来西亚主流电商平台渠道,海信已稳居销量TOP1排名。

在积极调整营销政策的同时,努力打造中国品牌也是实现突破的重要原因。海信国际营销中东非洲区总经理欧扬指出,除了研发制造,海信一直在抓品牌建设,建立优秀的品牌形象。

“通过海外自主品牌的建设提升产品和品牌的溢价,不断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他进一步表示。

共建新合作模式

在很多跨国企业看来,本土化是全球经营最重要的精髓之一,产销研一体的本土化建设,既是“一带一路”生产能力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联通”,也是产业互补性与市场规则适配的“软联通”,中国企业带给所在国家的不仅是物美价廉的商品,更是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投资与贸易能力。

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长0.7%至2.9%。

以塞尔维亚瓦列沃为例,因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这座在20世纪80年代常住人口约8万的西南部重要城市人口一度降低至6万,随着中国企业在此大规模投资建厂,其人口与经济活力很快触底反弹。

除了投资、基建带来的直接成果外,“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科技与文化流动则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带动着沿线国家发展,在一次次项目建设和商业贸易中,越来越多的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人才得到培养,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商业理念得以普及,“授人以渔”的故事发生在许多国家的生产基地内。

“我在海信南非公司许多部门工作过,一直能够学到新的技术、迎接新的挑战,这让我感觉很幸运。”海信南非综合产业园的“元老级”员工告诉记者,他十年来几乎在所有的生产部门都工作过,中方工程师会将生产流程制成图文并茂的说明,并悉心指导本土员工如何操作。

为提升当地青年的就业技能,海信与亚特兰蒂斯中学还合作建立了海信南非技术研究与发展培训基地,教授电子技术、软件和设备控制等课程,至今已累计培训超过1400人,帮助学员掌握电子技术、软件和设备控制等技能。

“在这里工作与别的公司不同的地方是,海信会一直激励员工完成明确的工作目标,在工作上给予很大的支持,让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2015年入职海信南非的罗宾•西尔伯鲍尔表示,海信会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他就曾三次前往海信总部参加培训,每次都受益匪浅。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中国已与4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

“技术是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技术合作是各国经贸合作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促进各国跨越发展的一条捷径。” 商务部研究院服务贸易所所长李俊在2023“一带一路”国际技术合作论坛上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走出去合作,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投资经营布局,以产业投资带动技术输出。

凝聚全球化共识

近年来,世界局势变化,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卫生、政治等领域的全面挑战,全球化发展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塑造新的国际秩序,为国家与地区间的合作提供一个宽松包容又富有凝聚力的环境,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点问题。

作为“一带一路”实践的主体,企业组织生产、商业贸易、履行社会责任等行为,恰恰能够在经济与文化领域构建网格化的全球关系,促进每一个参与国家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分工与经济体系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推动共同发展。

2013年,海信和中非发展基金共同出资3.5亿美元建立海信南非工业园,经过多年发展,该工业园已形成年生产电视100万台、冰箱50万台的生产规模。更为重要的是,在海信南非工业园的带动下,亚特兰蒂斯工业区逐渐成为南非重要的电子、电器生产基地,并被认定为南非国家级特别经济区。

李银丹表示,在给当地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工业园的壮大还带来了大量产业链配套的机遇,带动了上下游供应商企业的集聚和发展。

目光进一步拉远,立足工业园辐射南部非洲经济共同体(SADC),海信进一步推动了众多周边国家市场的整合与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区域性经济开放与进步。

“海信南非工业园带动更多中国企业落户南非,有效助力了南非的再工业化进程。”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西佐·恩卡拉说。

另一方面,面对气候变暖、地缘冲突、经济衰退等全球性风险,“一带一路”亦发挥着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近年来,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企业也以自身行动参与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2022年,由生态环境部举办的中国——埃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援助物资发运仪式举行,中国向埃方援助大批物资,其中包括906台海信节能空调,该批物资将应用于埃及开罗,有助于促进埃及能源消费方式的低碳转型,将绿色环保的合作理念落实到生产生活中。

“用心做产品,积极做公益善待社会,这是‘一带一路’指引下中国企业与共建国家、社会、客户与消费者的相处原则,对消费者的理解和尊重也必将回报给我们更多的认可,这也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真实感受。”李银丹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线上线下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