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诺辉健康“双11”电商销售额破8000万,核心产品短期主要销售仍在线下

来源:银柿财经 2023-11-13 21:38: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诺辉健康“双11”电商销售额破8000万,核心产品短期主要销售仍在线下)

11月13日,诺辉健康(06606.HK)发布“双11”销售数据,同时对2023年以来的业务进展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回答提问。

诺辉健康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创新癌症筛查产品,曾顶着“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的光环上市。目前公司已上市的主要产品包括家居结直肠癌筛查检测产品常卫清、噗噗管和一种基于粪便的幽门螺杆菌自测产品幽幽管等。其中,常卫清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针对中国1.2亿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癌症筛查分子检测。

2023年上半年,诺辉健康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营业收入达到8.23亿元,同比增加264.58%,归母净利润约1.26亿元,同比增加292.48%。其中,常卫清贡献了诺辉健康近60%的收入总额。

据董事会主席、CEO朱叶青的介绍,2023年诺辉健康“双11”电商全渠道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同比2022年“双11”增长超30%。从产品结构来看,诺辉健康的噗噗管和幽幽管的增长相对更明显。对于营收贡献占比更大的常卫清产品,朱叶青表示:“这次‘双11’主要是沉淀我们的老用户,希望能够把线下承接的这些用户的服务,包括跟踪以及随访,都放到线上来,希望他们从‘双11’得到更多的优惠,这是我们今年‘双11’的初衷。”

回顾2021年至今在C端业务上参加“618”“双11”大促的历程,朱叶青认为这三年仍然是“破冰”的过程。“整体来说要去拓展新的客户不容易,因为整个筛查的理念我认为还是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要想通过这样的大促就吸引新客户来,不是那么容易,更多的是维持老客户,增加复购率。老客户有认知以后,在选品时就没有顾虑,更多看到的是优惠、服务。”朱叶青解释道,同时他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常卫清的销售或仍以线下渠道为主,但在五年以后,线上渠道的销售占比有机会超过一半。

除了“双11”的销售情况外,朱叶青还介绍了核心产品常卫清今年来的销售情况。截至11月10日,常卫清2023年累计到检量达到88万份,确认收入突破10亿元人民币。公司现金回款已完成近10亿元人民币。2023年,近11%的到检人群是复测用户,为第2次或第3次使用常卫清检测。

2023年以来,从常卫清到检量和收入确认看,第三季度的到检量继续保持了环比的快速增长。对此,朱叶青认为,三季度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此前的渠道建设工作,他提到:“诺辉坚持在医院的准入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是慢慢大家可以看到结果。比如我们在协和医院的进院过程前后可能花了超过三年时间,今年慢慢看到这些医院在上量。”

朱叶青还提到,目前公司的产品仍然属于非常小的品类,处于爬坡阶段,因此受政策和大环境影响不明显,未来随着体量增大,对政策敏感性可能会提高。

复购用户方面,朱叶青坦承,上述复测用户中C端用户的占比数据贡献不大。“复测数据更多的是B端用户的推动,包括体检,如果今年的套餐用户觉得有价值,第二年依然会选择这一套餐,间接帮我们提升了复购率。”朱叶青介绍道。但诺辉健康对于C端用户的复购抱有期待,“将来有一天,B端已经建立了很高的壁垒,比如全国范围内想要进的标杆医院我们都进去,合作的保险公司进一步拓展以后,将来用户会沉淀到C端,在C端会有好的产品、服务更优惠的价格,这样复购的数据可能才是我们真正想追求的。”

尽管如此,B端用户的复购率仍有意义,“说明大家对产品性能的理解和信任。我们希望将来通过线上进一步加强与用户的连接,把服务做得更加完善,相信复购率还会有很大提升空间。”朱叶青表示。

对消费产品而言,在直播间等渠道以价换量是常见的销售策略。在被问及诺辉健康是否可能降低产品价格时,朱叶青认为,现阶段诺辉健康的产品对目标人群的渗透率还较低,以价换量的时机还不成熟,“我认为渗透率要到20%,最低到10%以上的时候,以价换量的逻辑才能成立。但目前整体渗透率不到5%。”朱叶青提到,另外,公司希望保持全渠道价格的稳定和统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