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监管层收紧IPO 年内超200家企业终止IPO

来源:读创 2023-11-14 17:14: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原创】监管层收紧IPO 年内超200家企业终止IPO)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钟国斌

今年下半年,A股市场IPO节奏阶段性收紧。据沪深北交易所数据统计,截至11月14日,年内已有207家企业终止IPO,终止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未通过审核、主动撤回申请、审议过会后违法行为等。

具体来看,上交所76家企业终止IPO,其中主板企业28家,科创板企业48家;深交所102家企业终止IPO,其中主板20家,创业板82家;北交所29家企业终止IPO。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随后,财政部、证监会和交易所推出救市组合拳,包括印花税减半、IPO和再融资收紧、规范减持、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等政策相继出台。自此,IPO节奏阶段性收紧,沪深京近60家企业终止IPO,占年内终止IPO总数的三成。

记者注意到,“注册制下主板IPO首例逃单者”为汇联股份,上会前连夜撤单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据了解,原定于9月27日上会的汇联股份9月26日IPO撤单。

9月26日晚,上交所表示,鉴于汇联股份的保荐人撤销保荐,上交所已终止汇联股份发行上市审核。

无独有偶,11月13日,老娘舅、天宝动物等拟IPO企业向沪深交易所提交了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交易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一位投行人士指出,企业终止IPO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撤回材料,一种是上会或注册阶段被否了。其实,这两种情况都表明今年整体审核变严格了,以前可能IPO企业有些问题审核也相对宽松,但现在明显收紧了。

值得一的是,IPO节奏阶段性收紧后,今年七八月份,沪深交易所出现了多年未现的IPO零受理情况。对此,一位投行人士认为,在市场低迷时期,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并非是特殊现象。

记者梳理发现, 今年已被终止IPO的207家企业中,有部分公司是在交易所问询后终止,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IPO企业还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的情况。

注册制下,IPO阶段的信息披露,不仅是向投资者、向外界全面展示公司情况的窗口,还是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市场长远发展的重要标尺。

在近日备受瞩目的浙江国祥IPO被叫停事件。从上交所的回应来看,并不存在外界所质疑的“同一资产二次上市”等问题。之所以造成舆论风波,很大程度上来看,是浙江国祥的IPO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所致。

实际上,除了浙江国祥,还有不少拟IPO公司在招股书中刻意隐瞒一些关键信息,并出现监管层“一问就撤”的现象。从本质上来讲,这都属于IPO信披不完善、不透明、不对称的情况。

无论是上会前撤单还是问询后撤单,证监会对IPO“一查就撤”、“带病闯关”等行为进行核查,确实让一些心存侥幸的IPO排队企业知难而退了。

日前,证监会向各券商下发《机构监管情况通报》,直指万和证券、西部证券、中天国富、中德证券等存在部分投行项目内控把关不严、未有效关注重大事项等问题。

一位外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审核趋严还体现在对中介机构的要求也变严格了。一方面各种监管措施出台;另一方面,监管经常对中介机构开展现场督导。据现场督导不仅有问题导向还有随机抽取的形式,投行压力在加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西部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