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造富雪道 | AI争夺战正酣 李志飞的出门问问二闯港交所)
观点网 AI人工智能概念企业“出门问问”,仍未走完其上市之路。
然而今年上半年由ChatGPT引爆的人工智能浪潮,已渐趋降温。据统计,仅2023年上半年,涉及生成式AI大模型及其落地应用的企业融资已超过1000亿元。但背后,该概念的商业化价值仍是个问题。
4月20日,出门问问推出了AI大语言模型“序列猴子”。但根据最新招股书,该公司的收入来源仍由智能手表硬件、智能车载语音系统支撑。“序列猴子”和由其支持的AIGC产品的营收仍在爬坡。
作为行业老将,李志飞有自己的思考。据了解,出门问问是国内最早一批人工智能企业代表之一。
在今年年初接受采访时,李志飞提出要对“做中国OpenAI”进行冷思考,并更多关注商业落地等更现实的命题。
二次闯关
出门问问由李志飞于2012年创立。
在此之前,李志飞是任职谷歌的研究科学家。他据悉在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从事互联网行业工作,并曾任职于美国硅谷研究院,从事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领域的核心算法研究和开发。
随后,李志飞选择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语音处理实验室(CLSP)攻读完博士学位,期间开发了世界学术界主流开源机器翻译软件Joshua。
毕业之后,这位自然语言处理专家于2010年加入谷歌总部担任科学家,任职期间最主要的成就,是主持开发了谷歌的手机离线翻译系统。
2012年,李志飞拉到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资,随后毅然辞职回国投身创业。
招股书显示,出门问问成立至今共接受7轮融资。时间从2013年2月8日到2019年9月22日,累计融资金额超2.5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Google、圆美光电、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歌尔声学等。
该公司的估值也从A轮融资的510万美元,飙升到D2轮融资后的7.57亿美元,六年翻了将近一百多倍。
截至最新日期,出门问问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为:
创始人李志飞通过Mobvoi Limited持股26.72%;联合创始人李媛媛通过CMWW Limited持股3.02%;而雷欣通过Amberlei Limited持股3.00%。
资料显示,雷欣是自2014年2月从谷歌总部辞职,加入出门问问担任CTO,但目前并未在高管团队。
上述三人为出门问问最核心股东团体,他们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把控约32.74%股份。其余股东则体现了出门问问7轮融资的成果。
其中,SIG海纳亚洲实体持股17.03%;Google持股13.26%;红杉资本持股10.92%;歌尔股份通过香港歌尔泰克持股10.03%;真格基金徐小平控制的Zhen Partners持股3.07%;
同时,Digital Growth Fund通过GWC持股2.93%;新东方俞敏洪的晋盟控股,持股2.47%;圆美光电通过Skyteam Resources持股1.79%。圆美光电主席兼行政总裁郑伟德通过Everon Resources持股1.79%;
顺安证券资产管理、Zhang Li Kun等二十余名股东通过SO Artemis持股1.47%;Perfect Nova Development Limited持股1.39%;Mighty Dream Limited,持股1.11%。
出门问问于今年5月30日首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最新是招股书失效后的第二次提交。
AI热潮背后
据了解,出门问问的定位为:以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技术为核心业务的AI生成内容(AIGC)解决方案、AI企业解决方案、智能设备及配件。
回顾其发展历程,成立初期,出门问问的主要业务方向是TicWatch智能手表、智能跑步机等智能硬件。后来,该公司与大众汽车合资成立大众问问,推出车载智能语音系统。大众汽车也是出门问问D轮融资的独家投资方,但最新已实现退出。
到2020年,出门问问通过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进军AIGC领域,后来陆续推出“魔音工坊”海外版“DupDub”、AI写作助手“奇妙文”(魔撰写作升级版本)、AI绘画助手“言之画”以及AI数字人服务“奇妙元”。
另今年,出门问问就CoPilot领域推出AI大语言模型“序列猴子”。其前身为出门问问2020年自研的“UCLAI”。
按照招股书,出门问问目前真正产生营收的业务是AI软件解决方案(包含AIGC解决方案、AI企业解决方案)和AIoT解决方案。
其中,AIGC解决方案包括上述“奇妙文”、“言之画”、“魔音工坊”、“奇妙元”等四款产品。
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28日,出门问问拥有超过800万名AIGC解决方案累计注册用户,以及约60万名累计付费用户。
AI企业解决方案则主要为企业提供基于AI的语音支持创新解决方案,包括云解决方案、嵌入式解决方案、离在线综合解决方案及技术/知识产权许可解决方案,涵盖汽车、金融、物联网、医疗及零售等垂直领域,具体使用场景最主要是车载语音。
但事实上,该业务最主要是为大众汽车服务。由于2017年开始的合作生变,出门问问于2021年末购回大众汽车投资份额,并将合资公司大众问问50%出售予后者。
出门问问与大众汽车解除深度绑定,但大众汽车仍然是出行问问AI企业解决方案的最大客户。资料显示,在出门问问AI企业解决方案2022年2.63亿元收入中,2.13亿元都来自大众汽车。
出门问问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在汽车垂直领域的AI企业解决方案已被七家汽车制造商采用。但相信占比较小。
而AIoT解决方案则是消费级智能设备产品,主要为TicWatch系列智能手表,以及与TicWatch兼容的家用跑步机系列。
营收方面,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收入分别为2.65亿元、3.98亿元、5亿元。同期产生净亏损1.57亿元、7340万元,并于2022年度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09亿元。
细分业务看,2022年之前,出门问问的收入大头来自TicWatch系列智能手表为代表的AIoT解决方案,2020、2021年两年占总收入比均超8成。
到2022年,由与大众汽车的合作关联的AI企业解决方案收入占了大头,贡献收入达到52.6%,到2023年上半年占比更提升至62.1%。但这项由最大单一客户“输血”的业务,长远稳定性值得担忧。
由出门问问完全掌控节奏,并最能代表商业发展方向的AIGC解决方案,明显是出门问问未来需要依仗的业务板块。
但到2022年,该业务的营收占总收入比例仅8%,2023年中期则爬坡至15.8%。
招股书显示,按2022年来自AIGC产品和服务的收入计,出门问问已是全球市场位列第8,亚洲位列第1的企业。但这是中国AIGC起步较慢的结果,数据显示,出门问问在全球市场仅占0.9%份额,前面由美国、英国企业组成的头部集团,控制了44.9%市场份额。
出门问问必须奋起直追,掌握自己的底层核心技术。
2023年由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4,在全球范围引发人工智能大模型热潮。国内关于该领域的研发、投资热潮亦如火如荼。
出门问问4月就此推出的AI大语言模型“序列猴子”,据了解,是以语言为核心,涵盖“知识、对话、数学、逻辑、推理和规划”六个维度,支持文字生成、图片生成、3D内容生成、语音生成和语音识别等。
在此之前,李志飞曾宣布:“要在大模型领域创业,做中国的OpenAI。”但在不久后便立即恢复冷静。
他提到“序列猴子”与ChatGPT-4的差距,并称做大模型很烧钱。
在接受采访时,李志飞也提到对出门问问来说,探索AGI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不是要通过完全复制OpenAI的道路,而是探索将AGI变成可用的东西,“需要make AGI accessible。”
目前,“序列猴子”被视为是针对AIGC、企业AI解决方案、AloT业务的底层技术。招股书透露,魔音工坊、奇妙文、奇妙元目前已全部采用“序列猴子”算法模型。
除此之外,据悉“序列猴子”已开展企业专属大模型内测,并在汽车、教育、律所、金融、运营商、旅行、传媒、设计、智能硬件、医疗十大行业寻找合作伙伴,有意向的合作者包括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一汽红旗、春秋航空、VIPKI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