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双数峰会”前瞻|迈入数字湾区时代,数据要素市场“破局者”在下什么棋?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双数峰会”前瞻|迈入数字湾区时代,数据要素市场“破局者”在下什么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马嘉璐 张雅婷   广州报道

湾区风云际会,开创数据要素发展新时代。12月8-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将联合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在广州共同主办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其中,数据要素论坛暨首届广州数据交易会将邀请政产学研各方云集论道,还将通过“现场交易+专业展会”展现国内数据交易市场建设成效,共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大计。

作为数字化发展前沿阵地,广东近年来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促进数据、技术、场景在实体经济中的深度融合,“高光时刻”不断涌现。日前印发的《“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更提出探索建设“港澳数据特区”等诸多创新举措,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

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介绍,目前广东正在积极创建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培育数据经纪人,“双数峰会”期间将举行相关授牌仪式。受访专家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广东具有数据流通良好的政策、区位、产业、应用场景等基础,未来将在数据跨境探索方面发挥独特优势,为全国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数据要素市场创新的开路先锋

数据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10000亿元。“数字湾区”建设的首个任务即聚焦“以数据流动带动要素市场化,实现湾区发展‘要素通’”。

早在2021年7月,广东于全国率先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形成了“1+2+3+X”的总体改革思路,创新提出构建两级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即政府主导的一级市场,推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和深度开发利用,以及市场主导的二级市场,激发市场活力,规范数据进场交易,加快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变。

目前,广东已完成省市一体化“一网共享”平台建设,为公共数据流通提供技术保障;率先试点数据资产凭证,为公共数据资产化流通和应用提供权威载体;推动建立省数据运营管理机构,成立省数据资产登记合规委员会,实现公共数据可控可监管;首创政府首席数据官制度,提高数据管理水平和供给质量。

创新是广东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基因。作为广东省数据要素二级市场的核心枢纽,去年9月挂牌运营的广州数据交易所创新采用了“一所多基地多平台”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已在省内佛山、湛江、惠州、清远市和西藏拉萨、新疆喀什成立数据交易服务基地,推动实现数据流通交易跨区域、跨省拓展。

据了解,自成立一年多来,广深两家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额已超85亿元。未来,广东将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建立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支持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建设市场制度、交易规则和平台载体统一的大湾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

“广东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践的排头兵。”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表示,广东一直引领各项改革实践,基础制度体系健全,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协同错位发展,首创的政府首席数据官、数据经纪人等诸多经验已在全国得到推广。

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要素”作用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不断发展,数据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领域全过程,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

如何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独特价值?广东交出了在产业一线努力的答卷——以场景创新为牵引,积极探索公共数据授权使用,促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通过打造公共数据产品、行业数据产品和行业数据空间,赋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数字化升级带来的效能是巨大的,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广州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沈海分析,“数实融合”并不等同于简单地将线下业务照搬到线上完成,而是要用数据来解决传统流程中的痛点,为产业一线提质增效寻找新路径。

数据因使用而创造价值,尤其高质量数据的流通使用。广州、佛山、珠海、肇庆、惠州、汕头、湛江、云浮、清远……各地市呈现出公共数据产品“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农林牧渔、环保、医疗健康、交通、金融、汽车……多款具有行业特色的数据产品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架,对实体经济发挥出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城市云眼”数据产品,便是广东泰一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从专攻无人机运营服务走向城市管理数据服务的转型之作。该公司创始人、CEO黄山表示,为解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边际成本过高等行业难题,在广州数据交易所的引导和协助下探索出了新赛道,数据产品为政府部门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已在惠州市相关区域应用。“我们对数字经济充满期待,以数据驱动发展也将成为企业的经营战略之一。”

在制造业,数据产品“众陶联交易证据链证书”也发挥了良好的行业示范作用,降低了陶瓷行业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目前,该产品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200万元,降低产业链综合税负约34%,支撑起百亿规模的产业市场。广州数据交易所陶瓷行业数据空间于10月正式开放运营,陶瓷产业与数据要素进入深度融合“快车道”。

“广东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地,产业基础深厚,数据要素供给能力强,又是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领先省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数据要素应用需求旺盛。”赵刚分析,这些均为加快数据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便捷流动,推动大湾区科技、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紧密融合提供了强大动力。

未来,广东将充分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要素”的独特作用,通过数据推动大湾区要素市场化,有效激发传统要素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探索数据安全有序跨境

在各地方先行探索的基础上,推动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实现数据充分流通和有效供给的关键支撑。今年9月,广州数据交易所联合其他17家机构共同发出倡议,推动各大数据交易机构的资源共享、产品互认、交易互通、生态共建。

毗邻港澳,探索数据跨境也是建设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的应有之义。科研数据的跨境互联互通已在广东展开探索。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等六家高校研究机构共同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科创数据协同平台,旨在实现跨域跨层的科研科创数据共享流通、可信管理及算力调度,以数据汇聚赋能数算协同与技术产业创新。

“无论是跨部门、跨公司、跨学校还是跨境,都希望让数据在流通中释放更大的价值。”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工业信息与智能研究所所长宗福季教授表示,在技术与管理的“双轮驱动”与创新推动下,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将有望逐步解决。

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副主任张成杰认为,“数字湾区”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即数据跨境实践的探索是着眼于推动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显著的区位优势,可以发挥港澳“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对接国际规则。

未来,广东将探索建设“港澳数据特区”,实施“南数北上、北数南下”计划,推行数据跨境流通“白名单”制度,实现数据安全有序跨境。

“广东是全国最有条件在数据跨境流通方面摸索出可行路径的地方。”赵刚认为,广东可以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田”的政策优势,发挥与港澳的重大合作平台的作用,推进数据跨境的“双循环”。既能推动数据跨境自由流动,也能建立起“安全阀”,确保跨境数据的合规安全。同时发挥市场优势,依托国际贸易实力,带动数字贸易和数据跨境流通,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国际枢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湾区发展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