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当“数字湾区”遇上人才缺口,粤港澳多维扩建“数字人才池”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当“数字湾区”遇上人才缺口,粤港澳多维扩建“数字人才池”)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目前多个领域的数字化人才库都存在缺口,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网络安全等,其中网络安全领域的人才缺口尤其大。”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双数峰会”)期间,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12月8日-10日,双数峰会落地广州。在这场以数据为主角的主题峰会上,数据背后的开发者、应用者也成为话题焦点之一。双数峰会现场,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谈及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数字社会加速迭代的趋势下,行业及社会面临的数字化人才需求与瓶颈。

“广东发展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具有产业应用场景丰富、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等突出优势。但在人才储备,特别是前沿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研究团队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短板。”峰会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黄埔)主任徐宗本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直言,“但广东在这方面也有很清醒的认识,近年在人才引进、构建人才高地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影响力,接下来更关键的问题是保持政策可持续性,为科研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月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即将“打造数字化人才聚集高地”列为“数字湾区”建设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和数字化龙头企业资源集聚优势,加强数字化领域产学研合作,并通过产业集聚,吸引更多高水平数字化人才在大湾区创业就业。

从人才发展链条看,多位受访者也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毗邻港澳的教育科研资源、发展机遇丰富的产业平台两大优势或将成为广东扩建数字化人才“蓄水池”的关键突破口。

依托产业平台“筑巢引凤”

回望2023年,谁会是数字经济领域最火的“明星”?ChatGPT领衔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无疑是个中翘楚,与之相关的技术突破、行业应用也成为本次双数峰会的讨论焦点。而随着突破性技术的出现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变革,行业前端的市场“震荡”正逐步传导至后端劳动力市场。

2023年正式发布Q-GPT安全机器人、大模型卫士两款大模型应用产品的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全国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都存在一定规模的数字化人才缺口。

“其中,网络安全领域的人才缺口尤其大。”齐向东表示,“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到2027年,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将超过300万。”《2022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人才从业数量接近3000万人,人才缺口约1800万人,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人才缺口将超过2500万人。

面对持续扩大的人才需求,针对性引入数字化人才是填补缺口的直接办法。

靠什么吸引人才?《“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通过产业集聚,吸引更多高水平数字化人才在大湾区创业就业”的思路,明确要深入开展“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展翅计划”,为大湾区青年提供数字化培训、实习与交流平台,并进一步优化“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等柔性引才机制。

“打造人才高地,关键还是要靠市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院高级副院长罗道军亦认为,产业空间是吸引人才集聚的关键因素。

“最重要是要给一个好的市场机制、好的人文环境以及依靠产业发展引领,让大家觉得来这里工作生活有前途,人才自然就会聚集过来。同时,可以进一步支持高校打造数字化人才培养中心等平台,建立区域人才发展品牌,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才吸引力。”罗道军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齐向东则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应积极与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及高校合作,邀请他们到大湾区建立研发中心、研发分部,并利用这些资源吸引海外华人科技人才回流,进一步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湾区发展成果博览会现场走访发现,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内也涌现出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广州应用软件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为科研人才落地提供了除高校、企业之外的另一重发展空间与平台。

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深算院”)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作为深圳市政府投资设立的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深算院重点研究以大数据为代表的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陆续招引海内外约500名青年科学家及资深工程师入驻,形成“理论+工程”双轨制创新科研机制。

“目前国内从事基础软件研发的核心人才数量的确相对较少,但这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多种方式逐步培养、建立人才梯队。”该负责人表示,依托“理论+工程”的研发运行体制,目前由深算院自主研发设计的崖山数据库系统内核代码自主率已达100%,可覆盖OLTP/HTAP/OLAP交易和分析混合负载场景,满足金融、政府、电信、能源等关键行业应用要求。

粤港澳联动扩建“人才池”

人才引进是解决当前产业人才需求的途径之一。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必须有能力产生自己的创新人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在双数峰会现场直言,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改变劳动力市场结构,加快适应数字化变革的关键在于培育更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粤港澳三地各具比较优势的教育科研资源则为大湾区扩建“数字人才池”提供了“底座”。

“培养人才,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内地高校的联系和交流。”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桂平表示,针对数字化人才培养,粤港澳三地高校可实现优势互补,其中内地高校可通过与澳门高校联合办学等方式,灵活开办适应当前科技发展需要的学科门类,探索更具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方式,澳门高校则可借助与内地高校的合作进一步拓展空间资源,建设相关数字技术研发实验室,并利用国际科研资源进一步提升整体科研能力。

叶桂平建议,未来粤港澳三地可通过教育合作与交流、跨境实习和交流计划、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产学研结合、跨界交叉培养等多种路径,进一步加强高校之间的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联合培养更多具备数字化技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人才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在数字化领域实现持续发展与创新。

《“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和数字化龙头企业资源集聚优势,加强数字化领域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应用。同时,支持港澳充分发挥国际科研合作平台的独特优势,引进内地及世界的创科领军人才、科研团队和企业,促进跨领域科研合作。

除高校外,近年离行业真实应用需求更近的企业正从人才需求者逐步“转型”成为人才培育的重要载体。为此,齐向东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探索给予企业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进一步打造实战人才高地。

“以网络安全行业为例,网络安全是高度攻防对抗的行业,需要经历真实的网络攻击,才能在网络防护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高校和科研院所几乎没有实际攻防的场景,而企业一直战斗在安全攻防的第一线,对技术发展高度敏感。因此,建议给予企业承担重大专项和科研课题的机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实战人才。”齐向东表示。

叶桂平表示,未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应持续加强在人才流动、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更多产学研合作模式,更好地提升数字人才培养质量与数字科技研究创新水平,最终以人才优势形成发展优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湾区发展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