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马士基宣布计划复航红海 运价飙升拖累全球外贸业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马士基宣布计划复航红海 运价飙升拖累全球外贸业)

红海危机发酵两周有余,苏伊士运河被按下“暂停键”。如今,开始有航商宣布恢复红海-苏伊士运河航道航运。

12月25日,全球第二大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表示,由于新的多国海事特遣部队将保护船只免受也门胡塞武装的袭击,公司准备恢复通过红海的东西向航线,第一批船舶通行的计划正在制定。但同时,马士基也强调,尽管已采取安全措施,目前该地区的整体风险尚未消除,如安全形势出现变化,其将重新评估,并再次启动改道计划。

红海-苏伊士运河航道是中国和亚洲诸国通向欧洲的主要航道,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亚欧等航线运输市场运价受影响最为显著。12月22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报1254.99点,环比增长14.8%,达到今年全年最高点。据报道,截至12月21日,每个40英尺长集装箱均价已经从2400美元上涨至10000美元。

不仅海运运价和集装箱价格面临攀升,自上周以来,国际油价也持续上涨。这些因素都将间接推高货物运输成本,冲击全球供应链。有分析认为,当前主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极端情况下,苏伊士运河完全关闭1个月以上;一种是,1个月内在护航情况下大部分船舶正常通行,部分船舶绕航。随着马士基宣布复航红海,市场对于后续的趋势较为乐观。

由于业界认为其他航运巨头大概率跟随马士基的政策,红海危机对供应链扰动可能减弱,航运股股价呈现回落。12月26日,上周涨幅居前的航运股部分震荡下跌,但跌势有所收窄。

红海地区风险仍未完全消除,后续海运运价走向如何?当前海运价格上涨拉升了集装箱商品成本,对全球商品贸易的影响又有多大?

航运股震荡下跌

就在马士基宣布重返红海航道的两天前,这家航运巨头预计红海的混乱局面将持续数月。

航运巨头们停航红海已超过一周。随之而来的,是集运市场出现了一股“绕航潮”。12月19日,马士基宣布计划放弃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航路,公司所有航行在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商船,全部绕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之后,多家集装箱航运公司跟随马士基的做法。根据容易船期12月20日的统计,在亚洲至欧洲、北美航线上,已经有超过80个船舶航次确认绕行好望角。

因绕航而增加的运输营运成本不容小觑。方正中期研究院海运及商品指数研究总监陈臻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多家头部班轮公司相继宣布不再通航红海或者取消红海订舱,诸多班轮被迫绕航好望角,将增加3000—3500海里航程,延长10天左右航行时间,船舶周转效率将下降30%左右,大幅消耗运力。

他认为,绕航后,班轮公司会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是因经营成本上升等导致成本大幅增加;二是船期被打乱,船舶周转效率下降30%,船舶准班率下降,无法更好地服务货主;三是,航行安全遭遇极大挑战,因好望角临近南极,处于印度洋和南极洲两大洋流汇合处,波高达到15—20米,并伴有旋转浪。

据中信期货测算,相较于走苏伊士运河,绕行好望角将导致东亚到欧洲、东亚到地中海的航次时间分别增长26%和51%。黑海到远东及美东到远东的粮食、煤炭等运输时间增长52%至77%,美东LNG/LPG则额外增加52%的通行时间。

班轮公司运营成本增加,再加之因航线频繁调整所造成的有效运力水平降低,短期运价面临迅速飙升。截至目前,中国至欧洲航线运价已经连续大涨五周。

12月22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周度报告显示,受红海地区武装袭击的威胁,亚欧等航线运输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综合指数上涨14.8%至1254.99点,当日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欧线为1497美元/TEU,较上周上涨45.5%,比五周前飙涨111.7%;上海至地中海航线运价为2054美元/标准箱,周环比上涨30.9%,比五周前上涨79.1%。

“其实红海事件爆发之前,各大船公司从11月就开始进行了多轮的上调运价。长期来看,海运运力过剩,且一般情况下第四季度为传统淡季,运价会面临一定压力。但现在的特殊在于,四季度是进行长协谈判签约阶段,又遇红海危机,因此各大船司开始多轮的挺价。”广州期货宏观研究员吴耀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叠加红海危机事件导致运力供应紧张,短期运费上涨有了基本面支撑,而且对于船公司来说,短期运费大涨也符合公司利益。

多重因素下,马士基宣布恢复红海航运的消息一出,市场纷纷猜测其他航运公司是否会跟随复航。由于市场猜测航运巨头大概率会跟随,12月25日,上周涨幅居前的航运股震荡下跌。12月26日航运股跌势有所收窄,国航远洋跌3.1%,宁波远洋、凤凰航运均跌超2%,海通发展、锦江航运、宁波海运、安通控股、海航科技等均跌超1%。

资深期货研究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航运股股价回落表明,市场认为事件驱动为船公司带来增收契机,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据央视新闻报道,尽管美国此前高调宣布已经有20个国家加入所谓的“红海护航联盟”,但截至目前,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都明确表示不愿在美国的领导下行动。而剩下的国家大都只愿象征性派出少量人员参加,还有至少8个国家要求匿名。

亚欧外贸业受阻

袭击事件的发生,不仅导致绕航好望角商船运费的提升,之后商船重新进入红海、亚丁湾航道,甚至是其他航线,运费也面临飙涨。

有物流业内人士称,红海断航危机刚刚开始,东亚的所有西向航线订舱均已受限,包括到中东、红海、北非、黑海、地中海东部、地中海西部以及西北欧等区域。

由于绕行成本高、其他海运航线舱位紧张等原因,不止一家航司宣布收取附加费。

12月21日,马士基宣布称因“运营遭到的极大挑战”,自2024年1月1日起,将对大量受影响的航线额外增收费用(即每标准箱200美元费用的基础上增加),不仅限于需要绕行的航线,对东亚出发的航线将增收“旺季附加费”,对其他航线增收“应急附加费”。全球第三大集装箱航运公司达飞宣布收取红海附加费,标准为每20英尺干箱收取1575美元,每个冷藏集装箱和特种箱收取3000美元。

有货代认为,明年初的航运价格可能会涨一倍以上。但上述资深期货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航运长期供需是宽松的,远期价格快速跌停,意味着市场认为炒作过后运费价格转熊的可能性增加。

另一边,保险费亦显著增长。进入红海南部或亚丁湾航线的商船需要额外购买战争险,目前,航经这一区域的船舶保险费用已经飙升。船舶互保机构人士表示,12月18日,保险费率已升至船舶价值的0.5%—0.7%。对一艘价值1亿美元的船只来说,相当于每个航程需支付50万—70万美元的保险费用。而12月早些时候的费率,仅约占船舶价值的0.1%—0.2%。显然,增加的保费最终会向航运下游层层传导,首当其冲的就是外贸商家。

“对于外贸人来说,费用上涨并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他们更关注如何解决货物运输。”郑静文表示,在中国,工厂春节停工前会有集中出货的需求,但受到红海事件的影响,厂家和供货商会想提前出货,避免供应链时间的延长,另外,一些较大的贸易商也因危机出现补库存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中欧班列算得上是一个较好的运输替代方案。

有货代向媒体表示,红海事件下中欧班列业务咨询量高了一倍以上,现在有些班列已经爆仓订不到了。中欧班列价格虽略高于航运,但速度更快。以到德国汉堡的货物为例,航运一般需要28天,如今绕行需要再加10天,而中欧班列到汉堡只需要17天。

当前,各界都在关注红海危机何时能够缓和。有分析认为,若苏伊士运河完全关闭1个月以上,就可能导致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网络重塑。

吴耀聪向记者表示,按照最新的船舶绕行情况来看,海运运力损失大概在7%,因此总体会对供应链造成影响,主要体现在交付期延长以及运输成本上升。最终运输成本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对于运到欧洲的货物来说,价格约会有10%到20%的涨幅。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供应链研究主管克里斯·罗杰斯认为,红海危机下运输影响最大的行业是汽车业,亚洲约40%的进口汽车和约20%的汽车零部件,通过这条航线运输,这些货物都会延迟交付。

“但目前全球货物运输网络越来越发达,应对这一危机事件,除了海运改道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空运以及中欧班列等铁路运输。”吴耀聪进一步分析称,本次红海事件影响偏短期,随着局势逐步回暖,对长期供应链影响或有限。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高级市场分析师郑静文也认为,虽然红海-苏伊士运河航道通行受阻,船公司要通过绕航进行运输,打破了原有的运输安排,导致运输时间更长成本更高。即便如此,其他运输通道并没有受到影响。

她还强调,从运价指数来看,现在的运价指数还没达到2021年的高点,“当时,数据显示从亚洲到美西航线运价水平达到1万美元,而分摊到集装箱商品上,大概每件商品面临约5至6美分成本的上涨。照这样看,运费上涨对商品运输成本上涨的影响不会特别明显。当前海运价格上涨对于集装箱商品成本上涨的影响还是可控的”。

同时,在亚欧航线受阻的情况下,各大航司正努力寻求替代方案。有受访专家还提到了连接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最短海上航程的北极航道。

据了解,北极航道是从俄罗斯北部靠近北极航行,一旦通航将是亚欧东西走向第三条航路,被誉为‘冰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俄罗斯等北极国家正在商议共同开发北极航道,这条航道将使东亚国家比通过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更近到达其他国家港口。在陈臻看来,该航道极具潜力。他向记者表示,“该航道可以绕开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等东亚和南亚国家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但因为该航道靠近北极,还得留意该航道可能存在的冰封、极风、风暴的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凤凰航运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