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呼吸道疾病诊疗量“降温”,本轮流感高峰拐点已现?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呼吸道疾病诊疗量“降温”,本轮流感高峰拐点已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韩利明 上海报道  连日来,我国流感活动趋缓。截至2023年12月24日,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下降,以A(H3N2)亚型为主,其次为B(Victoria)系。

“根据国家流感中心公布的第50周具有流感样症状的病例统计数据,南方的流行曲线开始出现小拐点,但是否会稳步下降,尚待观察。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同一时间段,不同的省市情况可能会有差异。”12月26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分析。

相关疾病诊疗量也正逐步下降。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最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日,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总体继续呈波动下降趋势。数据显示,12月22日,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总诊疗量较上周同期下降8.2%,较高峰期下降30.02%。”

米锋同时提醒,“要进一步密切追踪国内外呼吸道疾病流行趋势、病原体变化和病毒变异情况,加强形势分析和监测预警。” 国家卫健委官网显示,冬春季是新冠、流感、诺如病毒胃肠炎等传染病以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疾病高发季节。目前全国新冠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冬季我国新冠疫情仍存在反弹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毒也在持续演变。当地时间12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初步风险评估,将新冠病毒变异株JN.1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 (Variant of Interest,VOI)。金冬雁表示,“JN.1和BA.2.86毒株最相似,BA.2.86毒株在中国很多地方流行过,在此情况下,JN.1造成的危害性不会很大。”但产业端要如何迭代创新应对耐药性、病毒变异等情况?

市场需要新的抗生素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在12月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分析,“总体来看,当前急性呼吸道疾病呈现以流感病毒为主,其他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其中,流感活动现在处于高位,但是开始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这些其他病原体呈现波动变化,新冠病毒活动处于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专家研判认为,在未来一周,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能还是继续下降的趋势,病原体也是以流感病毒为主。

尽管如此,病毒的凶险程度仍不可小觑。“突然发烧、扁桃体发炎,血压飙升且伴随胸疼,医生让我在抢救室留观。”日前小曼(化名)检测出支原体肺炎阳性,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医生原本开了头孢类药物,症状一直没有好转,连日来持续低烧在38°以上,后面换了阿奇霉素,慢慢好起来了,但最近还时不时咳嗽。”

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版)》中,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替代药。

阿奇霉素为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用药之一,众多药企早已入场布局。截至12月27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共有621条阿奇霉素生产批文,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注射剂等剂型,生产企业包括科伦制药、西安利君制药、哈尔滨三联药业等。

日前,随着呼吸道疾病高发,二级市场投资者纷纷在互动平台上询问相关公司有关阿奇霉素等治疗支原体肺炎药物的布局情况。特一药业方面表示,“公司的红霉素肠溶片、阿奇霉素片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以及盐酸多西环素片等适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这些药品近期销售有一定的增长,但是由于均属于化学制剂药,毛利率不高,对公司经营业绩及利润贡献不会有重大影响。”

布局者众多、利润贡献有限,叠加支原体肺炎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也在推动药企加速研发新药。21世纪经济报道从云顶新耀方面了解到,支原体肺炎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已近90%,云顶新耀在今年3月上市的依拉环素对耐药的支原体有非常好的效果,预计依拉环素明年销售额大约在2亿至3亿元。

抗生素耐药日益严峻,针对耐药菌感染的抗生素价值凸显。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抗生素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513.4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 626.7亿美元,在预测期间(2023-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07%。

聚焦国内市场,盟科药业针对细菌耐药性问题,研发的首个抗菌药产品康替唑胺片在2021年6月获批上市,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11.02万元,同比增长106.6%。但硬币的另一面,因研发成功率低、制造成本高以及审批过程漫长等因素,也有不少企业宣布退出抗生素研发领域。

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抗生素滥用现象一直很普遍,全球的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攀升到高危水平且仍在持续蔓延和恶化。据世卫组织预测,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性每年可能导致1000万人死亡,比癌症引起的死亡人数还要多。在拥挤的肿瘤和自免赛道之外,市场也需要新的抗生素。

建议疫苗使用的毒株要形成更新制度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制定的《关于做好冬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今冬明春我国可能面临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

新冠病毒方面,11月21日,WHO将新冠BA.2.86从“监视下的变异株”升级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12月19日,由于新冠病毒变异株JN.1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WHO将其单独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但基于目前可用的证据,JN.1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的额外风险目前被评估为低水平。

WHO报告显示,截至12月16日,已有来自41个国家的7344份JN.1基因序列被上传至“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其中有1552份来自法国,占到20.1%;1072份来自美国,占到14.2%;934份来自新加坡,占到12.4%。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新冠病毒变异株JN.1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2.86的一个亚分支。全球监测结果显示,进入11月以来,BA.2.86特别是JN.1的亚分支,在全球占比增速明显加快,并已成为部分国家的优势流行毒株之一。我国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结果显示,自今年8月31日报告首例BA.2.86及其亚分支序列160条,未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

专家研判认为,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处于较低的流行水平,且BA.2.86及其亚分支占比较低,目前该变异株在我国的公共卫生风险是较低的。

金冬雁解释,世卫组织通过评估传播能力、致病性及免疫逃逸能力等将变异株分为variant under monitoring(VUM)、variant of interest(VOI)、variant of concern(VOC)三个等级。其中,VOI指的是传播能力增加或对人类健康可能有显著影响的变异株。在VOI的基础上,符合下述三个条件之一的变异株归类为VOC,包括致病性加重、对医疗体系造成重大压力需要实施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疫苗对重症保护能力下降。

“目前尚没有任何迹象表明JN.1会上调为VOC,即使是上调后将来也可以下调回来。此外,并非所有的变异株都会在中国内地流行。根据香港截至12月20日的新冠流感周报统计数据,JN.1占比14.6%,XBB.1.9.1占比66.2%,其中JN.1重症占比6%。对比来看,JN.1感染情况并不是非常严重。”金冬雁分析。

疫苗作为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随着病毒演变,已上市的疫苗是否仍然有效?金冬雁解释,国内大部分新冠疫苗使用的是武汉毒株,对JN.1变异株有效,但可能保护效果会下降。对比来看,使用XBB毒株的疫苗对JN.1变异株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新冠病毒还在持续演变,建议疫苗使用的毒株要形成更新制度。”金冬雁强调。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12月以来,我国紧急批准5款新冠疫苗上市,均包含XBB突变株组分,包括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和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举例来看,沃森生物与复旦大学、上海蓝鹊合作研发的mRNA疫苗(Omicron XBB.1.5)用于预防Omicron XBB、EG.5等引起的疾病;石药集团开发的新冠病毒二价是在一代新冠病毒mRNA疫苗基础上研制的,包含XBB.1.5和BQ.1变异株的疫苗;丽珠单抗研发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融合蛋白二价对EG.5.1、XBB.1.9.1、XBB.1.16、XBB.1.5 等多种流行变异株均有广谱中和效果。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多家上市公司新冠疫苗在研。其中,瑞科生物官网显示,重组新冠病毒疫苗ReCOV处于国内上市申请阶段,基于呼吸道疫苗技术体系,在第一代疫苗基础上可快速研发针对变异株的改良型疫苗或新冠与流感等上呼吸道联合疫苗;万泰生物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鼻喷新冠疫苗完成海外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的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观察接近尾声,商业化生产车间投入使用,此外,研制出XBB突变株疫苗,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正在准备临床申报资料。

当下,新冠疫苗接种仍是新冠疫情防控中重要的一环。今年8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近期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要求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实施针对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特一药业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