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4产业瞭望镜丨价格“内卷”的风电产业,2024年能否穿越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韩逸飞、记者曹恩惠 北京、上海报道
风机价格走低的势头,还在延续。
2024年1月18日,福建平潭A区海上风电场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塔筒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规模共计450MW。金风科技预中标,投标报价13.9328亿元,含塔筒单价3096.18元/kW。
有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上述项目风机容量要求超过13MW,降价幅度实际超过预期。另据与中邮证券研究所沟通获悉,该项目风机实际采购容量或约16MW,且交货时间为2025年4月至9月。“考虑到更大的容量以及更远的交付周期,产业链仍然存在进一步降本空间,导致本次主机报价偏低。”
风机价格快速下降,是风电产业2023年的重要写照之一。无论是陆上风机还是海上风机价格,“内卷”十分严重。
三年前,陆上风机价格还是3000元/kW的水平。而如今,即便不少企业呼吁理性发展,风机价格早已“腰斩”。那么,风机价格未来会走向何方?
风机价格向下“狂奔”
2023年12月,内蒙古能源集团阿鲁科尔沁10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开标价格引发业内极大关注。
项目信息显示,上述项目分为两个标段,容量均为500MW。每个标段均有7家风电整机商竞标,最低投标报价均为6.54亿元,折合单价为1308元/kW。若按照350元/kW左右保守估算塔筒价格,此次风机裸机报价约958元/kW,这是国内风机投标价格(不含塔筒)首次跌破1000元/kW。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国内风机价格快速下滑的趋势,对国内风电产业的竞争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早在2021年,西门子歌美飒就已经宣布在中国市场暂停陆上风机的销售业务。时任该公司时任亚太服务部首席执行官Joris Mazille在解释原因时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市场上风电机组均呈涨价趋势,但中国市场表现特殊,风电机组的制造成本上升,但整机价格却一路走低,市场价格激烈,陆上风电机组投标价可以低到1800元/千瓦(不含塔筒),对风机制造企业来说是相当痛苦的。”
然而,直到2023年,国内陆上风电机组招投标价格还在一路下探。
根据业内机构的统计数据,2023年,陆上风机(不含塔筒)中标均价降至1500元/kW,最低报价跌破1000元/kW关口;海上风机(含塔筒)中标均价降至3600元/kW,最低报价低至2700元/kW。
广阔的需求空间、多年的行业积累、充足的产能供给和活跃的资本市场,共同塑造了当前国内风电领域的高烈度竞争格局,但也给中国风电行业后续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核心问题——无休止的低价“内卷”,是否在透支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个人角度来看,现在千元风机(单价价格)并不是什么坏事。”有风电企业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知道光伏组件行业在过去一年中也遭遇价格‘腰斩’,其背后就是行业发展的疯狂前行,装机规模一年比过去三年还多,风电我想接下来也会是一样的发展线路。”
包括风电产业在内,所有行业发展都有周期属性。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去年第四季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风电这两年相当于把过去若干年的技术积累集中爆发出来了,现在处于穿越行业低价竞争周期的关键时刻。
“如果行业过于追求低价,容易让部分企业牺牲一部分产品质量,导致风电事故发生。”田庆军指出,但从数据来看,近两年事故率并没有大规模爆发,这也说明价格已经趋于稳定,行业开始更加注重质量问题。
事实上,低价竞争不应以牺牲质量为前提,这是风电产业链上下游的共识。
例如,节能风电在今年1月18日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上表示,“作为风电运营商,肯定希望风机价格可以进一步下降,但是从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公司希望与整机厂商能够携手双赢。”
2024年“战况”有望缓和
2024年,风电价格还会下降吗?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降价难阻挡,但幅度会缓和。
2023年12月11日,三一重能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表示,目前,陆上风机的招标价除了个别大基地项目、大机型项目外已基本触底。“虽然个别大基地、大型化项目价格会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将逐步缩小,下降空间已不大,同时老机型价格已经成熟稳定。”
不可否认的是,降价的确刺激了终端的装机需求。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1至11月,我国风电累计新增装机41.39GW,累计同比增加83.79%。另据行业预计,2023年全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突破60GW,吊装规模接近或突破70GW。
整体来看,以低价换取更多市场份额的背后,是国内风电产业庞大的供给端产能所支撑。但其负面影响亦存在:对于整机厂商而言,其盈利水平进一步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股份的净利润分别下降46.7%、65.6%、45.4%。
不仅是龙头企业,由于价格“内卷”的缘故,整个风电产业链的业绩都不太好看。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徐彪分析称,目前国内大型开发商在进行招标时,价格权重占比仍然比较大,一定程度导致风机企业不得不进行“价格战”。“产业链各主要企业应当吸取过去中国风电行业发展过程中,‘价格战’带来过的对产业发展的不良影响教训,采取理性积极的动作来结束恶意竞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实际上,在去年12月开标的内蒙古能源集团项目投标价格分化释放出了新的信号:整机企业全面低价竞争模式或有望缓解。
在国内风电产业,低价竞争之初,有规模才能有利润。而在盈利承压之下,有利润才能支撑起规模。
“价格‘内卷’没有真正的赢家。”金风科技副总裁李飞去年12月在某公开场合直言,风电行业宏观上红红火火、阔步前行,从微观上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节奏也要保持同频共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不少风电装备行业人士呼吁,风机一方面应回归制造本质,稳定产品开发节奏和价格;另一方面应加强基础研究投入,特别是在风模型、整机仿真、实验验证以及大比例风电并网技术领域,夯实技术基础,并坚守质量底线。
对此,某头部风电主机企业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3年,风机大型化进入爆发阶段,各风电主机企业纷纷推出自身的大兆瓦产品,上演一场“大块头”的对决。“2024年一季度风电投标10MW风机身影出现的频率会提升。下半年开始小批量交付,2025年可实现大批量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