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粤商助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尝试自主创新的动力需要一种纵容和鼓励想象、创造、冒险和探索的文化。我指的是对一个国家的活力至关重要的三种文化力量:创新的自由度、创新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创新的欲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增长的逻辑》一书中如是写道。
这位长期观察、甚至一度参与到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学者,曾对中国自主创新提出过三个问题:为什么创新如此重要?这种创新在中国的现阶段有多么重要?中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创新速度?
在民营经济大省广东,找到问题的答案似乎不难。
自1978年东莞虎门镇第一次诞生“三来一补”这种创新的贸易形式以来,广东经济开始腾飞;到上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初,美的、格兰仕等大批乡镇企业转制崛起,带动广东形成民营经济集群式发展格局;再到近10年,华为、腾讯、大疆等一批高新技术民企勇闯无人区,引领中国技术参与全球竞争……数十年间,广东开放、创新的环境催生了一批敢闯、敢想、敢干的民营企业,并逐步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面向当前及未来一个阶段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外部环境,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多家广东企业发现,一个在多种维度上鼓励创新的营商环境也赋予了新粤商们在不确定性中保持技术敏感性、持续锻造创新韧性的定力。
“这是我们的第一代产品:防雷分线柜,是我们十几年前的发明专利,解决了高铁信号防雷等基础问题,还获得了铁道部铁道科技奖三等奖。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在全中国所有的高铁上,任何一个火车站,一定用到这个技术。”在深圳市福田区一间略显拥挤的办公室内,中国“高铁奇迹”的故事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安达”)董事长郭丰明娓娓道来。
回忆起创业之初打开业务市场的关键节点,郭丰明坦言,得益于技术团队在高铁信号防雷领域的独家技术,科安达抓住了切入轨道交通市场的“最佳时机”。据悉,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铁路干线开始使用计算机联锁系统,当时京广线安装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联锁设备,但整个车站设备频频受到雷电侵扰。
“如果不能解决雷击问题,中国高铁提速将无从谈起。了解到这一需求,我们在短时间内针对性研发推出了首款防雷分线柜,当时全国只有我们能做。”郭丰明说,正是凭借着一点运气和长期积淀的技术支撑,科安达才把握住了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发展的窗口。目前,科安达已累计完成超5000个火车站场防雷工程。
科安达的成功,似乎带着某种偶然性,但科安达能够在偶然的市场变化中精准抓住行业机遇,要归功于其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带来的必然性。
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就曾犀利地指出,以硬科技为手段、注重打造全球品牌,是新粤商的显著特质。这些特质与广东高质量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命题高度契合。
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像科安达一样的科技型新粤商,广东在2023年勇夺经营主体总量、企业总量、外资企业总量、民营经济主体总量4个全国第一,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
如今,无论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广大民营企业几乎“盘踞”广东的各行各业。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广东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约1.8万家,民营企业占比约9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代的广东企业家们也迎来了新的时代命题。面对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外部环境,新粤商何以走向高质量?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发现,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家们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一个锚点。一个在多种维度上鼓励创新的营商环境也赋予了新粤商们在不确定性中保持技术敏感性、持续锻造创新韧性的定力。
“金属非标定制产品具有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离散型的特点,导致这个行业很难上规模,创兴精密的年营收水平也一度卡在5000万元这个瓶颈上好几年。所以我们自2015年起开始探索推行数智化转型升级,并逐步引入云化MES平台和智能仓储系统。”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创兴精密”)总经理高楚慧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谈起转型初衷时直言,数字化转型是“不得不为”,“我要研发的是让企业活下去的工具。”
但转型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初期的网络条件无法满足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对于网络带宽、实时性、可靠性的诉求,因此我们选择与佛山电信以及华为合作研发,进一步解决网络底座的问题。”高楚慧表示,在佛山电信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双千兆—“5G定制网+工业PON”网络底座支撑下,再结合企帅科技的云化MES平台、智能仓储系统,创兴精密解决了非标金属定制企业“排产难、生产难、仓管难、财控难”等四大难题,推动产值提升100%,净利润激增160%。
随着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模式逐渐成熟,创兴精密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我们正逐步从卖产品向卖数字化解决方案转型。目前除了传统的精密金属结构件生产业务外,创兴精密还能够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体化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包括提供产线设计方案、信息化系统、智能生产设备、智能立体仓等产品,赋能客户实现智能制造转型与数字化运作。”高楚慧说。
创兴精密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传统产业应对新环境、新需求的“不得不为”。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粤商选择主动拥抱不确定性未来,也随之催化出一批新兴产业。
小马智行无疑是其中代表。2016年,彭军和楼天城在创立小马智行写下第一行关于自动驾驶的代码时,脑海中或许就在描绘着自动驾驶的美好前景。但在当时,自动驾驶车辆在中国市场的商用前景还充满着不确定性。
而随着2017年小马智行广州研发中心成立,依托政策创新提供的场景支持让相关技术落地成为可能。2023年底,小马智行获得广州市南沙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无人商业化混行试点资格,2024年1月小马智行获得深圳市宝安区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商业化试点许可,正式开启全国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收费运营服务。
“这标志着小马智行正式开启全国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收费运营,补足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最后一块版图,为未来在更多城市展开规模化无人商业运营奠定了基础。”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说。
面对在颠覆性技术、复杂国际环境等影响下的不确定性未来,从创新中走来的广东民营企业家仍将是站在桥头的第一批“瞭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