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23年度绿色金融周报汇编(2023年2季度)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23年度绿色金融周报汇编(2023年2季度))

【编者按】自2021年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每周推出碳中和周报,用文字持续记录“双碳”和绿色金融领域每一个重要决策的诞生过程。迄今,碳中和周报已累计发行130期。

2023年,通过50多篇碳中和周报绿色金融板块累计超10万字,我们记录了绿色金融领域的一系列大事件。

我们见证了全国首笔公正转型贷款、全国首单绿色碳资产债券、全国首笔蓝色+可持续发展挂钩双标签贷款等多个全国首单、行业首笔,记录了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活跃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身影;我们也在“绿色债券”“碳金融”“转型金融”“碳普惠”等高频词中看到了行业热点和发展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将2023年绿色金融10万字记录,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整理成2023年季度汇编,为绿色金融牵引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留下宝贵印记。

2024年起,21世纪经济报道对原有的“碳中和周报”进行了全面改版,推出了新版的“碳中和周报”及“绿色金融周报”,持续跟踪报道绿色金融领域的重要事件,记录绿色金融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篇章。

2023年4月份

全国(2023.4)

1、中国银行发放首笔8100万元“碳减排挂钩”风电并购贷款

2023年4月2日,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发放首笔8100万元的“碳减排挂钩”风电并购贷款,落地赣江新区,专项用于江西省高速电建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并购风电项目。本次落地的并购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84.85兆瓦,预计在2023年度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6万吨。据介绍,赣江新区将持续加大碳金融领域产品创新,建立多业态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体系。

“碳减排挂钩”风电并购贷款是指将借款人的贷款利率与二氧化碳减排量等关键绩效指标挂钩,贷款存续期内通过持续监测绩效目标实现情况,激发企业碳减排动力,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相融合。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债券的关键依据在于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碳减排挂钩”风电并购贷款通过细致追踪项目关键绩效指标,可以帮助平衡经济效益和绿色效益。

2、绿色金融白皮书:既要清洁发展,又要能源安全,还要经济可行

2023年4月3日,平安银行联合平安证券在北京举办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研讨暨发布会。平安银行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周强在主题演讲中介绍,全书观点可总结为六个字——“既要、又要、还要”,即既要清洁发展,又要能源安全,还要经济可行。

在发布会现场,平安银行战略发展部董事总经理卢乐书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平安银行联合平安证券编写《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白皮书有五大特点。一是梳理绿色产业最新方向并进行系统性分析,挖掘业务机会;二是结合我国国情,在绿色金融基础上,提出转型金融研究框架,支持高碳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三是通过模型化手段分析,创新性跟踪绿色技术成熟度及企业转型发展情况;四是通过可视化数据,跟踪分析绿色产业最新变化趋势;五是结合平安综合金融、复杂投融优势,结合自身实践全面展示绿金业务产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金融是新发展阶段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心所在。金融机构要根据实体经济发展,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针对性解决绿色投融资过程中的问题。

3、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发布 融资需求248亿元

2023年4月4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圳•福田)高质量建设大会举办,会上发布了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筛选确定70个首批入库项目,对应融资需求248亿元。

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入库项目涵盖了深圳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废弃物管理和废水低碳化处置等领域的项目以及深圳企业在外地投资的气候友好型项目。截至目前,筛选确定70个首批入库项目,对应融资需求达到248亿元,涵盖低碳能源、低碳工业、低碳交通等六大领域,项目实施后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6万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项目库入库筛选严格,气候效益明显投资潜力巨大,政策支持有力。深圳市福田区是去年8月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之一,气候投融资试点旨在推动各地探索差异化的气候投融资模式。 

4、日立能源获EcoVadis可持续运营金奖

2023年4月4日,日立能源在企业可持续性评级专业机构EcoVadis颁布的“2023年可持续性评估”中获金奖。日立能源的“2030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在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下,为构建更可持续的社会做出贡献。

EcoVadis金奖是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品质的肯定,其通过全球SaaS云平台为各公司提供整体的可持续性评级服务。通过测评,日立能源在EcoVadis评估的所有企业中位居前5%,并在本行业企业中跻身前1%。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键议题,ESG理念也在逐渐融入全球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EcoVadis奖项不仅能显示对企业所做努力的认可,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示范作用,鼓励更多企业以绿色标准规范日常运营。

5、易纲:人民银行2022年带动碳减排上亿吨

2023年4月4日,“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金融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发表题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讲话。

易纲在讲话中提到人民银行在支持绿色发展方面的工作。2021年11月,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为碳减排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贷款,要求金融机构披露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和其他碳足迹信息,并推动加强社会独立第三方的监督,带动2022年碳减排超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6、苹果公布环保新进展:68家中国制造商加入清洁能源计划

2023年4月5日晚间消息,苹果公司公布与生产制造商携手推广清洁能源的最新进展。截至目前,已有68家中国制造商承诺,到2030年底前仅使用清洁能源生产苹果产品,这一数字相比去年增长约24%。在世界各地,已有超过 250 家供应商承诺加入 Apple 的供应商清洁能源计划,占公司直接生产支出的 85% 以上。到目前为止,在 Apple 全球供应链中,已有 13.7 吉瓦清洁能源投入使用。

Apple还公布了 2022 年绿色债券的投资详情,包括对大型太阳能项目、低碳设计、能源效率和碳清除方面的投资。Apple 已将 2019 年绿色债券的部分收益用于支持中国清洁能源基金。这一业界首创的投资基金帮助中国供应商获得可再生能源。得益于这一创新方式,Apple 及其供应商迄今已共同投资了超过 650 兆瓦可再生电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苹果作为大型跨国公司,不仅要遵守自身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要带动供应链其他公司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7、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涉及资金已达2万亿

2023年4月6日,第二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笃行励新•碳路致远——气候投融资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幕。在“气候投融资赋能创新驱动低碳转型”分论坛,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紧密围绕“双碳”目标,助力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的策略与路径。

自去年8月,第一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名单公布以来,截至2022年底,23个试点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促进资金与项目的对接,共征集或储备项目超1500个,涉及资金达2万亿元左右。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启动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2022年8月公布23个地方入选试点名单,以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气候投融资先进经验。解决气候问题需要大量资金,气候投融资旨在将气候变化的工作和金融体系融合在一起,通过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发展。

8、腾讯ESG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5739723.7吨

2023年4月6日,腾讯发布2022年度ESG报告,阐述自身举措与成果,包括推进碳中和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多元、平等与共融(DEI),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腾讯在2016年财报中加入了ESG报告,是港交所首批的ESG披露者

2022年的ESG报告中,腾讯不仅公布范围一、二,还公布了范围三的碳排放,使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披露范围三碳排放的企业之一。2022年,腾讯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739723.7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范围一172137.9吨二氧化碳当量,占3%,范围二2650073.3吨二氧化碳当量,占46.17%;范围三2917512.5吨二氧化碳当量,50.83%。报告明确了腾讯的碳中和目标,即在2030 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碳中和;绝对排放量减碳路径方面,以2021年为基准年,2030年范围一和范围二绝对排放量减少70%、范围三绝对排放量减少3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过去一年中,腾讯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方面均取得稳步进展。包括推进碳中和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多元、平等与共融(DEI),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

9、中欧《2023ESG白皮书》:可持续消费趋势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23年4月8日下午,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中欧校友总会联合主办的“ESG与中国经济新发展理念——2023中欧ESG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欧校友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在北京举行。论坛现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学教授、ESG研究领域主任王雅瑾发布了中欧《2023ESG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聚焦“ESG和可持续消费”主题,包含国际趋势、中国实践、校友企业实践、中欧教授ESG学术研究、《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研究》五大部分,荟萃了四家中欧校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白皮书》对中国可持续消费的利益相关者、外部环境、细分行业进行了分析,认为可持续消费的趋势明显且确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可持续消费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推广,必须建立在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同、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基础之上。舆论、科技、金融的支撑是唤醒可持续消费理念、促成可持续消费行动不可或缺的。而最重要的一步是转变观念,可持续商业不只是做“善事”,更是谋增长。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ESG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指引,是企业理解未来面临的风险和机遇的重要框架。ESG不仅是现有业务的“锦上添花”,ESG支撑的有效转型更能帮助企业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10. 中国成世界最大绿色金融市场之一

2023年4月11日,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绿金院”)与中国建设银行在苏州联合发布了由双方共同撰写的《中国绿色资本市场绿皮书(2022年度)》(以下简称“《绿皮书》”)。

《绿皮书》指出,中国绿色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2022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绿色债券全年发行规模超过8,690亿元,同比增长50.3%。与此同时,股权市场投资者更加积极地参与绿色科技领域投资,绿色科技PE/VC投资金额占比超过了10%,一级市场平均投资金额高于市场平均值88%。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以绿色、可持续、ESG等为主题的公私募基金共计1,178只,规模达8821亿元,较2020年底规模增长34%。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通过G20等平台开展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与欧盟联合发布《共同分类目录》,不断提升在该领域的话语权和领导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我国在绿色资本市场的投资不断加大,能更好发挥资本作用参与绿色产业发展。随着市场不断扩大,未来要继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规范环境信息披露,从而巩固绿色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11. 阿里巴巴张勇:希望2030年做到云计算碳中和

2023年4月11日,阿里云峰会上,张勇表示,如何践行阿里巴巴的ESG战略当中的绿色低碳战略非常关键。希望在2030年能够做到云计算的碳中和,为大家提供一朵绿色的云服务。不仅要用清洁能源,同时还要用技术去改变整个数据中心,形成更好的绿色数据中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和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数据中心规模扩大带来的能耗问题也应得到关注。阿里巴巴践行绿色低碳战略,不仅彰显社会责任,也有利于在绿色发展中抢占先机。

12. 苹果公司再投2亿美元拓展恢复基金

2023年4月11日,苹果公司宣布对“恢复基金”(Restore Fund)进行重大拓展,致力于推进基于自然的高质量碳清除项目。

“恢复基金”于2021年推出,这支 2 亿美元的基金由苹果公司与保护国际基金会(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和高盛(Goldman Sachs)共同发起,现已着手成立一支新基金,包括来自苹果公司的新投资及一系列新的碳清除项目。苹果公司发起“恢复基金”旨在激励全球投资以保护和修复重要生态系统,推广基于自然的碳清除解决方案。

苹果公司将向新基金额外投资最多2亿美元。新基金将由汇丰资产管理部门和Pollination合资成立的Climate Asset Management进行管理。新的投资组合还旨在于高峰期每年清除100万公吨二氧化碳,为投资者带来经济回报。对于已成为基金合作伙伴的苹果公司供应商,新基金还会帮助他们以新的方式在脱碳过程中纳入高影响力的碳清除项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苹果公司此前也宣布了诸多新倡议与投资计划帮助全球经济脱碳。新一轮投资彰显其拥抱绿色发展的决心,在构建环保价值构建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13、宁德时代: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2023年4月18日,宁德时代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宣布,将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宁德时代董秘蒋理表示,“在宁德时代的战略里,零碳是责任,是能力,更是机遇”。年报显示,2022年宁德时代锂电池销售量已达289GWh。SNE数据指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分别为37%和43.4%。宁德时代碳中和规划是锂电产业最大规模碳中和行动。

据宁德时代ESG报告,宁德时代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3408278.39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范围一833217.19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二2575061.19吨二氧化碳当量。此外,宁德时代2022年推进节能项目400余项,累计减碳45万吨,绿色电力使用比例上升至 26.6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积累,宁德时代不仅在国内外拥有碳竞争力,同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14、部分股份制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超越大行

截至2023年4月19日,据已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显示,多家银行2022年末绿色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且增速显著快于贷款余额整体增速。国有大行依然是绿色信贷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有六大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合计达12.55万亿元,占据绿色贷款余额总规模的半壁江山,且相比于2021年末的8.68万亿元增加了3.87万亿元,增幅达44.59%。

股份行的绿色贷款余额规模整体相对更小,但兴业银行以6370亿元的绿色贷款余额脱颖而出,超过了六大行中的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另外,股份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增速明显较快,业务规模处于快速增长期,其中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的同比增速均超过6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迅速,部分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已经成为与普惠、科创、制造业等并重的业务板块,形成银行一个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15、邮储银行落地全国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可持续发展挂钩+数字人民币”贷款

2023年4月27日,邮储银行广西分行在广西南宁落地全国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可持续发展挂钩+数字人民币贷款”场景业务。此次贷款发放对象是广西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旗下的能源产业投资运营公司,专注于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投资运营。公司在项目建设期内获得邮储银行资金支持,该笔贷款用于总装机容量8.48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估算该项目年均发电量807.79万kWh,与目前的燃煤火电厂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2463.7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53.64吨,节能降耗及环境效益显著。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邮储银行对该项目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贷款设定指标与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挂钩,以此激励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及高效设备等方式主动促进碳减排,让企业在享受碳减排带来的优惠利率的同时,又能取得良好的环境与社会效益。

16、世行批准3.45亿美元贷款,助力中国绿色农业和农村发展

2023年4月29日从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获悉,世行执行董事会已批准3.45亿美元贷款,助力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绿色农业和农村发展。

该笔贷款项目的目标是加强省、县、乡级政府机构能力建设;为农民和合作社成员提供培训和农业推广服务;创新财务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和食品加工企业采用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和良好农业实践;改善农村污水和垃圾治理服务。同时,项目还将支持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和监测评价体系;开发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测量、报告和核验方法;构建绿色预算和支出跟踪系统,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将资金使用与结果相关联。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贷款的发放能够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经济支持,推动减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碳汇,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状况。

地方(2023.4)

1. 深圳公积金贷款支持购买绿色建筑住房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将于2023年4月7日正式实施《关于进一步明确深圳市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提取通知》)和新修订的《深圳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规定》(下称《贷款规定》)。

本次修订建立了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了对购买首套住房、多子女家庭购房、购买绿色建筑住房等的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同时,新增了老旧小区改造提取情形,并将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纳入提取支持范围等。《贷款规定》进一步加大了对购买首套住房、多子女家庭购房、购买绿色建筑住房的支持力度。按照不同情形,贷款最高额度分别上浮20%、30%、40%。

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住房,且所购住房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的,其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可以上浮30%;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多子女家庭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住房,且所购住房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的,其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可以上浮4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深圳发布的公积金提取、贷款新规,是落实国家相关战略部署、结合深圳市情推出的精准性住房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贯彻绿色发展的有力举措。

2、广碳所发布碳账户综合服务平台

2023年4月19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研发的中国首个碳账户综合服务平台“读碳”开放线上测试邀请。据介绍,该平台定位于三大功能:即一站式服务的“碳信息登记平台”、区块链支撑的“碳数据溯源平台”、互联互通管理的“碳账户集成平台”,打造可靠、可信、可追溯的碳中和登记体系,支持各类参与主体开展组织、产品、活动、政府、金融机构、个人等六大场景碳排放的核算、必要碳排放的抵消、碳中和认证声明等综合服务与管理。

平台采用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依托数字化碳账户体系对六大场景进行碳排放综合管理,可服务于政府、企业、大型活动等碳排放盘查、碳减排规划、碳中和实施等工作,为国家、地区、行业碳管理提供可应用的基础设施,为筑牢碳达峰碳中和的数据基石提供数字化的技术支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读碳”通过搭建独立的、共同认可的、唯一数据源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碳排放核算中普遍存在的度量边界模糊、数据可靠性和独立性、数据确权于流转追溯等堵点,着力破除碳排放数据从确权到核算到溯源流程中不标准、不规范的制约。 


2023年5月份

全国(2023.5)

1、中国进出口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4500亿元

2023年5月1日,据进出口银行对外公布消息称,截至3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达4526.58亿元。同时,进出口银行积极运用人民银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为绿色清洁煤炭开采、加工和发电等领域提供精准支持,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升级。截至3月末,已累计向符合支持范围的绿色低碳项目发放贷款398.75亿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上,引入“金融活水”是赋能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金融机构通过参与绿色专项贷款发放等支持方式,能够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绿色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2、北京银行落地首笔数字人民币碳资产交易结算

2023年5月5日,北京银行上海分行成功落地首笔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结算,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在绿色低碳场景的突破。本次CCER交易结算,北京银行依托自身数字人民币基础能力,为客户及其交易对手提供了涵盖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开立、数字人民币兑出、支付结算和交易查询等全流程金融服务,有效满足了客户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差异化业务需求,实现了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对绿色金融场景的有效覆盖。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银行可以依托数字人民币技术特点和支付优势,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3、兴业银行发行2023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

2023年5月5日,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本期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27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77%,吸引了市场各类型的投资人参与,全场获得2.5倍的超额认购。

本期债券募集资金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具体涉及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六类绿色产业项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整体趋势下,部分银行绿色债券业务已经成为与科创、制造业等并重的业务板块,涉及绿色专业项目不断升级扩张,成为银行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4、沪深交易所正研制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披指引

2023年5月7日,据了解,为引导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沪深交易所正在结合我国国情和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截至4月30日,2023年以来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再创新高,达到近1700家。2500多家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了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占比首次超过50%,上市公司日益成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派”。约四分之三上市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详细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近四成公司披露支持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关内容。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沪深交易所研究制定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将引导上市公司持续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主动性。

5、一季度融资租赁、交通运输和房地产开发类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同比上升

2023年5月8日,中诚信绿金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绿色债券一级市场逐渐走出债市波动影响。1月份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导致发行缩量,2月份开始回暖,3月份绿色债券发行明显升温,单月发行量和发行规模均占一季度的六成以上。数据显示,3月,国内市场新发行绿色债券68只、规模达1408.29亿元。从一季度绿色债券发行人主体产业和类型来看,融资租赁、交通运输和房地产开发类发行人发行规模和只数占比同比有所上升,基础设施投融资、清洁能源和火电类发行人发行规模与只数占比同比均有所下降。

整体来看,2023年一季度,国内发行贴标可持续挂钩债券共6只,规模达40.00亿元,较去年同期只数与规模分别下降14.29%和62.96%。一季度发行的可持续挂钩债券中包括4只中期票据和2只公司债,发行人行业涉及金融、化工、基础设施投融资和公用事业等。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金融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将大力支持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项目,大力增加绿色信贷特别是中长期绿色信贷的有效供给,为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6、汇丰中国推出300亿元绿色信贷基金支持低碳发展

2023年5月8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中国”)宣布推出一项总额达30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信贷基金,并通过专属信贷审批通道和利率优惠等举措,为企业的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该绿色信贷基金将在未来18个月内进行投放,通过两个子基金分别支持国内企业的境内业务和跨境业务。境内业务子基金主要为企业提供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绿色贷款标准的各类金融产品,重点支持传统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并为绿色低碳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倾斜;跨境业务子基金重点支持中国绿色产业“走出去”,旨在为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的海外业务提供金融支持,协助企业拓展海外业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双碳”目标的加速推进,传统行业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同时新兴绿色产业不断扩容,创新型绿色中小企业也在茁壮成长,这些都离不开政策驱动和金融支持,需要金融机构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为企业的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金融助力。

7、度小满ESG报告:2022年累计减排6678吨

2023年5月8日,度小满发布《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度小满2022年累计减排约6,678吨,并承诺2030年实现运营层面的碳中和。2022年,度小满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的“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在福建宁德古田县、重庆酉阳县和陕西汉中西乡县等区县落地,有效支持当地特色产业、绿色产业的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互联网科技行业一度被视为减排先行者,但本次ESG报告未公开全文,具体碳排情况暂无详细资料。在自身实现低碳运营的同时,互联网科技企业可以通过数实融合、产业互联等技术手段促进其他企业走上低碳发展道路,帮助各行各业实现减排,也可以借助自身庞大的用户群体,宣传推广低碳理念,促进消费端减碳。

8、湖州开展ESG保险创新探索

2023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市分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州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湖州市分公司”、“平安产险湖州中支”)开出首张可持续发展(ESG)保险保单,这也是在全国率先落地的首批ESG保险项目。

本次ESG保险项目主要为企业应对在环境(E)、社会(S)、治理(G)风险提供自主选择的综合性风险保障。其中,环境(E)维度包含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气候变化应对、资源节约利用、绿色运营风险保障等内容;社会(S)维度包含企业安全生产、产品责任、供应链管理、员工安全风险保障等内容;治理(G)维度包含企业董监事及高管责任、连续性经营、治理架构等风险保障内容。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ESG发展是保险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险领域的体现。湖州率先研究探索出全国首批ESG保险创新项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9、21财经ESG频道2.0上线,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2023年5月15日,为更好地传递ESG相关资讯,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客户端21财经APP进行了升级,隆重推出ESG频道2.0版本(下称21财经ESG频道2.0)。21财经ESG频道2.0依托于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整合21世纪经济报道原有新闻产品和品牌资源,囊括多方支持。

从新闻内容来看,21财经ESG频道2.0化繁为简,聚焦ESG报道痛点,紧贴政策和市场动向,精心梳理了ESG发布厅、绿色公司、绿色金融、净零碳城市、碳市场、生物多样性、行业周报、研究报告共八大核心内容板块,致力于打造专业有深度的 ESG 资讯栏目,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增强报道可读性。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21财经ESG频道2.0依托于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整合21世纪经济报道“双碳”相关新闻产品和品牌资源,力求提供更好的受众体验。 

10、浦发银行在上海建首批碳中和网点

2023年5月15日,浦发银行上海分行所辖崇明支行、闵行支行和张江科技支行已成为上海地区首批获得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认证的银行网点。浦发银行闵行支行不断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已累计支持20余个绿色项目,投放绿色贷款超50笔。张江科技支行通过设备节能改造,进一步提升了整个网点的能耗节约水平。同时,支行组建了绿色志愿者队伍,主动开展绿色出行等宣传,为全社会倡导节能减排贡献力量。浦发银行崇明支行是崇明区首家获得碳中和认证的银行网点,被区发改委认定为崇明区商业网点新能源示范基地。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碳中和网点为推进绿色银行建设提供创新活力,是践行绿色运营、助力低碳银行建设的一大创新举措。

11、恒丰银行发行75亿元绿色金融债

2023年5月16日,恒丰银行2023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发行规模75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83%,并于5月18日缴款完毕。本期债券市场反响热烈,全场认购倍数达到2.6倍,反映出投资者对恒丰银行改革发展成效的高度认可。

本期债券为恒丰银行发行的首笔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六大领域绿色产业项目。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是恒丰银行扛牢国有金融企业责任担当,有序推进投融资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有益尝试,也是恒丰银行服务“双碳”战略,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又一具体实践。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恒丰银行发行首笔绿色金融债券,为其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12、深圳公布2023年环境信披金融机构名单,涉161家金融机构

2023年5月18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网站公示了《深圳市2023年环境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名单》,名单共有银行、保险、公募、私募等161家金融机构。根据公示信息,相关机构应于2023年6月30日前按照《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有关规定对外披露上一年度的环境信息。

据悉,这也是深圳在全国推出首部绿色金融条例后,首次推出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名单。名单显示,161家金融机构包括在深资产规模500亿元以上的银行28家,包括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微众银行、深圳农商行和华商银行等5家总行机构和23家银行在深分行机构;资产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的机构投资者8家,包括6家保险机构和2家信托机构;在深圳市注册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10家,除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外,包括中国平安保险、国银金融租赁、富银融资租赁、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环境信息披露是环境发展的保障,信息透明为金融机构增加了公信力,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可。

13、朱民:碳中和转型对应零碳金融

2023年5月21日,在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发表致辞。

朱民表示,随着碳中和的全面落地和进行,金融业进入零碳金融时代。零碳的碳中和转型的过程是从环保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相对产生了一系列的金融概念。最开始是环保金融,之后是气候变化金融、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格拉斯哥会议以后形成了共识——零碳经济的时代,碳中和转型对应的是零碳金融。

朱民解释称,首先是金融业要为碳中和融资,预计中国到2050年约为180万亿元的融资量,麦肯锡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碳中和融资)是9.7万亿美元。以中国排放的比重计算,中国一年要3万亿美元,即大概20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这个规模是巨大的。同时,金融机构要把自己作为一个零碳企业,也就是说,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要是零碳的。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球零碳金融企业联盟已经建立,零碳金融的概念正在形成,合作的同时竞争也随之而来。目前讨论最多的就是零碳金融的资金缺口怎么满足,怎么争取零碳的金融资金到市场。 

14、网商银行ESG报告:探索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

2023年5月22日,网商银行发布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即ESG报告)。报告显示,网商银行将ESG理念与业务发展相互结合,不断追求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发展,在普惠小微、农村金融、小微绿色金融三大核心领域持续创新和探索。网商银行通过创新驱动,从普惠金融向金融健康进阶,积极探索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结合,并积极承担企业责任,回报社会。

网商银行致力于提升小微客户金融健康度,发挥数字金融优势,扩大小微服务范围,寻求政府合作;以人工智能创新服务方式,600万户小微企业使用“百灵”系统自证;困难时刻鼎力相助,为36万特殊困难户提供延期还款;关注老少群体,加强金融教育,金融知识普及超900万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网商银行从建立标准、推广评级、落地产品、开放合作等多方面发力,通过参与小微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完善小微绿色评价标准,健全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等举措,推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

15、建行境外首次发行生物多样性绿色债券

2023年5月23日,中国建设银行境外发行生物多样性和“一带一路”双主题绿色债券,规模等值7.8亿美元。本次发行由建行悉尼分行和伦敦分行作为发行人,是建行首次发行生物多样性主题绿色债券,也是建行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举措。

本次发行遴选了天然林保护、河湖与湿地保护、退耕还林等多个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项目,以及“一带一路”沿线清洁能源等类别资产,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绿色债券原则》相关标准。

近年来,建设银行持续关注并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发展进程,加速融入国际绿色金融规则体系。未来,建行将继续发挥全球化经营优势,推进绿色转型,将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与要求融入业务发展全过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建设银行首次发行生物多样性绿色债券,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助力。同时,“一带一路”绿色债券,以金融助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16、兴业银行落地首单“绿色+科创”类REITs

2023年5月24日,兴业银行成功落地上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绿色资产支持票据(类REITs/科创票据),发行规模21.1177亿元,全场认购倍数达2.51倍,是银行间市场首单绿色、科创双标类REITs。

据悉,该项目融资人上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底层资产位于山西、陕西的两处绿色风电项目。风电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7.2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其他污染物分别为46.62吨、70.16吨、10.16吨,替代标准煤13.92万吨。

这是兴业银行针对客户REITs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重要一环。未来兴业银行将充分发挥商行+投行战略优势,借助多层次REITs产品,有效满足客户盘活存量资产需求,推动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REITs市场有望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我国REITs市场已形成Pre-REITs或类REITs、公募REITs、REITs投资管理及不动产运营管理阶段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17、赖晓明:碳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2023年5月24日下午,上海环交所与上海清算所共同举办的“共商碳金融创新 共促全国碳市场深化发展”研讨会召开。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赖晓明表示,碳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全国碳市场的稳健发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全面推开、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融资项目的持续增长以及低碳金融标准的不断推出,都有力地推动了碳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上海环交所紧紧抓住全国碳市场启动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创新碳金融制度和产品,加快搭建碳金融服务平台。未来,上海环交所将根据国家“双碳”战略部署,积极携手各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推进碳市场建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作为减碳的重要工具。碳金融必须注重创新意识,积极创新相关制度和产品,提供综合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18、浙商银行第一期绿色定向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 发行

2023年5月29日,浙商银行独立承销的“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绿色定向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 成功发行,创全国首单定向绿色CB、全国首单租赁公司CB、全国首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加载CB、北京市首单CB。本次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发行期限2年,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支付清洁能源项目发电设备款,涉及4个光伏或风力发电项目。

近年来,浙商银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加快能源金融支持力度,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号)以来,该行全力探索存量资产盘活,形成存量资产盘活全价值链条服务,充分利用资产证券化、CB等创新产品,用于支持绿色产业、企业转型等高质量发展领域项目投资;同时加大CRM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企业、投资人、社会等“多方共赢”。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近年来,浙商银行盘活存量资产、发展绿色金融、聚焦绿色能源产业赛道,为绿色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19、中欧牵头启动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二期工作

2023年5月30日,由中欧牵头发起的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分类目录工作组(Taxonomy Working Group)召开工作组会议,正式启动《共同分类目录》(Common Ground Taxonomy, 简称CGT)二期(phase II)工作。

IPFS分类目录工作组中方共同主席、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主任马骏在会上表示,自2022年6月发布一期工作成果以来,《共同分类目录》在国际金融界产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许多中国和国际市场主体已经采用《共同分类目录》对新发行的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贴标,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也在组织专业机构对中国境内的存量绿债按CGT进行贴标,以期待进一步提升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对外程度。此外,斯里兰卡央行和巴基斯坦最大的商业银行都重点参考IPSF《共同分类目录》制定了当地的绿色金融分类目录,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在编制本地绿色目录的过程中参考CGT。马骏说, CGT的编制工作将进入第二期,该阶段的重点是逐步扩大CGT的国别基础(如将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绿色目录纳入比较基础)、进一步扩展CGT所覆盖的经济活动范围、对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CGT相关的能力建设。为了支持二期CGT的工作,CGT技术专家组近期也进行了扩容。扩容之后,中方参与CGT专家组的人员包括来自丝路基金、外汇业务交易中心、中节能衡准、联合赤道、中碳科技、晨星、中诚信绿金、安永、北大国发院等机构的专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IPSF《共同分类目录》工作为提升国际可持续金融标准兼容性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和欧盟继续携手合作,推动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20、隆基发布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全年使用绿电占比47.18%

2023年5月31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在北京市首钢园召开隆基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会,这是隆基发布的第6份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报告。报告称,从2012年到2022年的10年间,隆基生产的光伏产品达290GW,累计输出的清洁电力超过1148287GWh,按照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国际能源署)全球电网平均排放因子估算,相当于避免了5.36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2022年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1.46%。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一直以来,作为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推动光伏成为可负担的清洁能源。用清洁能源制造清洁能源,隆基带来了碳减排的双重效益。 

21、中国邮政首次发布《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

2023年5月3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这也是邮储银行发布的首份《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2年,邮储银行制定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建设一流的绿色普惠银行、气候友好型银行和生态友好型银行目标。邮储银行总行、分行及控股子公司成立碳达峰碳中和暨绿色金融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和系统推进相关工作。截至2022年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965.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38%;绿色债券投资余额299.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58%;绿色债券累计承销规模117.70亿元;绿色融资余额5,832.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24%。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邮储银行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探索转型金融和公正转型,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努力建设一流的绿色普惠银行、气候友好型银行和生态友好型银行。

地方(2023.5)

1、上海发改委:强化绿色发展领域民间投资支持

2023年5月30日,上海发改委印发《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中提出,强化绿色发展领域民间投资支持。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项目,对可再生能源项目按程序给予0.05元/千瓦时—0.3元/千瓦时的资金支持。鼓励民营企业投建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高水平换电站等示范项目,对充电设备给予30%—50%的设备补贴,对充电站点和企业给予0.05—0.8元/千瓦时的度电补贴,落实经营性集中式充电设施免收电力接入工程费等措施。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民间投资是全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绿色发展领域,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6月份

全国(2023.6)

1、北京绿色交易所支持首单“京行碳e贷”落地

2023年6月5日,由北京绿色交易所与北京银行合作完成的全国首笔“京行碳e贷”落地,贷款资金将用于通州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此次“京行碳e贷”业务贷款资金用于专项支持北投集团下属子公司——北京北投生态环境有限公司通州区北泡轻钢厂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共提供绿色融资848万元,期限15年。

首笔“京行碳e贷”的落地,将有效助推项目碳减排效益形成,减少金融资产碳足迹,提升金融服务绿色效益,创新碳金融业务模式。这是北京绿色交易所在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以碳金融创新赋能企业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又一最新成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京行碳e贷”产品的落地,是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以碳金融创新赋能企业低碳发展的全新尝试。将有助于企业厘清自身“碳底数”,同时也丰富了金融产品差异化定价所需的数据来源。 

2、携程集团和蜈支洲岛共同推进可持续旅行

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由携程集团和蜈支洲岛等9大景区联合发起的“绿色引力”低碳旅行项目发布会在三亚蜈支洲岛举行。在发布会上“绿色引力”低碳旅行项目宣布成立,同时发布了低碳景区五项倡议,包括:景区水电能源体系升级、提供低碳旅游场景和产品、呼吁游客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搭建低碳旅游理念的宣传平台、推动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此带动旅游行业进入可持续旅行的新未来,让游客获得更环保、更美好的旅行体验,同时“绿色引力”项目联合发起方还将景区回收的塑料垃圾回收制作为塑料艺术品,以带动游客关注旅行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响应由联合国环境署发起的“塑战塑决”全球低碳行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携程可持续旅行理念和企业责任融合,“绿色引力”项目的上线让可持续旅行理念和景区场景有了更深度的融合。

3、华夏银行发布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2023年6月7日,华夏银行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华夏银行2022环境信息披露报告》重点披露了该行在服务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自身环境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主要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其2021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是北京市属金融机构首家总行级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也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第一家同时满足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和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披露要求的总行级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华夏银行将绿色金融确定为全行战略规划重点,明确打造绿色金融新特色,该披露标准兼顾TCFD和我国监管要求,具有示范意义。

4、易纲:用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2023年6月8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会发生深刻转变,绿色金融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易纲看来,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明确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金融机构逐步披露相关环境信息;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发展;组织部分地区银行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不断提升金融机构管理气候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金融体系可以在支持绿色转型、管理气候相关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人民银行积极主动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支持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5、赖晓明:着手准备全国碳市场扩容,探索衍生品市场

2023年6月1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目前已经着手准备全国碳市场扩容,预计明年会有新增行业参与市场。”赖晓明建议,在发展和完善碳交易二级市场的同时,稳步探索建立碳的一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按照国家控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探索开展有偿分配。

要统一碳核算标准体系,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增强企业开展信息披露的动力和信心。另一方面,要配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执行细则,从而提升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扩容有利于促进全国碳市场成熟发展,扩大利用协同好市场资金及市场主体,迸发出更大更多的活力,加快可持续发展。

6、中国银行协助亚投行发行可持续发展熊猫债

2023年6月12日,中国银行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和簿记管理人,协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发行25亿元人民币可持续发展熊猫债,发行期限5年,票面利率2.70%。

这是中国银行2023年第二次协助亚投行在境内发行可持续发展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亚投行发行首单30亿元“债券通”国际开发机构熊猫债,成为2018年熊猫债新规发布以来首个在华发行熊猫债的AAA国际信用评级发行人。自2022年起,中国银行共计协助亚投行发行3支可持续发展债券,总价55亿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中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持续加深、绿色金融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等因素的推动下,绿色熊猫债券有望蓬勃发展,吸引更多境外主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融资。 

7、农业银行印发信贷业务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办法

2023年6月13日,农业银行印发《中国农业银行信贷业务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全行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包括几个方面:明确风险管理内涵、提高分类管理能力、优化全程管控要求、强化保障机制建设、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是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内容。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农行近年来探索构建具有了有特色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防范绿色转型风险的能力。

8、安永推出3060碳管理系统2.0版本

2023年6月11日-14日,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安永大中华区推出3060碳管理系统2.0版。这是安永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领域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经过升级,3060碳管理系统2.0版可以在简化企业碳盘查、帮助企业开展碳管理、协助企业进行碳决策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与帮助。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全面向绿色低碳转型,企业是其中的重要力量,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和服务,提升效率并迈向可持续发展。

9、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新起点: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023年6月21日,2023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建设和实践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新起点和再出发”,希望在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10周年之际,交流国家公园特许经营上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建立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机制提供经验交流平台和成果分享窗口,共同推动未来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自2021年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后,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目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创新国家公园运营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未来特许经营制度将有助于维持国家公园的功能多样性,推动公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有助于实现国家公园核心资源和价值的保护。

10、马骏:国际可持续报告标准走向趋同

2023年6月22日,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在全球层面,可持续金融发展面临四大趋势。一是可持续金融界定标准的可比性和兼容性将得到提高;二是国际可持续报告标准逐步走向趋同;三是G20转型金融框架的推出将引导许多国家和机构建立转型金融目录,完善相关披露要求和产品体系;四是自然与生物多样性金融议题已经得到央行绿金网络(NGFS)、G20等国际平台的重视,未来在该领域有望形成更强的国际共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可持续金融领域未来发展趋势颇受关注,随着国际可持续报告标准走向趋同,在可持续金融发展方面全球的共识更强,有利于可持续金融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推广。

11、马上消费发布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2023年6月24日,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费)发布了《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在公益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马上消费发起重庆马上科技发展基金会,开展“授渔计划”“蓝天计划”“匠人计划”等五大公益项目,服务农村用户3076万人,交易总额4730亿元。在强化科技赋能责任方面,马上消费累计纳税超60亿元,科研投入超30亿元,申请发明专利超1200件。此外,马上消费持续加强无纸化线上化服务;上线马上绿洲,推出行业首个个人碳账户;无纸化服务超亿级用户,累计减少碳排放137万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未来,马上消费应继续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践行绿色低碳等领域持续传递科技向善的价值。

12、ISSB首批可持续披露准则2024年生效

2023年6月26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 IFRS S1》(以下简称:“一般要求”)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 IFRS S2》(以下简称:“气候相关披露”)两份ESG信披准则,并称这两份文件开启了全球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的新时期。

其中,IFRS S1 规定的披露要求旨在使公司能够向投资者报告其在短期、中期和长期面临的可持续相关风险和机遇。IFRS S2 规定了具体的气候相关披露,与 IFRS S1一并使用。两项准则都充分吸收了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CFD)推荐意见文件中的内容。

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的信息将覆盖范围一、范围二,经过一段过渡期之后,还要披露范围三。两项标准将于2024年1月1日之后的年度报告期生效,投资者可在2025年看到公司在2024年报告周期中适用该准则的相关信息。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一般要求”和“气候相关披露”的发布是为了响应投资者、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需求,能够帮助其评估企业价值。新标准的建立是对主体财务报表中所包含信息的补充,以便投资者是否向主体提供资源做出决策。

13、中诚信绿金国际获香港金管局“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资质认可

2023年6月26日,中诚信集团旗下中诚信绿金国际有限公司(CCX Green Finance International Limited,简称“中诚信绿金国际”)正式进入香港金融管理局“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认可外部评审机构名单,成为首家获得此资质的中资评级机构。

香港特区政府于2021年推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Green and Sustainable Finance Grant Scheme),该计划旨在促进香港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发行和贷款活动,可以资助合资格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债券发行人和借款人的发债支出及外部评审服务费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诚信绿金国际在绿色金融获得新进展,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

14、光大银行承销发行首单绿色科创票据

2023年6月30日,由光大银行承销的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成功发行,发行规模10亿元,期限3年。本项目为光大银行承销发行的首单绿色科创票据,本期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经测算,预计可实现标煤节约量4.93万吨,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为3.60吨、16.53吨、24.88吨,碳减排环境效益显著。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金融要发挥对“双碳”的支撑作用,需要银行的不断创新,运用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助力科技创新发展就是一个创新,可以彰显银行创新能力和专业服务优势。

15、上交所:截至6月末累计发行绿色债券5681亿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上交所绿色债券累计发行5681亿元,其中绿色公司债券3677亿元,绿色ABS 2004亿元。相关绿色债券发行人包括大型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上市及非上市公司等各类主体,主体资质较优;其中,国有企业是能源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也是目前绿色债券发行的主力军。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投向覆盖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及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有效引导了社会资本投向国家政策支持的各绿色领域。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债券是企业低碳转型融资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受到投资者普遍认可,上交所发行绿色证券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绿色转型。

16、中国银行内地绿色信贷余额达2.6万亿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银行内地绿色信贷余额达到2.6万亿元,较年初增幅超过30%,并在绿色债券的发行、承销、投资方面保持市场领先。

中国银行持续打造“中银绿色+”全球品牌,推出5大类数十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覆盖贷款、贸易金融、债券、消费、存款、综合化服务等领域。2023年上半年,中国银行成功投放全国首笔“碳减排挂钩”风电并购贷款,成功牵头筹组全国首笔“竹产业改造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银团贷款,支持了全国首个海洋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项目,作为独家主承销商承销全国首只挂钩地方碳市场交易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并完成“中银香港大湾区气候转型ETF”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信贷的增加将会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和企业,中国银行绿色信贷增幅超30%,这一增长速度说明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绿色信贷增长潜力较大。

地方(2023.6)

1、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碳江湖” 助力碳普惠产品发展

2023年6月2日,在2023年武汉市六五环境日活动仪式上,由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公司联合出品,腾讯提供核心技术能力的“武碳江湖”小程序正式上线,这是面向武汉市民的低碳生活平台,也是武汉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同类碳普惠产品相比,“武碳江湖”的微信和支付宝双入口模式显得尤为突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支付宝小程序登录,两端的碳减排数据会沉淀至统一的管理后台,这样就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另一大特色在于其丰富的减排场景和严谨的减排量计算。首批接入的场景包括公交出行、地铁出行、骑行、自备购物袋和新能源车出行,后续还将持续接入电力、燃气等共计不低于20个减排场景。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武碳江湖”的上线显示了个人和企业减碳行为的数字化趋向,彰显了个人和企业自愿减排激励机制的创新。

2、农发行广东分行金融支持全省首个EOD项目

2023年6月14日,广宁县生态环境金融支持EOD项目启动仪式在肇庆市广宁县举行。广宁县人居环境改善与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成功获批农发行广东省分行7亿元绿色信贷授信,成为全省正式获得金融机构支持的第一个EOD项目。

该EOD项目建成后,可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促进当地主要支流水质稳定达标,进而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提升当地项目范围内人居环境生态水平。同时,通过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带动广宁水(林)生态品质得到提高,从而推动重点地区林相提升及培育竹林资源,多维度推动竹产品开发、光伏发电、碳汇交易等绿色关联产业发展,使当地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助力脱贫到生活富裕的转变和跨越式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EOD项目的启动对乡村环境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崭新乡村风貌 。

3、内蒙古首单草原碳汇期货式交易签约

2023年6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首单草原碳汇交易在兴安盟签约,首批交易金额90万元。签约仪式上,兴安盟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环保桥(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科右前旗、扎赉特旗草原碳汇项目核证碳单位预购买协议,项目涉及64万亩草原,首批交易金额90万元。兴安盟草原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原面积2683.88万亩,草原植被盖度75.36%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双碳”工作要求,兴安盟全力推动碳汇交易工作,继率先实现全区CCER林业碳汇期货式交易后,以科右前旗和扎赉特旗为试点旗县,开发草原碳汇项目,确定开发面积64万亩。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草原碳汇交易既能增加草原养护“绿色收入”,又为防沙治沙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增汇、助力碳中和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